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三讲 解序分——发心求正觉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5 10:12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释教文集、英华集、法师开示、念经感到、因果报应等,一部得当当代人阅读的释教文集。
第三讲 解序分——发心求正觉
前面已经把《八大人觉经》的第一部门述要义和第二部门表明经题,以及翻译者都先容过了。从本日开始我们再继承进修,正式进入了第四个部门——表明经文。
我们知道,统统经典――释教的经典都可以分为:序分、正宗分、畅通分,这三个部门。这种分法是东晋道安人人提出来的,这种分法很是切合佛法的编制。序分就是序说的部门,和序曲一样,偶然辰把整部经的首要内容和嗣魅这部经的人缘都在这内里先容。正宗分就是整部经典的内容。畅通分是受持经典的好事好处。以是有人作这样的比喻,序分相等于一小我私人的头,正宗分相等于一小我私人的身材,畅通分相等于一小我私人的两只脚。
佛陀说法有初善、中善、后善。初善就是序分。由于佛陀说法之前,全部统统菩萨、声闻、缘觉,在正式讲经之前要进入一种很是正确的头脑状态。那么佛陀他秉持着为众生启发处死,具大悲心,具忍辱心,安住在如如不动的真如傍边,起无边佛性之妙用。以这种心来宣说佛法,独一的目标就想让统统众生都可以或许真正离苦得乐。以是这叫初善,初发心,长短常好的。
那么我们听闻佛法的人也同样有一个初善、中善、后善。初善就是我们要具备听法的前提。什么前提呢?善是善良的善,善恶的善。初善、中善、后善就是最初要好、中间要好、最后还要好。听闻处死的人要看本身是个什么样的器,要调理本身,使本身成为堪受佛法之器,以很好的状态来听闻佛法,这也是初善。
佛经里有一比喻,就象一个瓶子一样,有四种状况:第一种是染瓶,假如瓶子内里已经装满脏水了,那么此外清清水就算倒进来也会成为脏水。以是,听佛法之前,不能使本身成为这样的脏瓶。我们凡夫的各种头脑、感情、执着、见识,你起首都要暂且放下,不要以本身染污、烦恼、坚强的心态来听法,要把这种心态先放下才好。以是第一种不善听法就叫做“染瓶”,染污的。
第二种是覆瓶,覆瓶就是瓶子倒过来,倒过来之后瓶底朝上,瓶口朝下,那么再好的水、再清净的水都进不了这个瓶子。我们在听闻佛法之前,假如说你没有把本身身心放下,出格是收集学佛,漫不经心,听与不听都一个样,基础就得不到真正的佛法好处。以是本身必然要把本身听法的这段时刻把握好,不要使本身成为一个覆瓶,包围过来的瓶。
第三种是漏瓶,就是这个瓶底漏了,清净甘露珠再多再好倒给你,你也装不住。听闻佛法也是这样,方才听完,本身一回头,所有健忘了。可能说,没有内里的哪一句话,对你起任何浸染,没有去调查,没有去思索。这样子听完了,也就已往了,可能说只是过一下耳朵罢了,怎么能进修睦佛法呢。
以是这三种瓶都不成为好瓶,也就都不是善听、倾听、如法听,都是必要去除的不良征象和进修立场。
第四种是净瓶,筹备一个清净的空的瓶放在这里,那么甘露珠倒下来,就能接住了;当具备听法的素质之后,就可以与佛法响应了,但要做一个筹备的事变,当我们本身做好了筹备事变,就是听闻的人的初善。
这种比喻一小我私人的身材,佛陀说法的时辰有一此中善。就是佛在说法的进程中,整个心都是处在处死傍边,处在慈悲、伶俐傍边。我们进修佛法的时辰,我们也应该处在佛经所说的这样一种义理傍边,就是说依文入观。我们听到这句话的时辰,我们的身心就要处在这状态傍边。如下面要讲到“凡间无常,疆域危脆”,你的整个身心就要去感觉“无常”和“危脆”的这样一种状态,你在听闻佛法才会听得相契。这是中善,也就是佛经的正宗分的部门。
