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大乘起信论 >

大乘起信论讲记(上)-云端佛学(29)

  「然此两门」,然而真如门与生灭门,这两种门,「摄尽一切经论之义」,一切大乘经、一切大乘论的义理,都总摄到这两门里面。「但是说染说净,凡圣迷悟」,凡是说染法、说净法,说凡夫之迷、圣人之悟。「因果善恶」,或者说因说果,说善说恶。「一切名相差别等法者,即『生灭门』摄尽。」凡是说对待差别的法门,生灭门统统摄尽。说染、说净,说凡、说圣,说迷、说悟,说善、说恶,说因、说果,这些对待的差别法门,在生灭门统统说完了。「若说无染净」,染净都是对待假相,无染无净。「绝凡圣」,断绝凡夫、圣人,对待的假相。「遣迷悟」,迷与悟,也是对待的假名词,都把它遣除。「离性相」,性与相,也是对待的假名言相,都把它远离。「等义」,即不说这些对待差别的义理。说染说净、说凡说圣、说迷说悟、说性说相,这些道理完全远离,「即『真如门』摄尽」,这就是真如门摄尽了。

  

  「故《海东疏》云」,「海东」就是现在的韩国,元晓法师写了一本注解,叫《大乘起信论海东疏》,他赞叹《大乘起信论》:「开二门于一心,总括摩罗百八之广诰」,《大乘起信论》依着一心开二门的道理,总包括摩罗山《楞伽经》一百零八句问答。「广诰」,佛的广为诰示,不出这二门。「摩罗即说《楞伽经》处」,摩罗就是说《楞伽经》那座山。「以百八句答大慧菩萨之百八问」,《楞伽经》的当机者大慧菩萨,提出来一百零八个问题,佛以就一百零八句答复他的问题。「皆上句俗,下句真」,都是上句讲俗谛,下句讲真谛。「同此二门」,上句生灭门,下句真如门。「示性净于相染,普综逾阇十五之幽致。」《大乘起信论》说真如本来性净,在一切生灭相上、染污法之相上显出来。「逾阇」是说《胜鬘经》的地方。「幽致」,是最幽深之理。这个道理普徧综合于《胜鬘经》十五章最幽深的道理之中。「逾阇国说《胜鬘经》处」,《胜鬘经》是在逾阇国说的。「彼有十五章大义」,《胜鬘经》分成十五章,解释大义。「皆说染而不染,同此生灭之真如义。」统统是说染而不染的道理,就在染污法上悟到清净法的理,与《大乘起信论》在生灭门中悟到真如清净之性的道理一样。《海东疏》赞叹《大乘起信论》通于《楞伽经》,也通于《胜鬘经》。「至如鹤林一味之宗,《涅槃经》。」「鹤林」,是释迦佛涅槃的地方,也叫双林,《涅槃经》上说常住之法,叫一味。「鹫山无二之趣,《法华经》。」灵鹫山是说《法华经》的地方,说的是唯一无二的实相。「金鼓《金光明经》,同性《大乘同性经》,三身之极果。」金鼓,就是《金光明经》;同性,就是《大乘同性经》,统统说佛的三身,最极的果位。「华严缨络,四阶之深因。」《华严经》、《缨络经》,说明信、解、行、证四个阶段,都有甚深的原因。「大品大集,旷荡之至道。」《大品般若经》、《大集经》,说很广泛的道理、最究竟的至道。「日藏月藏,秘密之玄门。」《日藏经》、《月藏经》,说的都是最秘密玄奥的法门。「凡此等辈中」,上面所举出来的大乘经典,「众典之肝心」,《大乘起信论》是上面众典的肝脏、心脏,就是最重要的道理。「一以贯之者」,能把上面的大乘经典一一贯通。「其唯此论乎」,只有《大乘起信论》,再找不到这样一部论了。「既而宗旨深奥,义理无边」,这是续法大师,把《海东疏》引证出来后,加上的按语。《大乘起信论》讲最要紧的道理,甚深玄奥,义理广大无边。「有智之流,请习无怠!」有智慧的人,要赶快学习《大乘起信论》,不要懈怠,这是劝导我们。「至于疑谤之者」,至于怀疑《大乘起信论》是假的,不是马鸣菩萨造的,甚加以毁谤的人。「乃不知绠短,反谓泉枯者也。」这两句是批驳。「绠」是到井提水的粗绳,这个人到井提水,他的粗绳很短,放完了,桶子还没有到水里,提不出水来,他说井泉干枯了,里面没有水。毁谤《大乘起信论》的人,都是这一类的人,智慧不够,《大乘起信论》深奥的义理,他不了解,反而说里面没有什么大道理。

  

  丁二、立义分(分二)

  

  戊初、结前生后

  

  已说因缘分,次说立义分。

  

  再讲正文「丁二、立义分」,分二科,「戊初、结前生后」,结前正文,生后正文。「已说因缘分」,已经说完因缘分。「次说立义分」,接着说立义分。

  

  戊二、正彰立义(分三)

  

  己初、标总开别

  

  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

  

  「戊二、正彰立义」,「正彰」是正式彰明、彰显。「立义」,建立正确的义理,分三科。「己初、标总开别」,标举出来要说立义分。「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摩诃衍」,中国话叫大乘,大乘总说有二种。

  

  己二、寄问列名

  

  云何为二?一者法,二者义。

  

  「己二、寄问列名」,「寄」是寄托,假藉有一个人来问,就列名出来。「云何为二?」这是寄问,大乘总说有哪二种?下面列名,「一者法,二者义。」先说大乘之法,再说大乘之义。

  

  己三、依名辨相(分二)庚初、法(分二)

  

  辛初、举法总立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

  

  「己三、依名辨相」,依着所列的二种名,辨明什么叫大乘之法相?什么叫大乘之义相?分二科。「庚初、法」,先讲大乘之法相,再分二科。「辛初、举法总立」,举出大乘之法,把它总建立起来。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华严经》:「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应该三个法同时讲,三无差别,《大乘起信论》不讲佛,不讲心,讲众生心,马鸣菩萨是八地菩萨,把释迦佛说法的要旨统统贯通了达,才敢这样讲。我们研究《大乘起信论》,看到这一句,就了解佛法者,心法也,除了佛法以外,都叫外道。我们怎样批评外道呢?心外求道,名曰外道,在众生心以外去求道,不是外道是什么?佛法在哪儿?在我们心里,就是在众生心里,不在佛心里。如果佛心里才有大乘法,我们上哪儿去求?我们求不着!佛法在我们凡夫众生心里,这个心了不得,下面就解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