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大乘起信论 >

大乘起信论讲记(上)-云端佛学(57)

  「角初、因」,佛法无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离不开因果二字,离开因果就是外道。先说智净相从哪儿来的?「智净相者,谓依法力熏习」,这是讲它的因,佛说的法有教法、理法、行法、果法,这个法就是理法、教法。熏习有内熏习、外熏习,这是《大乘起信论》的要义,要把它记清楚!这里讲熏习之力,《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用功怎么用?内里面有真如叫内熏,要是内里面没有真如,你怎么听教也不会懂,一定要相信自己有个真如在里面内熏,你怎么一听就明白?你怎么大彻大悟?内里面有真如,真如叫理法,真如之理在内里面熏习。可是人人都有真如,都在那里熏习,他怎么没有成佛呢?他没有遇到教法,外熏习就是教法,就是遇见法师,遇到讲教,师教之缘在外熏,这样内、外有熏习的力量。要是按位子判,十信、三贤位的菩萨,需要理法、教法的熏习。「如实修行」,依着真如实相来修行,就是十地菩萨,他亲自悟到、证得法身,就是证得真如实相,他的修行才是真修行。我们现在发心修行,都是学着修行,虽然觉了,还叫不觉,叫名字觉。三贤位的菩萨是相似觉,真正修行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满足方便故」,这么修行下去,修到十地圆满,十地穷尽。在成佛以前所修的行门、道法,都叫方便道,是成佛的方便,方便之道满足,就是到十地以后,这个因修圆满了。

  

  「角二、果」,辨明智净相的果,分二科。「亢初、断果」,断果是专门名词,断了烦恼证得的果,叫断果。「破和合识相」,「和合识」就是阿黎耶识,阿黎耶识为什么改名叫「和合识」呢?因为是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起来,才成阿黎耶识,这时候把生灭那一部份破掉,只剩下一个不生灭。和合得有二个法,才叫和合,只存一个不生灭法,和合识的名字不能存在,一个法怎么和合呢?所以把和合识相破了,宗门下说:「直捣八识窠臼。」第八识好像一个生死窝,把它一下子捣坏了,下面是得的结果。「灭相续心相」,生灭心念念不停,念念生灭,我们白天从早到晚念念生灭,等到睡觉了,也没有停止。可是这时停止了,把生灭那一部分的识破掉,相续心灭掉了。灭相续心,就是灭妄想心、生灭心。

  

  「亢二、智果」,成了佛得了佛果,证得的果,一个「理果」,一个「智果」。涅槃果叫理果,菩提果叫「智果」。断烦恼起智慧,一个断果,一个智果。必须先证得断果,你不断烦恼,怎么能得到智果呢?所以说颠倒了还不行。「显现法身」,法身不叫生出来,叫「显现」。法身是众生份上的本觉,本觉被无明烦恼盖覆住,这个时候把无明烦恼破了,法身显现了。智慧呢?般若智慧是本具的,不从心外来,师教之缘只是助缘,不是老师教给你智慧,是老师启发你的智慧。连释迦牟尼佛也是启发我们的智慧,不会给我们智慧,他要是能给我们智慧,我们不是很快成佛了吗?你得自己启发,到这时候法身显现。「智淳净故」,本来的智慧是淳净的,因为被无明染污,所以不淳净。这个时候淳洁清净,「淳」是纯一不杂,「淳净」都是清净的意思。

  

  亥二、问答释成(分二)

  

  角初、问(执真同妄难)

  

  此义云何?

  

  把智净相说明了,「亥二、问答释成」,加一个问答,再解释成就,分二科。「角初、问(执真同妄难)」,「难」是问难,提出问题来难一下,怎么叫做「执真同妄难」?前面说你破了和合识相,灭了相续相,一破一切破,一灭一切灭,空空如也了,哪里有一个智净相没有破、没有灭呢?他以为真心智净相同于妄法,以为可以破、可以灭这样问。我们学大乘法有了信心,常常觉得他这样问多余,但是并不多余,不但外道不懂真妄之法,就是学大乘法的人落到豁达空,认为一空一切空,什么都没有了,不晓得真法不空,它空中有个不空在,所以假若设这个问答。「此义云何?」你怎么说把和合识相破了,相续心灭了,还有个法身显出来,还有个智净相显出来呢?

  

  角二、答(分三)(简妄异真答)

  

  亢初、法

  

  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无明之相,不离觉性。非可坏,非不可坏。

  

  「角二、答(简妄异真答)」,答复他,「简」是拣别,「异」是不同,拣别妄法不同于真法,分三小科。「亢初、法」,先说法。前面说破和合识,灭相续心,就是一切心识。「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和合识的相、相续心的相,统统是因无明而有。「无明之相,不离觉性。」无明只有相,没有性,是依着本觉之性有无明,无明之相离不开觉性。「非可坏」,觉性不可坏。「非不可坏」,无明之相才可坏。

  

  亢二、喻(分四)

  

  氐初、真随妄转喻如大海水,因风波动,氐二、真妄相依喻水相风相不相舍离,氐三、真体不变喻而水非动性。氐四、息妄显真喻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

  

  「亢二、喻」,先说法,法不好了解,再说譬喻,分四小科。「氐初、真随妄转喻」,真法会随着妄法转变,一转变,本觉不显了,变成阿黎耶识,变成相续心,这个道理很不容易懂,说个譬喻来说明。「如大海水,因风波动」,本觉性像大海的水,因风吹动起了波浪,成了动相,这是譬喻无明。「氐二、真妄相依喻」,无明只有相,没有性,依的是本觉性,本觉被无明染污而转变,也就是无明动到本觉,这就是众生份上的相,真法与妄法彼此相依。「水相风相」,水的相、风的相合在一起,叫做波浪相。「不相舍离」,两者不相舍离,舍离就不成动的波了。「氐三、真体不变喻」,本觉被无明吹动,它的本性没变。「而水非动性」,水不是以动为性,是以湿为性。「氐四、息妄显真喻」,修行用功作什么呢?就是息灭染妄之法,显露真实之法。「若风止灭,动相则灭」,假若无明风停止,大海上没有风,波浪不起,动相灭了,和合识相、相续心相就灭了。「湿性不坏故」,水以湿为性,坏是坏无明之相,本觉之性,等于水的湿性不可坏。

  

  亢三、合(分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