第三是畅通分,这是后善。后善是什么呢?佛说统统经典,佛陀说过之后,学生们去实践了。实践了之后再说,后人又进修,再去实践,再去说。两千多年来一向留传到本日,就在于后善畅通的好事,佛经到本日还在留传,使佛法的真理到本日我们尚有机遇来进修。以是,每部经典的序分、正宗分、畅通分必不行少。本经也是云云。以是本经也分为序分、正宗分、畅通分这三部门进修。
序分只有十六个字,就是经文:
为空学生,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这就是这部经的序分。在其他经典傍边,我们知道经典的开头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某处所,与大比丘众几多人。有六成绩:信成绩、闻成绩、时成绩、主成绩、处成绩、众成绩。但这部经典这六成绩都省去了,因此有人以为这部经典不是佛经。
这个题目在前面我们已经跟各人交待了。《八大人觉经》为什么云云精要?为什么就这么八条,看去很简朴的,却可以或许贯串整个佛法巨细乘统统头脑、理论和修行要领。它怎么贯串的?这个就是空学生从佛的讲经说法傍边摘录出来的,就是摘录搜集起来的一个经典,必定是释迦如来亲身说的。这一点啊,我们知道了这个就可以了。好比说《佛说四十二章经》开头也没有“如是我闻”。
这个经典序分的十六个字,第一句“为空学生”。诸位看到的时辰,此刻能感觉一下我们作为佛的学生的这样一种光彩,一种定心。我们的生命那边是归宿呢?我经常说,佛法确实可以或许让每一个众生都获得很是重要的安居乐业。佛法的甜头,最让我打动的处地址那边?诸位想一想,佛法最让你打动的处地址那边呢?
我汇报诸位:佛法最让我打动的处所,就是由于只要你可以或许掌握了佛法的精力,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是什么职位,无论你处在什么情形傍边,你都可以或许把本身的生命调理到最佳状态。以是这个“空学生”,就是做为佛陀的学生,向佛进修。怎样向佛进修呢?就是进修佛陀把本身的生命调理到最佳状态。
诸位,这个最佳状态很重要啊。假如佛陀在人世做人,他是一个完人。假如佛陀到饿鬼道去度饿鬼的时辰,他是一个饿鬼道中的鬼王。他可以或许到牲畜道去度众生,他就是牲畜道内里的最了不得的牲畜。那么假如他下地狱,在地狱内里,他也是以最了不得的地狱众生来示现。就是这样美满。
作为佛陀的学生,这个“学生”二字,译为所教,就师而受教者名为学生。有先生的,跟先生学的,那就是学生。这个道宣状师《四分律行钞》卷上三说:“学在我后名之为弟,解从义生名之为子。”在我之后进修佛法的,在佛之后进修佛法的是“弟”,我们感受很亲昵、很密切啊。“子”呢?佛经内里说:“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就是通过印证之后大白了许很多多的原理,把这些原理落其实本身的身心举动傍边,改变了我们的气质,改变了我们的人生立场。好比做人,就象从头得到了一次新的生命,以是称为“子”。
学生,我们在皈依三宝的时辰,诸位在皈依三宝的时辰,有没有念过念过这句话?授皈依的师父会汇报你:“早年各种譬如昨日死,往后各种譬现在生成。”已往的所有死去了,将来的从本日开始得到了新生。皈依三宝云云,仆从师父也是云云。
如《资持记》说:“以师望资,犹弟犹子。以资望师,如兄如父。”意思是说:从师父看,本身就象小弟一样长大,跟师父之间又是有一种同辈、同窗,一路学一个法的内含,这就是“兄”。
