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大乘起信论 >

大乘起信论讲记(上)-云端佛学(55)

  「酉二、引经释成,心源无念」,引经上的道理,来解释「心源无念」,到了最后一念相应的时候,生相无明断了、空了,心性常住,没有念了,分四小科。「戌初、引经」,先引经。「是故修多罗说」,梵语「修多罗」,中国话叫契经,简单翻译叫经。经上这么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假若有一个众生,能观想无念的心,就趣向于佛智,佛智快开了。所以要用功学大乘法,大乘法不会绕圈子,你一下手就观想无念的心,「有念是众生,无念即如来。」你能这样下手用功,就走向佛的大道,就趣向于佛智了。经上这么说,就证明无念是佛的心性,有念是妄心,引经证明。

  

  戌二、重释前文

  

  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

  

  「戌三、重释前文」,再把前面的文解释一遍。「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心初起,一念妄动,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动的?没有初起的念相叫你知道。「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你现在知道无念心现前,有念的心已经空了,回过头来讲给我们听,就是觉知心初起,实际这个时候,心无初相,就是无念的心现前,这就跟引的经合在一起了。

  

  戌三、举不觉之失

  

  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

  

  「戌三、举不觉之失」,你要是不求觉,有大损失。「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从名字觉起,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你要是根本不想求觉,那你有大损失,你永远当众生,永远流转生死。因为你不求觉,永远被妄念所转。所以一切众生都不叫觉,因为自从当众生以来,念念不停,念念相续不断,什么时候才能证到无念呢?所以众生的心叫无明,无明从哪里起呢?没有个头,叫无始无明。

  

  佛教讲大乘的道理,讲到究竟处,最初一念妄动,有个觉心初起,知道它的初相才成佛。有个最初,就有个「始」,这里为什么叫做「无始无明」呢?这个道理最不容易懂,古人的注解很多,也解释不清楚!我曾请教一位法师这个道理,他说:「你不要问这个,死路一条!」一句话就把我堵住,我就不敢问了,不过不了解,不问怎么行呢?知道最初一念妄动,是成佛时才知道,在众生份上根本不知道。众生的妄念粗得很,四个觉位我们都够不上,觉知前念起恶,能令后念不起,才叫十信位。我前面讲过,最低的位子是从第二信起,我们已经相信大乘佛法,算是初信,对于前念起恶不知道,也没有功夫令后念不起,它念念相续。比如我动了贪心,我们学佛法要用上,这贪心不应起,但第二念贪心还是要起来,不能叫后念不起,我们没有这种功夫,知道了等于不知道。动了瞋恨,发了脾气,知道不对,还是要动,不能令第二念瞋恨心不生起,没有这种功夫。你就晓得用功很难,在我们众生份上完全是那个无明的心,是到了灭相了。什么叫异相?什么叫住相?什么叫生相?四相,我们是依文解义了解,其实我们连灭相的功夫都不够,能觉知前念起恶,就是灭相,能停止后念不起,就把灭相除掉。我们灭相除不掉,就是整个无明的心,从什么时候起的?没有个头,叫做无始无明。

  

  这是在众生份上说成佛的步骤、次第,一步一步来,说有最初一念妄动,什么时候一念妄动?无始。说个最初,是始觉智与本觉理相应的时候,你才知道有初相。我们灭相还不能停止,还不能灭掉,根本不应该问什么时候一念妄动。无始就在妄动,我们众生的真心是与无明合在一起的。说个譬喻,比如金矿的矿石,你不能说里面没有金,真正的金子在矿石里面,你用火一化炼,就化炼成真金,但是真金不是你化炼出来的,是在矿石里面成就的。那么你化炼什么?炼去石头沙子,把矿石化炼掉。就如修行用功,一部分一部分的炼,名字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把真心完全化炼出来。金矿还没有用火炼,不能说没有金子,要是没有金子,这块石头就叫石头,不叫金矿。里面有金子,才叫金矿。所以我们众生的心里面有真如、有佛性、有法身,名字不同,有一个真心在里面,但是它是带矿之金,带着无明说真心。我们学大乘佛法,依文解义明白了,我们知道自己有真心,也就是佛性,也叫真如,实际我们是带矿之金。矿是什么时候有的呢?生金子的时候就有,真如无始,无明也无始。所以在众生份上,你找无明从什么时候初起,简直死路一条!那个法师没有讲错,根本不应该问,它没有个头,为什么?因为你是个众生,念念相续,有念才叫众生,念就是无明,所以无明无始,没有头。无明无始,它跟真心是一起有的,这是在众生份上讲真心,不是在佛位上讲。众生份上讲真心,是带矿之金,带着无明的真心,真心就是真如,什么时候来个真如?无始,没有头。无明什么时候生的?无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