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讲记(上)-云端佛学(31)
时间:2017-07-11 16: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癸三、用大」,大乘之法里面含摄的义理有三种:体大、相大、用大,第三种叫用大。「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用」就是它的功能、功用,也就是它的力量、力用。能生出来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善因善果,这就是证明真如之体,有称性功德,有体大、相大,用大。不是阿罗汉证得的偏空,它没有用。这里要注意:我们众生心含摄有这三大,一切恶法、恶因恶果,也是由这个心生出来的,这里怎么没有说它的用,能生出来世间的恶因恶果呢?因为这里是依着功德之相说它的用大,不说它的恶因恶果,只讲它的善因善果,劝我们众生去恶修善。
辛二、释乘(分二)
壬初、标果望因以解乘一切诸佛本所乘故。壬二、举因望果以成运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
「辛二、释乘」,解释大乘的乘,分二科。「壬初、标果望因以解乘」,标出来佛的果,对望着众生的因,以解释乘的意思。「一切诸佛本所乘故」,大乘之法,怎么叫做大乘?乘者运载之义。一切果位的圣人,都乘着这个法成佛。「壬二、举因望果以成运」,举着菩萨的因位,望着佛的果位,成就运载之功。「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一切大乘因位的菩萨,统统乘着这个法到如来地。换句话说,你要是离开这个法,你成不了佛。这个法是什么法呢?众生心。明白众生心,你就好修行;明白众生心,你就好成佛。
《会阅笔记》
《起信论》三师
一、造《起信论义记》之法藏大师。
二、造《起信论义疏》之净影寺慧远大师。
三、造《起信论海东疏》之新罗国元晓大师。及长水大师所造之《起信论笔削记》。现在《大藏经》第四十四卷中都有。
讲《大乘起信论》三师:
「一、造《起信论义记》之法藏大师。」法藏大师就是贤首国师。
「二、造《起信论义疏》之净影寺慧远大师。」这位慧远大师,不是净土宗第一代祖师慧远大师,是净影寺的慧远大师,他着的注解很多,有《起信论义疏》。
「三、造《起信论海东疏》之新罗国元晓大师。」前面引证过,元晓大师着「《海东疏》」,新罗国是现在的韩国。
「及长水大师所造之《起信论笔削记》」,为什么讲《起信论》三大师,加上长水大师呢?因为续法大师着的《会阅》,第一段是正文,第二段是《义记》,第三段是《笔削记》,会阅的就是长水大师《笔削记》,所以三大师以外,再加上第四位长水大师。长水是地名,他的法名叫子璇,他着的注解很多,而且作得很好。「现在《大藏经》第四十四卷中都有」,这一句是我查过加上去的,你们去找《大藏经》第四十四卷,四位大师的注解,都在里面。
《会阅笔记》
法
梵语达磨,此云「法」。为通指一切之语,小者、大者、有形者、无形者、真实者、虚妄者,事物者、道理者,皆悉为「法」也。
释其义有二:
一者任持自性,谓各能保任维持其自体也。如竹有竹之自性,梅有梅之自性也。
二者轨生物解,谓各有轨范能生众生之解也。如「无常」能生人无常之解,「涅槃」能生人涅槃之解也。
大乘有二种,一者法,佛教开口就说法,法字怎么讲呢?「梵语达磨,此云『法』」,梵语达磨,中国话叫做「法」。「为通指一切之语」,「一切」,等于万事万物的「物」,但是不包括「法」的意思。中国人说的万事万物是万种事物,不包括理论,佛教讲的「法」,不但有「事法」,还有「理法」,故通指一切。「小者、大者」,比方小乘法、大乘法。「有形者、无形者」,有形的法、无形的法。「真实者、虚妄者」,真实之法、虚妄之法。「事物者」,在中国叫万事万物,叫做事法。「道理者」,叫做「理法」。「皆悉为『法』也」,统统叫做法,所以通指一切。
「释其义有二」,解释其义理,有二种解释,「一者任持自性,谓各能保任维持其自体也。」「任」
是保任,就是维持的意思。「自性」就是自体,能维持它的自体不失。「如竹有竹之自性,梅有梅之自性也。」好像竹子有竹子的自性,梅花有梅花的自性。
「二者轨生物解」,「轨」是轨范,生物的「物」,指众生,简单说,是指一个人。「谓各有轨范能生众生之解也」,物有一种范围、一种规则,叫轨范,能生起人的了解,比方竹子有竹子的轨范,梅花有梅花的轨范,我们一看见它就知道是竹子、是梅花,那就叫做法,叫「轨生物解」。再讲理法,「如『无常』能生人无常之解,『涅槃』能生人涅槃之解也。」好像我们一看见无常二字,便能生起来无常的解释。一看见涅槃二字,就能生起涅槃的解释,这都叫做理法,它有规范,各不相混乱。
《会阅笔记》
心法
大乘之法,即是众生之心,此出其体也。名此心为法者,有其三义:
一、有自体故,谓本有自体,真实不变,从「无始」来,任持不失也。此即「任持自性」之义也。
二、能对智故,以此一心,是法界「理」,能轨于「智」,令成「无漏」「无分别」也。
三、能显义故,谓能显于「三大」之意,未有一义不从此心显也。义理既彰,物则生解,是后二义即「轨生物解」之义也。
具此三义,故名此心为大乘之法体也。一论所宗,染净根本,皆在此矣。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大乘起信论讲记(下)-云端佛学
- 下一篇:大乘起信论直解-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