释迦如来跟我们为什么可以称兄道弟呢?由于释迦如来也是从诸法实相的毕竟真理悟道而成佛的。以是佛法的真理啊,它是常住法界不生不灭的。并不是释迦佛缔造出来,释迦佛不是这个天下的第一因。那么诸法实相也没有第一因,法尔如是。从法化生,佛陀他在我们前面,从法化生。我们在后头从法化生。以是啊,从学法的角度来看,从真如的角度来看,我们跟释迦佛,跟十方三世统统诸佛都可以称兄道弟。那么佛已经在前面觉悟了,他只是我们的兄长,菩萨更是我们的兄长,我们是小弟弟,跟从后头向他进修。
以是,在这里诸位要大白了,佛不断地汇报咱们要“依法不依人”。释迦佛,十方三世统统诸佛都是从人世成佛的,就是了不得的处所啊!如我们在进修佛法的进程傍边能碰着一位师父,怎么来对待这个师父?要起首以兄长的立场去看他,那跟我们是统一辈的,我们进修佛法,这是第一层寄义。
那么第二层寄义呢?如同儿子,“以师望资,犹弟犹子;以资望师,如兄如父。”子,为父所生。那么我们称为学生,即指佛陀是我们的先进,菩萨大人也是我们的先进。所谓我们的先进,是指你得到了佛法的受用,从他受用傍边又流转出来使我们获得受用。他们早就得到新生,得到了法的生命,得到了生命的自由和幸福。那是严酷意义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那么我们的生命至今没有得到自由,要通过向师父进修之后,向佛陀进修,向菩萨进修之后,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以是我们是晚辈,就称为“子”。
释迦如来在这个天下上说法的时辰有四众学生,具体讲有七众学生。这里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即为四众。假如具体说七种呢?就是在四众学生傍边加上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三众,这三众都是刚出家不久还没有受大戒的,也就是刚出家的初学行人。成为真正的比丘和比丘尼的僧团的,我们凡是所说的都是指四众学生,由于已经归纳综合了出家、在家、男众、女众。比丘和比丘尼是出家众;优婆塞和优婆夷是在家众。比丘是男众;比丘尼是女众;优婆塞是男众;优婆夷是女众。这样,佛陀的学生就可以包括了出家、在家。
以是诸位在这里,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见识:学佛,向佛进修,不可是出家人可以向佛进修,在家人也可以向佛进修!并且四众学生傍边就有一半是在家众。那么释迦如来的修养众生,云端佛学,从他这个四众学生傍边我们可以看出来,佛陀才是个真正的大教诲家,具备划一的、伶俐的、大悲的、有教无类的教诲家,只有佛陀。
我们中国儒家头脑拿手教诲,孔子也曾经讲过,他本身是“有教无类”。只要你想要进修,我不分你是愚痴照旧智慧,根本怎样我不管,任何类此外学人都可以教诲。他是这样看的,抱负是这样。但很是遗憾的是,他没有到达这种抱负。儒家的七十二圣人,贤圣内里没有一个有女性的学生。有人说古代有重男轻女的风俗,这个也许是社会情形的范围造成的。那么要是这样说,释迦如来跟他们同期间,其时的古印度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思潮。然则佛陀就长短常美满地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你出家也好,在家也好,男众也好,女众也好,入我法中都是学生,这就是“为空学生”的范畴。
