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讲记(上)-云端佛学(15)
时间:2017-07-11 16: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再讲真如二字,「『真如』者,非伪妄曰『真』,无改异曰『如』」,伪是假的,妄是虚妄,不是假的法,也不是虚妄的法,叫做真。没有改变叫做如。一切法都为四相所迁、三世所易,真如之法如如不动,没有改变,没有被生、住、异、灭四相所迁动。没有过去一个样子,现在一个样子,未来一个样子,所以叫如。「即诸法之体性也」,真如即是一切法的体性,性是体,体也就是性。「『海』者,约喻释疑也」,约是就,海是个譬喻,就譬喻来解释疑惑。「疑云:真既不变,云何随于染净?既随染净,云何不变?」真如既然是不变之法,怎么能随缘生起染法、净法?真如既然能生起染法、净法,怎么说它不变呢?「释云:如海因风起于波浪」,譬如海水因为风起了波浪 ,「波虽起尽,湿性无变。无变之性,不碍起浪。」真如有二种意思,一种不变,二种随缘。真如能随众生之缘,你是六凡法界的众生,它能随染污缘,生起染法。你是三乘圣人的众生,它能随你的净缘,生起清净法。真如能随缘,但真如的本性不变动,等于水以湿为性,波以动为相。湿性之水有随缘之义,它能随风的缘,起风,它就起波浪。虽然把波浪起尽,它的湿性并没有变动,这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虽然湿性没有变动,不变动之性,不碍于起浪。「浪虽万动」,浪虽然有一万个起动,有一万个波浪。「不碍一湿」,湿性只有一个。「是故动静不二也」,所以动不碍静,静不碍动。「又释」,又解释,「显此真如具德如海也」,海还有一种意思,它具足一切功德,无量功德宝,都在大海里。等于法性真如具足无量功德一样,用海譬喻法性真如,动静不二。又譬喻法性真如具足无量功德。
再讲「无量功德藏」,「『无量功德藏』者,释『相大』也。」解释相大。「谓此法身如来藏中,含摄蕴积无边恒沙性功德」,「法身」,配到法宝上,就是如来藏,法身在如来藏中。「性功德」是称性的功德,称者合也,与法性相合的功德。在法性里面有功德,没有显现出来,叫「含摄」。无量的功德都在里面,叫「蕴积」。无量的功德都在法性里面,叫含摄蕴积无边恒河沙数称性的功德。「故云『藏』也」,「藏」是含摄、蕴积之义。「又义」,又一种义理,又一种解释。「此中亦摄『教』『行』二法」,法宝有教、理、行、果四种法,教浅理深,行分果圆。归依法宝,要归依甚深的理法、最圆的果法,教法浅,行法分,里面含摄着有,也应该归依,这就解释得圆融了,也含摄教法、行法。「谓『教』含所诠之功德」,甚深的理法你怎么会知道呢?你听到如来的教法才知道,如来的言教虽然浅,但是含摄着甚深的理法,有理性的功德在里面。「『行』摄所成之功德」,所成之功德是果法,你怎么能成就圆满的果法呢?修行才能成就。修行虽然是一分分的行门,没有圆满,但是圆满的果,都含摄在行门里面,你不修行行法,得不到圆满的果法。「是故亦云」,所以也应该这样说,「『无量功德藏』也」,无量功德藏这个法宝,教法、理法、行法、果法四种法都有。「当知此中」,就是归依的法宝之中,「通四法宝」,通教、理、行、果四种法宝,「俱有含藏之义也」,这四种法宝都有含摄之义。
《大乘起信论》有三分:第一序分,就是前面的偈颂,我再把偈颂简单的消通一下,偈颂分二科,第一是明归敬三宝,第二是申其敬意,申明为什么要归敬三宝。先讲第一科明归敬三宝。
「归命尽十方」,用自己最尊最贵的生命来归依,表示归依三宝的心诚恳至极。尽十方的三宝我统统归依,表示归依的三宝广大甚深。
「最胜业徧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这三句是归依佛宝。「最胜业」,指佛宝的身口意三业,都是最高、最殊胜。超过二乘圣人,叫做胜。超过一切因地菩萨,叫做最胜。什么业最胜?佛的三业最胜。佛的意业「徧知」,知一切世出世间法。身业最胜,「色无碍自在」,佛的身业,神通变化。口业最胜,「救世大悲者」,佛成了佛就说法,发大悲心,要救度世间众生。「者」是指人之词,指佛,要归依三业最胜的佛宝。
「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这三句是归依法宝。「及彼身体相」,彼身之体、彼身之相,「彼」就是指佛宝,佛宝有三个身:法身、报身、化身。报身、化身配到佛宝上,法身配到法宝上。因为法身无相,利益众生是报身佛、化身佛利益的,法身佛是个理体,所以归到法宝上。「法性真如海」,先解释体大,法性就是真如,犹如海一样,海是个譬喻,含有二种意思:一种广大甚深,二种能含摄无量,所以体大。「无量功德藏」,这是相大,因为法身没有相,以功德为相,法身是无量功德的宝藏。
戊三、明僧宝
如实修行等。
「如实修行等」,「实」就是实相,也就是真如,名词不同,义理一样,叫实相真如,也叫真如实相。「如实修行」,如于实相修行。「等」,等于不如实修行的僧宝。僧宝,有圣人僧、凡夫僧。圣人僧,有大乘圣人僧、小乘圣人僧。大乘圣人僧,分成三贤十地,要登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如实修行。「等」字更表示他发心广大,不但地上如实修行的僧宝要归依,地前的菩萨,十信三贤菩萨也要归依;不但大乘的菩萨要归依,小乘的僧宝要归依。以此类推,受过具足戒的僧宝声闻罗汉,也要归依,表示他归依僧宝的心广大无边,尽十方的僧宝都要归依。
《会阅笔记》
僧宝
「如实修行等」者,僧宝也。僧通凡圣,宝唯圣位。圣通大小,菩萨为胜。是故此中,唯归地上大菩萨僧。谓证理起行,名「如实修行」也。以地上菩萨,发无漏智,证真如理,所起之行,一一契真,无不如实。「实」者实相也,「行」如于「实」,名「如实行」也。若据马鸣所归,合是九地以上。今约地上,同是「如实行」故,所以归之也。「等」者,以圣等凡,以大等小,自然合前归心广大之义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大乘起信论讲记(下)-云端佛学
- 下一篇:大乘起信论直解-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