大乘起信论讲记(上)-云端佛学(66)
时间:2017-07-11 16: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未二、境界为缘生六粗」,前面第三个细相叫境界相,境界相在细相之中,还是内心的境界,没有分成能、所,没有把它分成所执的境界,把它分到心外。现在要讲六个粗相,把第三个细相的境界相变粗了,把它分到心外去了。心与境是相对的,心是不觉的心,就是无明的心,它是生六个粗相的因。第三个境界相分到心外去,成了一个助缘,内因、外缘,于是生起来六种粗相,有心内、心外,心内是能分别的,心外是所分别的,我们凡夫都可以依着佛说的觉照出来。我们学了佛法,依文解义,明白了这六种粗相,再去观照粗相,观照得到。前面那三种细相,我们依文解义明白了,再打坐去观照,也观照不到,因为那些相太细了。「无明为因生三细,境界为缘生六粗。」三细六相这九个相,就是我们妄想心的相,也就是凡夫的相。所以我们不学佛法叫做愚痴,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是个凡夫,凡夫是什么样子?自己也不知道。学了佛法,虽然我们的心粗,还可以认识自己的粗相。
「未二、境界为缘生六粗」,分二科,「申初、总标」,把这六种粗相总标出来。六种粗相是什么样子?「以有境界缘故」,「以」字作「因」讲,因为有境界为助缘。「复生六种相」,又生出来六种相,这六种相对着前面细相说,是粗相。
申二、别释(分六)酉初、智相(分二)
云何为六?戌初、标一者智相。戌二、释依于境界,心起分别,爱与不爱故。
「申二、别释」,分别解释六种相,分六小科。「酉初、智相」,再分二科。「云何为六?」哪六种相?「戌初、标」,「一者智相。」「智相」的「智」,不是般若智慧的智,是凡夫的分别心。「戌二、释」,下面解释怎么起了分别心?「依于境界,心起分别,爱与不爱故。」因为境界给它起了助缘。凡夫是依妄心生妄境,妄境反过来能引生你的妄心。我们要用功,就要把这个道理弄清楚,外面的境界哪里来的呢?是我们内心生出来的,除了内心,没有外面的境界。你得把境界观空,既然境界是我们内心生的,外面没有真实的境界,你为什么去执着它、分别它?什么爱?什么不爱?你不能把它观空,知道了等于不知道。你没有观空,它能引生你的妄心,「妄心生妄境,妄境生妄心。」这两句话你一定要弄清楚,它们是互为因缘。「妄心生妄境」,妄心是因,等你一分别境界,又生起第二层妄心,那个境界变成因。心是因,境界只能说是缘,但是境界这个缘能引发你的妄心,能生出来六种粗相,这是第一个相。因为你一动念、再动念,动了第三个相,动出境界来,再动,把它动到心外,它反过来成了一个助缘,熏你的妄心,这个妄心就起了分别,分别外面的境界。境界千差万别,但是不出违顺二境,违乎我的妄心叫违境,顺乎我的妄心叫顺境。我们是凡夫,既然起了分别心,不知道外面的境界是内心现出来的,就执着这个境界,顺乎我的心,我就爱;不顺我的心,我就不爱。
这个分别就是「智相」,我们依文解义明白了,我们可以事实观照得到,这个境界顺,是顺境;这个境界不顺,是违境。对于顺境,你动了爱心没有?对于违境,你起了不爱的心没有?这个都可以观照出来,并不细。但是要知道,十信位的菩萨,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后念不起,那才叫功夫。我们能观照出来,爱,就是贪心;不爱,就要动瞋恨。贪、瞋是根本烦恼,你不要爱,不要不爱,贪心、瞋心就不起来,烦恼当下灭了,所以十信位的菩萨,能把最粗的灭相无明灭掉,就能停止后念不起。虽然这个功夫我们现在用不到,我们明知道起了贪瞋的念,叫它不起还不行,这就是功夫不够。功夫不够,我们得用功啊!不能随着妄想走,用功久了,就能停止恶念。「不爱」,在其他的经上叫憎,就是憎恶。起妄心、动烦恼,最初就是爱憎二心。前生前世当凡夫,生种种差别烦恼,今生今世转人也可以看得出来。比如小孩子不会说话,顺境,他就笑;违境,他就哭!他为什么要笑呢?他动了爱心,小孩子的心,也是妄想心,他不是圣人,所以境界很顺,他感觉很快乐就笑,虽然不会说话,他会表示。境界不顺他的心,他憎恶讨厌就哭,用哭来表示抵抗。这就是一出世,就有爱憎二种烦恼,爱从贪烦恼起,憎从瞋烦恼起。所以贪、瞋、痴是三个根本烦恼,贪、瞋这两个烦恼力量最大,所以有爱、有不爱。烦恼,有俱生烦恼、分别烦恼。俱生烦恼,是前生带来,与生俱来的。分别烦恼,是今生起的。我们就吃亏在智相上的分别心,把外面的境界当作真的,就有违境、顺境。违境不爱,顺境就爱,于是起了爱与不爱二种烦恼。这二种烦恼就是内心里面,动了贪心、瞋心,动了根本烦恼,由此引生很多枝末烦恼。《楞严经》上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境界本来是我们内心生的,什么爱?什么不爱?「把它放下来!」这是宗门下的话,不咬文嚼字,你放下来就没有了,外面的境界就空了。你去分别它才成了真事,你越分别它越真。你不分别,哪里有顺境、违境呢?当体就是空。这几句话是劝诸位用功,我们学佛法要得真实利益,你出家多少年了?你学佛法教义多少年了?你天天念佛、打坐、念经、拜忏,用功修行多少年了?你是个顿超的根机,立地成佛,那最好!渐次的根机,我们要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怎样得呢?你的烦恼轻了一点没有?你问你自己:我这个出家人,比去年那个出家人,有没有好一点点呢?好了一点,你没有冤枉。还是一样,你为什么要出家?现在末法时代出家人,除非他不学教理、不修行,那不足挂齿,用不着说他。我们学教理、修行用功,天天念佛、拜忏、打坐、念经,作什么呢?修行不是断烦恼吗?烦恼先伏后断,伏到了一点,烦恼就轻了一点,明年还要轻一点,时常观照自己,你就不会懈怠、放逸,要脚踏实地修行,在日用寻常生活之中修行,把境界观空。一下子观空,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不能一下子就空,也得叫烦恼慢慢的轻,不要那么执着!境界,是我自己心里动的,业相、能见相、境界相是我心里现出来的。自己现的相,哪里是真的?执著作什么,慢慢的烦恼就轻了。
酉二、相续相(分二)
戌初、标二者相续相。戌二、释依于智故,生其苦乐,觉心起念,相续不断故。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大乘起信论讲记(下)-云端佛学
- 下一篇:大乘起信论直解-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