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大乘起信论 >

大乘起信论讲记(下)-云端佛学(24)

  讲到这里,附带说一句:老太婆的执着,外道的执着,说女人生小孩的时候,不能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大家记着:按他现在的位,观世音菩萨是等觉菩萨,当然在染不染。过去他的本位是正法明如来,已经成了佛,更是在染不染。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女人生小孩是最危险的时候,我们生日,不敢说过生日,叫母亲遭难之日。生得好,母子平安;生得不好,母子双亡,或者救了小孩的命,母亲死了,所以女人生小孩是最大灾难!观世音菩萨怎么能不去救苦救难呢?这些老太婆认为生小孩时,要流很多血水最不干净,会染污了菩萨,所以不能念观世音菩萨。外道更是执着得厉害,也认为不能念观世音菩萨。女人怀孕不让她进大殿,说大肚子进大殿真罪过,大殿是供佛菩萨的地方,怀孕的女人怎么能把大殿染污呢?再进一步,女人有月经的时候,不能进大殿,越来越严重!你们用佛菩萨处染不染这个道理,给他们解释,不要被老太婆和外道害人。染污莫过于地狱的染污,那佛菩萨不到地狱救苦吗?常乐我净,是真如的性德,这是第五个性德。

  

  「未六、性德无迁义」,讲真如的性德无迁。「清凉不变自在义故」,众生热恼,真如清凉;众生有生灭的变化,真如不变;众生有障碍不得自在,真如自在。讲真如的性德,清凉不变自在的义理。

  

  分别解释有这六科,实际是无量无边。「午三、结」,「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总结真如的性德,不只有上面六科的性德,比前面六科的性德,还多得多,多多少呢?「过于恒沙」,超过恒河沙数那么多,是无量无边的性德。这样好像是离了真如之体,为什么真如只有一个,有恒河沙数这么多的性德呢?下面接着解释。「不离」,性德是超过恒河沙数那么多,实际不离真如之体。「不断」,真如的性德永远具足,不会有时候间断。「不异」,与真如之体不相差别。「不思议佛法」,是不可心思、不可言议的佛法。「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无所缺少这个义理,都在真如相大之中。

  

  「巳二、显立名」,显真如的立名,「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真如在本体上讲,它有功德叫德相,有义理叫义相,在众生份上它叫如来藏,将来修行成了佛,名字就叫如来法身。「藏」者含藏之意,在隐覆、看不见的时候叫如来藏,含藏如来,但是看不见。等到真如出了缠,名为如来法身。

  

  辰二、问答重辨(分二)

  

  巳初、执体疑相难

  

  问曰:上说真如其体平等,离一切相。云何复说体有如是种种功德?

  

  「辰二、问答重辨」,以问答方式重新辨明,分二科。「巳初、执体疑相难」,就真如本体上怀疑功德之相来问难。

  

  「问曰:上说真如其体平等,离一切相。云何复说体有如是种种功德?」你在前文上讲,真如是平等没有差别,远离一切相。现在怎么又讲真如之体有种种的功德,不是有差别吗?这不是和你自己说的语言相违背,前文不对后文吗?

  

  巳二、相不违体答(分二)午初、明虽差别而不二(分二)

  

  未初、明实德虽多,同一如味答曰:虽实有此诸功德义,而无差别之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未二、释成不二此义云何?以无分别,离分别相,是故无二。

  

  「巳二、相不违体答」,真如的德相和本体并不违背,分二科。「午初、明虽差别而不二」,再分二科,「未初、明实德虽多,同一如味。」明真如真实的功德虽然多,同真如一味。「答曰:虽实有此诸功德义」,虽然真如真实不虚有种种功德的义理。「而无差别之相」,并没有差别之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是平等没有差别的一味,是唯一一个真如。前面说过这个比喻,等于水有八种功德,还是一种水,并不是有八种水。

  

  「未二、释成不二」,解是不二的道理。「此义云何?」你既然说真如有这么多的功德,怎么还是一个真如呢?「以无分别,离分别相,是故无二。」因为在真如体上讲真如的德相,是远离分别之相,不是众生分别出来的。既然远离分别之相,所以没有二个。有分别之相,才有二、才有三,远离分别之相,还是平等无二。

  

  午二、明虽不二而差别(分二)

  

  未初、略复以何义得说差别?以依业识生灭相示。未二、广(分二)申初、问对染表示之相此云何示?申二、举彼染法一一对显以一切法,本来唯心,实无于念。而有妄心,不觉起念,见诸境界,故说无明。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义故。若心起见,则有不见之相。心性离见,即是徧照法界义故。若心有动,非真识知,无有自性,非常非乐非我非净,热恼衰变则不自在,乃至具有过恒沙等妄染之义。对此义故,心性无动,则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相义示现。若心有起,更见前法可念者,则有所少。如是净法无量功德,即是一心,更无所念,是故满足,名为法身如来之藏。

  

  「午二、明虽不二而差别」,分二科。「未初、略」,先略明。「复以何义得说差别?」你说虽然有多种功德相,还是没有差别,那么以何种义理,你说真如有多种功德?「以依业识生灭相示」,因为是依着业识生灭相显示出来,还是对着生灭法显的,不对着生灭法显的不说差别。说多种功德,说差别之相,还是对着业识生灭之相说的。

  

  「未二、广」,广说,分二科。「申初、问对染表示之相」,对着染法表示之相。「此云何示?」你说依着业识生灭相显示出来,怎样显示呢?「申二、举彼染法一一对显」,因为染法有差别,显示真如的功德有差别,对着染法一一对显。「以一切法,本来唯心」,一切诸法本来只有一个心,就是真心。「实无于念」,真心没有念。「而有妄心,不觉起念」,依着真心起个妄想心,妄想心就是不觉,起了一个念头起来。动个念就是业识,再动个念就是转识,再动个念就是现识,就现出境界来。于是有能见,就有所见,有能见之念,就「见诸境界」出来,「故说无明。」「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义故。」这是对着染法的差别,显真如有差别的功德之义,妄心不觉心起,妄心就是无明,无明一动,就起种种境界。无明心性要是不起、不动的时候,就是大智慧光明义。真如本性具足有大智慧光明义,对着妄心起念,见有种种境界,有能见则有所不见,就没有大智慧,没有光明了。等你心性不起、不动的时候,就是大智慧光明之义了。「若心起见,则有不见之相。心性离见,即是徧照法界义故。」我们众生本来有个真如,本来有大智慧光明,本来有徧照法界之义,怎么不能照徧法界呢?因为你起了能见之心,有能见之相,即有不见之相,这叫有所见,即有所不见。你的心性要是离见,就是远离能见,远离所见,就是徧照法界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