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初、标复次言意识者。申二、释(分五)酉初、约人辨粗即此相续识,依诸凡夫取着转深。酉二、出其惑体计我我所,种种妄执。酉三、明执所依缘随事攀缘,分别六尘。酉四、制立其名名为意识,亦名分离识,又复说名分别事识。酉五、明识起所依此识依见爱烦恼增长义故。上来广明生灭因缘义竟
「未三、释意识转」,解释意识转,分二科。「申初、标」,「复次言意识者」,说了意,再重复次第讲意识。「申二、释」,解释,分五小科。「酉初、约人辨粗」,先就凡夫位辨明意识,是很粗的一个妄心。「即此相续识,依诸凡夫取着转深」,「取着」,是执取、执着。意识从哪里来?还是妄想心。由阿黎耶识的妄想心生出来意,由意分成五种名,心法无形无相,按义理上分五种,这个意识,是前面第五种相续识,在凡夫位上,越执着越厉害,叫做「意识」。
「酉二、出其惑体」,惑是烦恼,把意识的烦恼体举出来。「计我我所」,这就是我执,在凡夫份上还谈不到法执。里面执一个我,外面是我所,外面所有的一切法,完全归我所有。「种种妄执」,妄执的不是真实的,虚妄之法他要执,里面执着我,外面执着我所,这就是凡夫取着转深,我、我所,合起来就是我执,是个惑体。
「酉三,明执所依缘」,他执着所依的是什么缘呢?「随事攀缘,分别六尘。」他所依的缘,就是六尘境界,都是事相,随着事相就攀缘。「缘」就是缘虑,把心思缘虑到外面的境界,叫攀缘。等于猴子攀树一样,它一定要攀树枝。我们的心执着外面的境界,一定要攀缘外面的境界,眼睛看见色尘,就攀缘;耳朵听见声尘,就攀缘,分别六尘境界。
「酉四、制立其名」,制定安立一个名字。「名为意识」,就是由前面相续识,取着转深,叫意识。「亦名分离识」,既然攀缘六尘,一定有六个识,但是《大乘起信论》不说其名,叫做分离识。本来一个意识,分出六种作用,但是没有说出六个识的名。《楞严经》说:「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推本推到阿黎耶识,是依着真如起的,不是一个精明之心吗?分成六个识,分开来有六个,还是个和合。以前我听老法师讲开示说:本来一个识,分成六个识。等于一间房子里面关了一只猴子,这一间房子有六个窗户,这只猴子从第一个窗户探出头来,就说是第一个窗户的猴子。从第二个窗户探出头来,就说是第二个窗户的猴子,实际这间房子里面只有一只猴子。这就是分离识的意思,还是那一个意识。「又复说名分别事识」,它是分别事相的识,分别六尘境界,六尘境界都属于事相,叫做分别事识。
「酉五、明识起所依」,辨明分别事识怎么生起来?所依的是什么?「此识依见爱烦恼增长义故」,分别事识怎么生起来?依着三界以内的烦恼,三界以内的烦恼有见烦恼、爱烦恼。这二种烦恼在凡夫位上是增长之义,增长,就是增益生长。凡夫是被烦恼所转,他根本不知道是烦恼,烦恼越来越多,叫做增长,就是增加、生长,越长越大,就成了一个分别事识。「见爱烦恼」,就是见思二惑,三界以内的烦恼,就是见思二惑。小乘人用功单断见爱二种烦恼,也就是见思二惑断尽了,就证阿罗汉果,就是所作皆办。大乘是连三界以外的尘沙惑、无明惑都要断掉。小乘人不知道三界以外还有惑,他只断三界以内的见思二惑,就超出三界。但是你要记着:大乘不是不断三界以内的烦恼,他先断见思二惑,再断三界以外的尘沙惑、无明惑。三界以内的见思二惑,属于我执;三界以外的尘沙惑、无明惑,属于法执,想断法执,必须先断我执。虽然大乘菩萨用功,是我法二执一起断,但是任运自然先断我执,所以三贤位的菩萨法执未破,我执先破,就是三界以内的见惑、思惑都断了。见惑也叫迷理之惑,苦集灭道之理,他原来不懂,现在四谛法的道理,他统统明白了,这一明白,一切明白。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惑,一下子断掉,他就证初果,这就是见道位的惑,叫做见惑。见道,就是亲自悟到四谛之理,我们现在懂得苦、集、灭、道四种,是依文解义在分别,没有悟到真正的理。要是悟到你至少是个初果圣人,见惑破掉了。
思惑,是由思虑而成。思惑,就是「爱」分三界来断:欲爱、色爱、有爱。欲界的众生,以男女淫欲之爱为根本,其他的都爱,但是欲爱最重,叫做欲爱。欲爱不断,你超不出欲界,所以小乘人用功,断了见惑,要断思惑。断思惑分三界,先断欲界,欲界分九品,断了前六品,证二果;断了后三品,证三果,欲界的惑很难断!上二界,色界有色爱,他不贪淫欲之爱,五欲之爱都没有了,但是他爱禅定,爱他的清净色身,叫做色爱。到了无色界,色身空掉了,可是生死没有了脱,叫做有爱。「有」者,有生有死,三界还是出不去,生死轮回还是没有完全解脱,所以叫做有爱。见烦恼和爱烦恼所分成的欲爱、色爱、有爱,叫枝末无明,合起来有四个住地:见一处住地,就是三界以内的见惑,一处把它断掉,不分三界,一断一切断。思惑分成三个爱,叫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住地」二字怎么讲?本为末依,叫「住」,本能生末叫「地」。等于地上生万物一样,所以叫做「住地」。根本无明,叫无明住地,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枝末无明依着根本无明,叫做住;根本无明能生枝末无明,叫做地,无明住地和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合起来叫五住地烦恼。
经论上说成了佛:「五住究竟,二死永亡。」「五住究竟」,就是五住烦恼统统断灭。「二死永亡」,生死有二种: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五住既然断灭,生死之因断掉,生死之果也就亡了。三界以内分段生死,亡;三界以外变易生死,亡,二死永亡。五住究竟,二死永亡,就成了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