那么我们回过甚来说,什么样的人才够称“学生”的资格?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比丘是要颠末沙弥之后,受二百五十条比丘戒,称为比丘。比丘尼也要颠末沙弥尼、式叉尼之后,受三百四十八条比丘尼戒,方成为比丘尼。那么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到底要以什么样的前提来权衡呢?平凡而言,最少要做到三皈——皈依三宝,这是在家居士学佛的最低限度,在典礼上要宣誓皈依佛法僧。
三皈的内容,诸位简朴地想一下,由于皈依三宝的精力长短常深广的。好比说你必要有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的这样一种头脑。皈依觉悟,觉悟是佛;皈依正确的,正确是法;皈依清净的,清净是僧。佛法僧这三宝是我们真正依赖的处所。我们的整个糊口,整个生命是依赖这佛法僧来保障、来安住、来升华。
可是皈依三宝有三条戒律必需守持。哪三条戒律呢?第一条戒律,你皈依佛宝后,整个生命就是觉悟的生命,你的糊口是觉悟的糊口。那么这个觉悟完全以佛的头脑、佛的辅导、佛的举动作为我们的糊口法则。也就是说,我们要向佛陀进修。绝对不应承向天魔外道进修。好比你要以为本身是不是一个真正及格的皈依三宝的学生,那么在你的心中绝对不应承皈依了释教之后,又在糊口傍边依赖基督、上帝、天主,玄门的太上老君以致其他宗教主神,其他各类学说的势力巨子人士。不把他们作为我们的整个糊口法则,糊口不向他们看齐,只向佛陀看齐。这是皈依三宝的第一条戒律。
第二条呢,皈依法之后,不依赖外道文籍。外道文籍就是指外道的经书。要按我们释教所说的原理去做,佛法汇报我们怎么做,那我们就随分随力地在这条路上往下走。不遵循外道的文籍,不依《圣经》、《古兰经》可能《道德经》作为我们糊口的准则。不以他们的这些经典的原理来指点我们的糊口。我们完全以佛法的头脑来糊口。
虽然了,大概有人会这样看,那些其余宗教的经典,它们说的也是些积德做功德,这个莫非我也不能依赖它的吗?诸位啊!这里有个很重要的要害题目,什么要害题目呢?其他统统全部外道所说的功德,佛法内里有没有说?佛法内里都有说。那你为什么还要依他们的文籍来指导呢?你看了佛经内里有这样说的,你做了,你做了之后你看外道也那样说,这个时辰在你的心田傍边是否有一个正确的见识——我是凭证佛法的指导去做的。假如你认为这个横竖他说的佛也说了,我照他的不可吗?不可!假如你以为,你的心田以为你的糊口是外道的文籍指导你的,那就不是皈依三宝的人了。功德是可以做的,佛法里有这些原理,有这些举动。再说,它们说的都是些生天之法,也就是凡间法,最终照旧不能脱节存亡之苦,而佛法劝工钱善,其终极目标却在于得到毕竟的脱节,这个就不是一点点善行就能办理得了,因此三宝学生要依佛法为指导。这是第二条戒律。
第三条呢,皈依僧宝之后,不皈依外道徒众。好比说基督教的神父,上帝教的牧师,伊斯兰教的阿訇,包罗一些玄门的羽士。这些人他也会说许多劝工钱善的原理,乃至也有些悟境,一听起来还不错的。那么假如嗣魅这个皈依三宝的学生,你听是可以的,可是在你的心田傍边绝对不应承把这些人看成我们的指导先生。你的指导先生是佛法僧三宝。假如你具备了这三个戒律你就是佛陀的学生。
在家的学生也有详细条理上的不同,最低限就是这三皈依了。三皈依做好了,是一个空学生,没有错,你在家居士也是空学生。那假如你前提好一点呢,你可以受个五戒,再前提好呢,可以受个八关斋戒,还可以受菩萨戒。谁人是条理。以是“为空学生”范畴很广,广到什么水平?最高的,包罗此刻的弥勒菩萨,他在等觉位置,还没有成为妙觉佛果,这算佛的学生。菩萨也是佛的学生,由于他还没有彻底毕竟圆满佛果,还差一点,还要来人世示现成佛。也就是说,最后尚有一品无明未破。
