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讲「心有体相用三大之义」,「一者『体大』:谓真性深广,凡圣染净皆以为依」,它怎么叫大呢?真如之性甚深甚广,竖穷三际,横徧十方,竖穷三际叫「深」,横徧十方叫「广」。一切凡夫、圣人、染法、净法,皆以它为体,所以叫体大。「真如于一切法中,为平等之体,故曰『一切法真如平等』也。」论文上讲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讲一切法平等,因为真如以一切法作体,无论是染法、净法,都是平等的,没有分别。
「真如在一切法中,随流加染而不增」,再讲「不增减」这一句正文,真如为一切法的本体,它是平等的,不增不减的。随着生死之流加了染污法,但是真如没有增加一分。「返流除染而不减」,返生死流,证入圣人之位,乃至成了佛果,把染污法都除干净,真如没有减少一分。又一种道理解释「不增不灭」,「又返流加净而不增」,返生死之流,清净法增加,真如一分也没有增加。净法增加,是对着染污法减少说的,是在染净对待上讲的,在真如本体上,并没有增加。「随流缺净而不减」,真如随生死之流的缘,变成生灭法,缺少了净法,是净法不显,不是没有净法,所以真如一分也没有减少。再总结起来,「故云『平等不增减』也」,这是讲体大,真如怎么体大?它以一切凡圣之法、一切染净诸法为体,平等不增不减,所以叫体大。
「二者『相大』:谓如来藏中具足无量无边之性功德也。」这个「相」是德相,在如来藏里面。
如来藏就是在凡夫位上的真如,它具足一切称性的功德,无量无边的功德都在里面具足。「功德之相,不异于体,故云『性德』。」这个德怎么叫做性德?就是本体上起的德用,不是离开体,另外有一个相,它是即体之相,所以功德之相叫做性德。「如水八德,不异于水也。」等于水有八种功德相,但是跟水没有两样。
下面就解释水的八种功德,这是附带解释,恐怕初学的人不知道水有八种功德。「阿耨达」,翻成中国话叫做「无热恼」,是一个清凉池。阿耨达池,据说是在喜马拉雅山顶,就是大雪山的山顶,叫做无热恼池,那里的水具足八种功德:「一、甘」,水味很甜。「二、冷」,具足冷德。「三、软」,水都是硬性,阿耨达池的水性很软。「四、轻」,别地方的水份量很重,一担的水,没有力气担不起来,阿耨达池的水份量很轻。「五、清」,很清净。「六、不臭」,别地方的水,时间久了就变臭,阿耨达池的水,永远不臭。「七、饮不伤喉」,那里的水喝得再多,喉咙不受伤。「八、不伤腹」,不会坏肚子。这样叫八功德水,八功德水就是它的相,这个德相不异水的体,等于相大是即体之相,不异于体,叫做性德。
「三者『用大』,谓随染业幻」,随着染污法而起如幻如化的业用。「自然大用」,随着染污法
幻化之业,自然起的大用。「报化二身粗细之用也」,佛有三个身,报身是细的用,度化地上菩萨;化身是粗的用,度化凡夫二乘人。所以报身是细之用,化身是粗之用,粗细之用,统统叫做用大。「令诸众生始成世善,终成出世善也。」起报化二身之用作什么呢?令众生最初成就世间的善法,最终成就出世间的善法。
一心有这三大,在众生份上讲真如,真如变成众生心,但是第一体大,以一切凡圣染净诸法平等为体,不增不减。第二相大,具足无量的称性功德。相就是功德之相,它是称性的功德,是即体之相。这不是虚空的体,是真如的本体,众生心以真如为体,有体大,就有相大,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第三用大,它能依着众生心,能现出来报身化身,能令众生最初成就世间善法,最终成就出世间善法。
《会阅笔记》
心有因位果位二种运载之义
「乘」有二义:
一、「一切诸佛本所乘故」者,先标果望因以解乘也。以诸佛本所修行因地之时,无别所乘之法,唯以此心为其所乘,而至究竟佛果也。
二、「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者,后举因望果以成运也。谓一切菩萨亦别无所乘之法,唯以此心为其所乘,直到如来地也。即「始觉」之智是能乘,「本觉」之理为所乘也。
再说「乘」的意思,解释正文,心有因位、果位二种运载之义。众生心,就是大乘法;大乘法,就是众生心。大乘是大车,运载为功,心在因位上、果位上,都有运载之义,所以有二种运载之义。「乘」有二种义理:
「一、『一切诸佛本所乘故』者」,这是正文,「先标果望因以解乘也」,先标出来佛的果位,对望着菩萨因位,以解释乘的意思。「以诸佛本所修行因地之时,无别所乘之法,唯以此心为其所乘,而至究竟佛果也。」先标出来佛怎么成佛?没有另外的法为他所乘,他就是乘着众生心。你只要把众生心认识清楚,什么叫做妄心?什么叫做真心?就依这个心来修行,一直把你运载到佛的果位上,这就是在果位上讲它运载之义。
「二、『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者」,一切菩萨修行,没有别的法,就是用这个法。「后举因望果以成运也」,菩萨是因位,对望着佛的果位来解释,以成运载的意思。乘者,运载为功。解释运载,「谓一切菩萨亦别无所乘之法,唯以此心为其所乘,直到如来地也。」菩萨修行没有另外的法好修,就是乘着众生心,一直到如来地。「即『始觉』之智是能乘,『本觉』之理为所乘也。」能乘的是人,所乘的是车,能乘是始觉智,所乘是本觉理,后面会讲到这两个专门名词。众生有个本觉,本觉是个理体,是一真法界的理体,也就是真如的理体,虽然在生死中,它本来觉,叫做本觉。我们现在怎么迷了呢?一念不觉才迷,迷了就流转生死。现在依着本觉是个因,遇着外面的师教之缘,「师」是讲经的法师,「教」是如来的言教。遇见法师讲经说法,熏动你的本觉,因缘一和合,就生起来智慧。智慧最初生起来,叫做始觉,以前在迷,今天明白自己有本觉、有佛性,开始觉,叫始觉,始觉生起来智慧,叫做始觉智。始觉智譬喻一个能乘的人,所乘的是本觉的理,结果你由因位菩萨,一直到佛的果位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