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的第二个翻译是《佛垂涅槃略说教诫经》。「垂」是将入未入之时,佛陀在临命终时,将入涅槃而未入涅槃的时辰,称为「垂」。「涅槃」是「离过绝非,不生不灭之义。」涅槃是相对「存亡」而说,它有二层意义:
第一是离过绝非:涅槃自己没有烦恼跟罪业,它是大安乐的地步,跟凡夫的存亡烦恼差异。佛陀心田昨天的安乐,跟本日、来日诰日没有任何变革,不生不灭,不增也不减。涅槃的安乐地步是不生不灭,它不像凡夫的安乐是不绝的剎那剎那活动改变的,若安乐是完全沟通的,没有任何变革,不生也不灭,不垢也不净,立为涅槃。涅槃的内在包罗了「离过绝非」及「不生不灭」,这种地步安住这里的涅槃是约小乘的「无余依涅槃」而论。
「略说」是「对通常广说,此为要略。」泛泛佛陀说法时,时刻很丰裕,以是很普及的宣说戒定慧窍门,但这时佛陀临灭度间紧要,以是佛陀只能选择戒定慧中较量简要的,加以声名,这是略说的第一层意义。另外,「又对大机所见《大般涅槃经》,此为大略故也。」前面是约量的广略,这里是约内在的浅深来说。大乘根本的人,他所听闻佛陀的教诫是四十卷的《大般涅槃经》,这是较量深入的一部经,小乘根本的人听到的是本经的《佛遗教经》。蕅益人人在表明经题时说,本经从当体上来说是声闻法,但旁通大乘。声闻法对菩萨来说是共学的,声闻法首要是对治三界的见思烦恼,以是对凡夫是较量现实一点,因我们此刻常常所起的烦恼都是三界的见思烦恼,以是假如能善加操出声闻法,对我们现前的情形来说出格简要。
这里对涅槃与存亡作一简朴的声名:我们这一期生命的衰亡,从凡夫来说,存亡的依止处是无明,亦即我爱执,这是以自我为中心,所生起的生灭心识,亦称为阿赖耶识。凡夫的衰亡,因他心田中有自我意识,以是他积集许多的烦恼与罪业。在一期生命竣事后,他一定召感三界的有漏果报,以是凡夫的存亡是不能作主的,「引满能招业力牵」,是由业力所引导。我们一次又一次在生掷中起同样的烦恼,造同样的错误,受同样老病死的疾苦,不绝的一再我们生命的汗青,这就是所谓的存亡。佛陀在存亡中,他的心安住于涅槃,涅槃的依止处是跟我空、法空响应的清净法身,也就是说,佛陀那念清净明白的心性是没有烦恼跟业力的,以是说是离过罪非。若没有烦恼跟业力,他为何来到人间间呢?他是依止大悲心,所谓的「从本垂迹」,从清净的法身中,依止大悲心,来到人间间陪我们流转,为众生宣说佛法。当衰亡来姑且,佛陀「摄迹归本」,又回到清净法身,以是在整个进程中,他是清晰理解,完万能自在作主,这跟凡夫是差异的。以上是表明经题,这有《佛遗教经》与《佛垂涅槃略说教诫经》两种的经题。
第二科、:经文大意
一、总标
夫化制互陈戒定齐举,莫大乎遗教经焉;推征表明开诱行业,莫深于马鸣(天亲)论矣!但是论主施展遗教,亦犹龙树启明大品欤。彼则融有而即空,此乃扶律以诠定。是故中夜三唱,圆戒珠以严身;上士七科,滋法乳而延命。既而寡尤寡悔,二乘由是而功成;即事即心,三贤于斯而果满。非夫至圣最后垂范者,则安能至于兹乎!
但是论主施展遗教,亦犹龙树启明大品欤。彼则融有而即空;此乃扶律以铨定。非夫至圣最后垂范者,则安能至于兹乎!夫是故既而化制互陈戒定齐举,莫大乎遗教经焉;
推征表明开诱行业,莫深于马鸣论矣!中夜三唱,圆戒珠以严身;上士七科,滋法乳而延命。寡尤寡悔,二乘由是而功成;即事即心,三贤于斯而果满。
这段总标是蕅益人人在《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中,注解《佛遗教经》前的一段开示,以声名本经特色。在佛陀生平所说的教法中,讲到化教与制教,「制教」解释戒律之学,以摄受我们身口二业,对治身口的罪业;「化教」则解释定慧之学,调伏我们意业的爱取颠倒。在佛陀一代的教法中,对制教的戒学及化教的定慧之学,都能论述其事相,张举其义理的,可说没有高出《佛遗教经》的了。也就是说,一样平常的经典都有所侧重,或侧重戒律,或侧重止观,只有本经是戒定慧三学都完全开展论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