对我们来说,这些都是我们的人人兄。弥勒菩萨,皈依三宝适才说的就是受持了下至三皈依这三条戒律的这样人的也是佛的学生。以是,你看《八大人觉经》的开头就汇报我们,空学生的这个范畴极为普及。我信托在这里听闻佛法的,每一位都是真正的空学生,依佛来指导我们本身的糊口的人,依法来点拨我们开悟的人。
作为这样的一个空学生,这个“为空学生”的“佛”是指统统诸佛,并非仅仅只是指释迦如来。有一些表明《八大人觉经》的教材内里嗣魅这个“佛”就是指释迦佛。这个不是很精确。诸位要知道《八大人觉经》的这个法理,十方三世统统诸佛配合宣说,统统菩萨配合进修的,以是不能仅仅指是如来。由于佛佛道同,全部的菩萨都要修学这个窍门。从三皈依开始,一向到最后,成绩妙觉佛果之前的等觉菩萨都要学这个窍门。以是,这个“佛”就是指十方三世统统诸佛了。
“常于昼夜”,就是恒常不绝地于昼夜六时之顶勤奋修行。这个六时是印度的计时要领。印度把白日黑夜分为六个时。白日三时,夜里三时,称为一天一夜六时。“昼”就是白日。
释教内里有利害二无常,我们到衰亡的时辰就有无常之鬼把我们抓去的。这个无常之鬼怎么抓去?我们白日死了就是白无常抓去了,黑夜死了就是被黑无常抓去了。诸位看这个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功夫似箭日月如梭。就这样的利害,表白我们的生命,我们此刻拥有的这种时刻上的观念是极为敏捷的。在这个无常傍边,怎样跟我们生命的真理到达一种默契?怎样跟我们真正的生命内在响应?这就是汇报我们要恒常不绝地、没有中断地在这个白日和黑夜傍边,干什么呢?“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这“至心诵念”四个字,“至心”就是至诚实切之心。至诚实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是这个“至心”,诸位有没有领会过?就是我们心田精力上的一种极限,极限就是无以复加的一种心态。也就是投入我们所有身心、诚心、诚实、完全遍及统统。
同修在修行进程中总认为拖拖沓拉,上路上不了,前进进不了。观其缘故起因,是诚心至恳切没有生起来。至诚实切心生不起来的缘故起因,我们在下面第一觉悟内里就知道了。以是这至诚实切之心也是从我们三皈依之后一向到等觉菩萨成佛之前都必要的。
“诵念”,“诵”为读诵经文。这是属于闻慧。佛法有三慧,闻思修这三慧。通过听闻,你的伶俐增添了,这是闻慧。通过思想,你的伶俐增添了,这就是思慧。“诵念”的“念”就是忆念佛文,这是思慧。好比说诸位在读完经文之后再思索。进修佛法,并不是说你听完了之后就不去想了,师父怎么说就这么着了,那是师父的;经典里怎么说,你就认为经典里就有理了,那是经典的,是释迦佛说的。可以或许把经典的原理酿本钱身的原理,那么这就起主要听闻,其次要思想。以是思想经典内里的原理,响应经典里的密意长短常有效的。
在这里趁便跟各人提一下,这个诵念,出格是读诵经文,这个闻慧,指听闻能增添伶俐。那么我们此刻在这个收集谈天室里,在线读经,天天都在读大乘经典,这个很是好,在我们这个谈天室内里也读《无量寿经》,尚有净土五经也要读了。
那么读经必要有什么样的留意事项呢?我们要有明晰的方针。什么方针?即目标性很强,久远的目标虽然是可以或许毕竟觉悟成佛了,尚有个短期的目标,读这部经的时辰,可以说,我们这里讲了是属于闻慧,听闻增添伶俐。
这个伶俐怎么得到?有人喜好从修行上入手,读经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为了获得定力的,像参禅一样,那么读的时辰不要去想经文所讲的义理了,放下统统贪图,直接看着笔墨一句句往下读。基础就不消任何意念、思想,不消考查,就把经文读下来。读完之后身心会很是安,很是静,这种殊胜的宁静就是定力。假如读经读得以定力为好,那么在读经的进程中贪图没有了,读完之后大部门同修读完经之后都要来接头一下经典内里所说的原理。接头得欠好呢还贪图别离,然后还烦恼起来了,还乃至呢跟人闹起来了。跟别人闹现实上只是外貌的,着实心田起首就闹了,这就不定了。以是读经的第一点,我们从增添定力的角度去读。
