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大乘起信论 >

大乘起信论讲记(上)-云端佛学(5)

  这里连举两个比喻都出在《法华经》,一个是贫女的宝藏,一个是穷人衣内的明珠。「遂使宅中宝藏,匿济乏于孤穷」,《法华经》中说一个譬喻,有一个女子,她家里有金、银、琉璃、七宝在地下埋着,但是她的父母不在了,她不知道家中有宝藏,而孤苦穷困。「匿济乏」,「匿」是隐匿,彰显不出来。「乏」是贫乏。本来可救济贫乏,隐匿不能救济贫乏,为什么?宅中有宝藏,没有人告诉她,她不知道,所以受贫穷之苦。

  

  「衣内明珠」,自己衣内有无价的明珠。「弗解贫于佣作」,「佣作」者,赁力给使也,给人家做工拿几个钱。《法华经》上说这个公案,一人到异乡,贫穷得给人家做工。遇见一位有钱的朋友要救济他,先请他喝酒,他乡遇故知,朋友难得见面喝醉了,这位有钱的朋友,因为有事急着离开,把一颗无价明珠装在他的衣袋里。等到他酒醒了,不知道衣内有颗明珠,以为有钱的朋友不够交情,心想:你要救济我,怎么把我灌醉却走了,真是不够朋友!生活要紧,他还是继续做苦工。过了一段时间,又遇到那位有钱的朋友,朋友问他说:「你怎么还给人家做苦工呢?」他很生气的回答说:「我没有钱,不做苦工怎么办呢?」朋友一看,他还是穿那件衣服,就摸他的口袋,拿出一颗无价宝珠,当时换了许多钱财,就发大财了。迷了理,等于宅中宝藏、衣内明珠,没有人告诉他,继续受贫穷佣作之苦。下面不但迷了理,更加迷了教。

  

  己二、迷教

  

  加以大乘深旨,沈贝叶而不寻;群有盲徒,驰异路而莫反。

  

  「加以」是加重语气,「大乘深旨,沉贝叶而不寻」,「贝叶」者,贝多罗树叶也。佛涅槃之后结集经藏,还没有发明造纸技术,把经典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现在去印度朝拜还可以看见贝多罗树叶,树叶用水泡,把叶肉去掉,剩下叶纹很细,可以写字在上面,「贝叶」就是指经典。「不寻」,不去寻找。大乘深奥要旨,沉没于经典之中,不去寻找。换句话说,不去研究大乘经典,这就是迷了教。「群有盲徒」,「群」是很多,「盲徒」者,无正法眼,不见佛性也,不开智慧眼等于瞎子一样。「驰异路」,走到不是大乘的路上,就是「或趣邪途,或奔小径」。「而莫反」,叫他回来,叫不回来,这样就需要造论了。

  

  丁二、兴悲造论(分三)  戊初、悲叹人法  戊二、述造论意  戊三、正造诸论

  

  戊初、悲叹人法

  

  爰有大士,厥号马鸣,慨此颓纲,悼斯沦溺。

  

  「爰有大士」,「爰」作乃字讲,乃有一位大菩萨。「厥号马鸣」,「厥」当其字讲,其号叫马鸣。「慨此颓纲」,「慨」者叹也。「颓纲」者,大纲颓败也,捕鱼的大绳叫纲,马鸣菩萨感慨大乘的要旨没有人研究。「悼斯沦溺」,「悼」者悲伤也。「沦溺」者,沉沦溺没也。马鸣菩萨悲悼没有救众生的大纲,众生都要沉沦下去,淹没到水里。

  

  戊二、述造论意

  

  将欲启深经之妙旨,再曜昏衢;斥邪见之颠眸,令归正趣,使还源可即,反本非遥。

  

  这是宣述马鸣菩萨发的愿、起的心。「将欲启深经之妙旨」,马鸣菩萨将要开启大乘「深经」,深奥的经典。「妙旨」,最妙不可思的道理。「再曜昏衢」,「曜」是光耀。「昏衢」者,暗路也。在黑暗的道路中再放光明。「斥邪见之颠眸」,「斥」是呵斥,「眸」是眼睛,「颠眸」者,倒见也。呵斥邪见之徒,颠倒的眼睛起邪见。他不相信大乘经,相信外道,相信小乘,于是要呵斥他。「令归正趣」,大乘经说,人人皆有本觉,人人皆有真如,那是我们的本源、本性。你只要懂得大乘的道理,在生死法上就明白真如,在缘起法上就明白真如。「使还源可即」,回还你的心源,当下就是。「反本非遥」,返你的本觉,并不遥远,这是大乘马鸣菩萨的心意。

  

  戊三、正造诸论  (分二)  己初、广论  己二、略论

  

  己初、广论

  

  造广论于当时,遐益群品。

  

  「造广论于当时」,马鸣菩萨在当时造甘蔗论、一心徧满论、真如三昧论等一百余部。「遐」是远,「益」是利益,「群」是众多,「品」是类。「遐益群品」,利益一切众生。

  

  己二、略论(分三)  庚初、出所以  庚二、正造论  庚三、彰功益

  

  庚初、出所以

  

  既文多义邈,非浅识所窥。

  

  「既文多义邈」,「邈」是遥远。广论文字太多,义理又太遥远。「非浅识所窥」,「窥」是看、阅览,不是浅知识的人所能看得懂。

  

  庚二、正造论

  

  悲末叶之迷伦,又造斯论。

  

  「悲」是悲叹。「末叶」者,末世也。「迷伦」者,迷类也,就是迷而不悟的众生。「又造斯论」,「斯」者,此也,又造这部《大乘起信论》。

  

  庚三、彰功益

  

  可谓义丰文约,解行俱兼;中下之流,因兹悟入者矣。

  

  「可谓义丰文约」,《大乘起信论》义理很丰富,文字很简略。「解行俱兼」,解行兼备,先解理后劝修行,上根众生,依着广论可以得到利益。「中下之流」,「流」是类,中根下根之类。「因兹悟入者矣」,因这部《大乘起信论》可以悟入大乘的深旨,所以需要造《大乘起信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