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讲记(下)-云端佛学(28)
时间:2017-07-11 16: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未三、结果由因,释显报名。」果位的功德是由因位的修行成就的。解释为什么取报身佛这个名字?「如是功德,皆因诸波罗蜜等无漏行熏,及不思议熏之所成就。」佛教讲四圣六凡都有因果,离开因果不能讲佛法,离开因果讲佛法,变成外道。佛也有他的因、他的果,报身佛哪来好的报身、好的依报呢?因为在他因位之中,修诸波罗蜜的无漏行门,他不只修六度波罗蜜,而是修无量无边的波罗蜜,都是无漏的因行。他不求人天福报,不求二乘小果,所以他的功德都是无漏的功德,集无漏的功德成就报身,报身无量。还有不可思议的熏习,是由真如不可思、不可议的熏习所成就的。内因是真如不可思议的熏习,外缘是修诸波罗蜜,合起来就是一个因行,因行无量,他得的果报也无量。「具足无量乐相,故说为报身。」报身佛,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好有无量庄严,统统都是受乐的相,叫做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也是享受法乐,报身佛的相,是受乐的相,所以取名叫报身佛。应身佛也叫化身佛,叫做三类化身:大化、小化、随类化。大化身佛,一千丈高。小化身佛,一丈六尺高,还是受乐的相。随类化身,不是受乐的相,人道中现人相,畜牲道现畜牲相,地狱道现地狱相,饿鬼道现饿鬼相,比如我们放焰口供的面然大士,是观音菩萨现的,你看那个相难看死了!难道是受乐的相吗?这就是六道所见的都是粗色,不是受乐的相。菩萨见的报身是受乐的相,受乐的相什么样子?我们没有福报看见,我们在人间看见有福报相的人,一看这个人就是享福的相,有的人薄福,生的相就苦苦恼恼的。
巳二、重牒分别(分二)
午初、应身(简凡异小)
又为凡夫所见者,是其粗色。随于六道各见不同,种种异类,非受乐相,故说为应身。
「巳二、重牒分别」,把前面讲过的再重新标牒出来,分别一下,分二科。「午初、应身(简凡异小)」应身佛,拣别是六道凡夫见的,异于小乘人见的丈六金身,叫随类化身,也叫随类应身。「又为凡夫所见者」,「凡夫」指的不是大心凡夫,是初发心学大乘法的凡夫,是六道凡夫,他们所见的也是六道凡夫。「是其粗色」,丈六金身是个细色,报身佛更是细中之细,这时候见的是粗色。「随于六道各见不同」,随着六道看见的相各有不同,他要去度鹿,现的是鹿的相;要去度羊,现的是羊的相;要去度恶鬼,现的是恶鬼的相;要去度地狱的众生,现的是地狱众生的相。应身佛在人间,不是示现丈六金身,异于小乘所见,释迦佛在世时,现的是比丘相,而且是个老相。「种种异类」,这叫异类化身,也叫随类化身。「非受乐相」,不是受乐的相,「故说为应身」,所以说应身,完全指着六道,应众生之机而示现。
午二、报身(简比异证)(分二)
未初、明地前所见
复次初发意菩萨等所见者,以深信真如法故,少分而见。知彼色相庄严等事,无来无去,离于分齐。唯依心现,不离真如。然此菩萨犹自分别,以未入法身位故。
「午二、报身」,「简比异证」,拣别报身是三贤位菩萨比观所见,异于地上菩萨是亲证所见。量境有三种:现量、比量、非量,你们学过唯识知道,修观想也是,有的修比观,有的修正观。三贤位的菩萨没有亲证法身,修的是比观,如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是比出来的,真正的火还没见到,分二科。
「未初、明地前所见」,辨明登地以前三贤位菩萨所见的报身。「复次初发意菩萨等所见者」,「初发意菩萨」不包括十信位,就是从初住位以后三贤位所见。「以深信真如法故」,「深信」二字,拣别十信位菩萨是浅信真如,不是十住位以后的深信,所以不包括十信位。「少分而见」,三贤位菩萨见到的报身佛,只见到少分。「知彼色相庄严等事,无来无去」,三贤位菩萨依着深信不疑的信心,知道报身佛色相庄严,没有来去之相。「离于分齐」,没有尺寸、没有数目。「唯依心现」,报身佛相完全依着自己的业识心现出来,虽然细但还是个妄心。「不离真如」,不离我自己的真如,三贤位菩萨对这个道理深信不疑。
「然此菩萨犹自分别,以未入法身位故。」三贤位菩萨信尽管信,心里还起分别,因为还没有登地,还没有亲证法身。他们见的报身佛色相庄严,都是无量,离于分际,但是都不太显明,等于隔云望月一样。
未二、显地上所见
若得净心,所见微妙,其用转胜,乃至菩萨地尽,见之究竟。若离业识,则无见相。以诸佛法身,无有彼此色相迭相见故。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大乘起信论讲义(下)(倓虚大师)-云端佛学
- 下一篇:大乘起信论讲记(上)-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