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初、正辨」,正辨灭的义理,再分二科。「申初、明通灭」,显明普通灭的义理。「若因灭,则缘灭。」这不是顺着说,先灭缘,后灭因,先把外面境界灭了,再灭三个细心的因。这是逆着说,就是反过来说,假若你把因灭掉,缘自然灭。也就是用功,有顿超的根机,他处处要断根,一棵大树,他断掉树根,枝枝叶叶统统没有了,没有因,哪来的缘呢?因为有因才有缘,无明为因,才生三细。以三细为因,才生出来六粗。你把三个细心灭掉,六个粗心就灭了。你把根本无明灭掉,连那三种细心也灭掉。
「申二、别显灭」,分别显明灭的义理。「因灭故,不相应心灭。」生灭为什么只说「灭」呢?因为生灭二字分成二科讲,前面一科是讲它的「生缘」,这里讲它的「灭义」,你把因灭掉,就是根本无明灭掉,不相应心灭。不相应三种细心,都是不相应染,统统断掉。「缘灭故,相应心灭。」你把外面的境界灭掉,也就是空掉,三种相应的染心统统灭掉。
未二、释疑(分二)
申初、问
问曰:若心灭者,云何相续?若相续者,云何说究竟灭?
「未二、释疑」,解释怀疑,分二科。「申初、问」,「问曰」,假设有人问,「若心灭者,云何相续?」外面的缘(境界)灭时,三个相应心就灭,心体灭掉没有心了,里面还有三个不相应细的染心,怎么能相续?「若相续者,云何说究竟灭?」若是还有一个心体在,就有无明来染污它,那就永远相续才对,怎么说成佛就究竟灭呢?问这二个问题,下面就答复他。
申二、答( 分三)
酉初、法
答曰:所言灭者,唯心相灭,非心体灭。
「申二、答」,答复,分三科。「酉初、法」,先说法。「答曰:所言灭者,唯心相灭,非心体灭。」所说的灭,灭的是心相。粗的心相、细的心相,连根本无明也是个心相。由根本无明的心相,才有三个不相应染细的相,再有三个相应染粗的相。六个染心,连根本无明共七种,都是心相。灭是灭心相,根本无明灭了,不相应心灭了,相应心灭了,都是心相灭,不是心体灭。「心体」,是指着本觉,也就是真如,心体是不灭的。
酉二、喻
如风依水而有动相,若水灭者,则风相断绝,无所依止。以水不灭,风相相续。唯风灭故,动相随灭,非是水灭。
「酉二、喻」,下面再说比喻。「如风依水而有动相」,如风依着水才生出来波浪的动相。「若水灭者,则风相断绝」,假若水断灭,风相不能继续下去,风相也断灭。「无所依止」,因为风是依着水而生动相,没有所依的水,风相自然断绝。「以水不灭,风相相续。」因为水不灭,风相才能相续不断。「唯风灭故,动相随灭,非是水灭。」风灭了,水的动相随着灭了,动的水,变成静的水,不是水灭,水是本体还在。
酉三、合
无明亦尔,依心体而动。若心体灭,则众生断绝,无所依止。以体不灭,心得相续。唯痴灭故,心相随灭,非心智灭。上来释染净生灭因缘相竟
「酉三、合」,依着法来合比喻。「无明亦尔」,无明也是这样。「依心体而动」,依着真心之体,就是生灭门中的本觉而动,要是没有真心之体给它依止,显不出无明的动相。「若心体灭,则众生断绝」,假若心体灭了,众生不能相续不断,众生断绝,「无所依止」,无明风没有心体作依止,它动不起来。「以体不灭,心得相续。」因为心体没有灭,心相得以相续不断。
「唯痴灭故,心相随灭」,刚才讲过无明有三个名字,也叫不觉,也叫愚痴。愚痴的无明灭了,心相随着灭了。无论是粗相、细相,都是由无明风动起来的,愚痴的无明灭了,粗相灭,细相也灭。「非心智灭」,不是心智灭。前面叫心体,这里叫心智,因为心体是大乘的心体,不是小乘人的偏空,这个心体不灭。小乘人入到偏空涅盘,起不来智慧。大乘的心体是智慧体,前面讲过,本觉叫做理体,又叫本觉理;始觉叫做智慧,又叫始觉智。但是始觉智与本觉理合一的时候,始觉即同本觉,没有二个名字。这个心体,就是始觉智与本觉理合起来的,这个心体里面有始觉智,这个时候不能叫始觉,它合到本觉上,叫心智,这个心智不灭。大乘的心体证得的时候,叫根本智,去度众生起的妙用叫后得智。
前面讲一个心,开出二个门,一个心真如门,一个心生灭门。心真如门里面讲离言真如、依言真如。生灭门,先讲心生灭,有三细六粗九个相,再讲心怎么会生灭?因为「因缘」,依着阿耶黎识,转生五种意,再转成意识,这样生起来「心生灭」。再讲到怎样把它断掉,分成六个染污心,三个粗、三个细,慢慢地断,断到断完。「上来释染净生灭因缘相竟」,讲到这里,把心生灭门的「生灭因缘相」这一科讲完了。
丑二、辨染净相资(分四)
寅初、举数总标
复次有四种法熏习义故,染法净法起不断绝。
「丑二、辨染净相资」,「资」字,一种是激发的意思,二种是助益、帮忙的意思,一共有四种法,互相熏习、互相激发,互相助益、互相帮忙,才生起来染法、净法不断绝。
寅二、列染净法名
云何为四?一者净法,名为真如。二者一切染因,名为无明。三者妄心,名为业识。四者妄境界,所谓六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