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讲记(上)-云端佛学(21)
时间:2017-07-11 16: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庚二、辨相」,辨明因缘之相,都是什么因缘呢?分二科。「辛初、总」,总因缘之相。八种因缘,第一种因缘是总因缘,下面七种因缘,是别因缘。「云何为八?」有哪八种因缘?「一者因缘总相」,第一是因缘总相,就是一切佛法的因缘,佛说的一切经都是这个因缘。佛为什么要出世、说法,目的何在?菩萨造论,有什么因缘?目的何在?「所谓为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这就是佛法以慈悲为本,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平常讲慈悲,先有慈后有悲,实际跟众生打交道,真正利益众生,是先拔苦,后与乐。众生在受苦,你不把他的苦拔除,给他乐,他接受不来。譬如小孩子生病,你给他好吃的东西,他不能吃,一定先看医生,把病治好,你再给他好东西吃,他才能领纳接受,这就是先拔苦,后与乐。
再讲《会阅笔记》,笔记所讲的,都是佛教的普通常识,可是因为太普通,反而没有记到心里。说来说去就是说众生苦,佛法以苦作对象,众生没有苦,佛不出世说法。因为众生有苦,才需要佛来度,比如你有病,才需要看医生、吃药。但是众生受苦,有个愚痴烦恼,他不知道在受苦,所以佛初转*轮,先说四谛法:苦、集、灭、道。第一、叫众生要知苦,知苦才能断集,因此,佛经上开始就说众生苦。《会阅笔记》上所讲众生苦,都是普通常识,但是它是基本法相,你一定要记在心里,并且背熟,一者,可以随时讲给众生听,利益众生。二者,你要观察到你自己真正苦,可以觉到我这个众生是真正在受苦,你才肯发心了生死,才肯发心度众生的生死。
《会阅笔记》
离一切苦,得究竟乐。
「离一切苦」者,离二种生死苦也。
一、三界以内之「分段生死苦」。谓三界四生,身有形「段」,命有「分」限,时极必终也。观三界为三苦:
(一)、欲界为「苦苦」,谓受有漏之身,已名为「苦」,于上更加种种逼迫,故名「苦苦」也。
(二)、色界为「坏苦」,谓禅定之乐散谢时,仍然堕落,故名「坏苦」也。
(三)、无色界为「行苦」,谓「空定」之力,虽然空诸色身,而仍不免念念迁流,故名「行苦」也。然而欲界具三,色界兼二,无色界唯一也。
人道具有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爱别离苦,六、怨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
六道轮回苦,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也。三界以内之众生,一时天上,一时人间,或堕地狱,或转畜生,生生死死,轮回不已,是乃「分段生死」之大苦也。
二、三界以外之「变易生死苦」。谓三乘圣人,虽离「分段」粗苦,犹有「梨耶」「变易」
之行苦。以四相所迁,转「变」改「易」,故名 「变易」也。又因移果易,故名「变易」也。至成佛时,二死永亡,方得名为「离一切苦」也。
「得究竟乐」者,一、菩提觉法乐,谓断除烦恼,觉了诸法,于一切法,得大自在之法乐也。二、涅槃寂静乐,谓破尽无明,了脱生死,而得究竟寂灭之法乐也。令众生离一, 切苦,是菩萨之大悲也;令众生得究竟乐,是菩萨之大慈也。至觉之心,于焉备矣。
先讲《会阅笔记》,「离一切苦,得究竟乐。」「『离一切苦』者,离二种生死苦也。」九法界众生,有二种生死苦。三界以内是六凡法界,有分段生死苦。三界以外是三乘圣人法界,有变易生死苦。
「一、三界以内之『分段生死苦』」,先讲三界以内的分段生死苦。「谓三界四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四生」者: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身有形『段』,命有『分』限」,三界以内的众生,身体有不同的形状、段落。比如人的身形,有五、六尺高;蚂蚁的身形,只有一、二分的段落。乃至于生到大自在天,有多少万由旬那么高,还是有个段落。三界以内的众生,寿命有个分限,比如人的寿命不出一百年,只有少数人活到一百二十岁,像虚云老和尚。有的朝生暮死,早上生的小虫,晚上就死了,寿命不出一日。乃至于生到大自在天活了多少大劫,还是有分限。三界以内的众生,身有形「段」,命有「分」限,所以叫「分段」。「时极」,寿命到了最极点的时间。「必终也」,必定终了,就是有生必有死,到时间一定会死。「观三界为三苦」,六道凡夫有分段生死的范围,你观察欲界、色界、无色界,分成三种苦。
「(一)、欲界为『苦苦』,谓受有漏之身,已名为『苦』,于上更加种种逼迫,故名『苦苦』也。
」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大乘起信论讲记(下)-云端佛学
- 下一篇:大乘起信论直解-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