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讲记(下)-云端佛学(58)
时间:2017-07-11 16: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丑二、观」,第二科讲观。「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前面生灭门,讲到什么叫生灭?什么叫生灭因缘?什么叫生灭因缘相?现在你都把它用上。「分别」,就是观想,分别一切法皆从因缘生,一切法当体都是空的,这个分别就叫观。「毗钵舍那」的「那」是梵音,念「ㄋㄨㄛˊ」,维那「ㄋㄨㄛˊ」师,不能念维那「ㄋㄚˋ」师。「毗钵舍那」,中国话翻作「观」。这个观想,是观的观想,观想一切法生灭因缘相,一切法怎么生灭?净法生灭、染法生灭,互相熏习生灭,用始觉智来观,就是把前面生灭门的道理都用上来观。
丑三、双顺
云何随顺?以此二义渐渐修习,不相舍离,双现前故。
「丑三、双顺」,「云何随顺?以此二义渐渐修习」,你先修习止,能把一切境界相止住,不去攀缘外境。再去修观,观一切法从因缘生灭,生生灭灭,皆有因缘的生灭。这二个观,叫随顺奢摩他、随顺毗钵舍那,怎么随顺呢?这二个观就是一个观,你停止一切境界,什么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境界本来是因缘所生,没有真实的境界,你就能止了。你怎么观?观因缘生灭不就止了吗?所以止和观是一个道理,渐渐修习合一。「不相舍离,双现前故。」修习三步功夫,最初先修止,再修观,止不是观,观不是止。第二步,止中带观,观中带止。第三步,止即是观,观即是止,二个观合一,这是略明止观门。
子二、广说(分三)丑初、修止(分五)寅初、修止方法(分二)卯初、胜人能入(分二)辰初、托静息心修止方便(分二)
巳初、约外缘
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
「子二、广说」,广说止观门,分三科,「丑初、修止」,先说修止,再分五小科。「寅初、修止方法」,分二科。「卯初、胜人能入」,「胜人」,不是指证圣果的圣人,是发大心要修真如三昧的人,是在一般凡夫之中发心大,能入止。你不发大心,根本不会修行,怎么能入止呢?「能入」是入止,再分二科。「辰初、托静息心修止方便」,再分二科,地方喧闹,止修不来,「托」是依托,你必须先依托一个静的地方,境界静了,环境好了,再息你的妄想心,叫它不动,这就是修止的方便,由方便再证入。先修方便,再分二科。「巳初、约外缘」,就外缘说修止的方便。
「若修止者,住于静处」,这就是外缘,你先找一个静=的地方,一、深山绝人之处,古人修道入山唯恐不深。人迹不到,游山玩景的人不到的地方,才算静处。二、阿兰若,就是离开村庄、城市,听不见牛叫的地方。三、虽然在城镇、聚落里,在寺院里有一个静室。比方海会寺在基隆市郊,现在附近居民越来越多,然而比较起来,海会寺里面还是比外面安静,那么你有个静室就可以修止了。你在深山,或在阿兰若处,要先找一个静处,就是听不到声音的地方。「端坐正意」,先要端身而坐修止,行住坐卧都要止,用功下手先打坐。因为坐下来容易止,先从坐的威仪下手,坐的威仪要端,就是正坐,有跏趺坐,半跏趺坐。怎么叫跏趺坐呢?趺是脚背,跏字是后人添上足字旁,古早就是「加」字,把二个脚背交加起来,叫跏趺,现在我们说盘双盘。年老腿硬或是腿盘不起来,只盘一条腿,叫半跏趺坐。跏趺,先把左腿盘起来,再把右腿加上去,你去详细看注解,连同天台智者大师的《小止观》对着看。《小止观》第四段讲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端坐」就是调身,「正意」就是调心,这里没有说调息。「正意」,就是直心正念真如,空一切境界相,你念到真如上,妄念、杂念不起,一切境界相空了,这是就外缘说修止的方便。
巳二、内自安心明修止次第(分二)午初、约坐修止(分二)
未初、离倒境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未二、除依前倒境所生妄想之心亦遣一切诸想,随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来无相,念念不生,念念不灭。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驰散,即当摄来,住于正念。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可得。
「巳二、内自安心明修止次第」,前面是就外缘说修止的方便,这再就你自己安心,明白修止的次第,分二科。「午初、约坐修止」,先坐下来修止,再分二科。
「未初、离倒境」,你这样用功、那样用功,离不开事相,都是颠倒境界,要远离颠倒境界。「不依气息」,「不依」的都是倒境,倒境是一种事相禅定。天台大师有六妙门: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静,不以修数息观为究竟,是修止观的方便,《大乘起信论》根本不要数息。「不依形色」,你修白骨观,修不净观,能观到一身白骨,白骨上放光,叫骨锁观,这时候你就把淫欲心彻底断掉。形色里面有青、黄、赤、白四种颜色,统统不要。「不依于空」,前面说空一切境界相,是用来修真如三昧的止,不以空为究竟,不要单修空观,止中带观,叫做奢摩他。「不依地水火风」,也不要修地观、水观、火观、风观。「乃至不依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属于识。数息、青、黄、赤、白、空、地、水、火、风、加上「见闻觉知」,叫做十一切处,这十一个法,你去修哪一个法,都是世间禅,以事相入手。现在要修真如三味,你不要修以事相入手的禅,下面会解释为什么不要依它。
「未二、除依前倒境所生妄想之心亦遣」,倒境是心外之境,我不依它,先把它远离了。里面还有一个妄想心,也把它除掉。先除外境,再除内心。前面是遣外境,里面还有一个能遣的心,你不要保留它。妄境把它遣除掉,能遣的妄想心也把它遣除掉。就是先起一个能遣境界的心,来遣除外境,遣除了外境以后,这能遣的心也把它废掉,就是病好了,药不需要存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大乘起信论讲义(下)(倓虚大师)-云端佛学
- 下一篇:大乘起信论讲记(上)-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