第二种是从伶俐的角度,从慧解的角度。佛经所说的义理很是难解,哪怕个中一句,你其时领会了,那也受用许多,也会进步我们的目光,增添我们的伶俐。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假如你来读,你就可以把我们这颗心与经典内里所说的原理响应。好比说经典内里讲应该怎样持戒,那么我们其时就要想到:哦,我此刻应该怎样持戒。经典内里讲统统无所得,那么你心内里顿时就要以无所得的心态来做。假如经典内里说布施很是好,那你就其时就要想起来:我应该布施。布施、持戒、忍辱,各种教法,在你的心田,读的时辰就要跟它响应,随文入观。这样子很轻易增添伶俐。这是从我们的目标上去说的。
那么在详细的读经的要领上呢,按照天台智者人人的要求,我们应该是:字正腔圆,不急不缓。不能着急也不能太迟钝,就这样很是安稳,很是安宁地读下去。
其余的大乘经典内里,都讲到:见闻、读诵、讲解、受持。《法华经》内里也讲,读诵经典,心田要可以或许生起慈悲心,生起忍辱心。不要在读经的时辰什么都想起来了,可能说有件工作没做了,你赶忙不管了,假若有件工作让你读经也读不下去,这样子就会滋扰我们。让我们以忍辱心、慈悲心、法空无所得心,这样去读。读的时辰这统统都很是安稳,很是自在。
尚有,有一些同修在读经的时辰读得飞快,真是快如流水,这种读经,我们可以看出他很是的纯熟。好比说我们在念咒的时辰,许多时辰由于咒语我们都背得倒背如流了,以是念下来像顺口溜一样,全出来了。这样假如从作育定力的角度去看也是可以的。不外我要劝说一下,读经声音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在读诵的时辰为什么不宜太高?太高的时辰很轻易伤气,太低了呢?轻易伤血。气血畅通很正常,念得也很是惬意,这样最好。太快轻易伤气,太慢轻易伤血。以是太慢太快太高太低都不太公道。我说的是都不太公道,是说你要是恒久这样下去的话,身材也许会有些欠好的影响。这是在诵经的时辰,把诵经当成修行的工作的时辰,我们要留意这一点。
虽然了,平常我们看书看经可能研究一个课题的时辰,研究一个原理的时辰,一目十行就已往了,那样是可以的。那是由于我们纯粹为了研究,为了有些原理我们都知道了,那么看一眼就已往了,这个不在此列。
“为空学生,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最后这个“八大人觉”,就是八条菩萨所觉悟的真理,也就是成为菩萨(大人)、成为佛(觉)的真理。这个处所诸位可以看到了,我们念怎么念呢?这个“诵念”,诵是起源,念是第二步。
诵是比较着经文,把这个笔墨诵下来了。适才我们开讲之前梦幻严冬(一位同修)诵了一遍,这就是诵,这是起源。你诵了之后就便是听闻一遍这部经典所说的义理了。然后你真的就相识了吗?没有真正的相识。所谓没有真正的相识就是你事实不相识内在,对付经文的内涵义理没有一种抉择性的决议手段,这是起源。假如我们经典读完之后你就知道佛经里讲的真的是太好了,我这个生命就全神灌输在这部经的内在上,这个是属于第二步了。以是第一步只是或许相识一下,来日诰日别人要提及来《八大人觉经》讲什么,你也会说一通,这是属于闻慧,你有伶俐了,广学多闻就有伶俐。那么思慧是通过本身的思想。
以是孔子讲“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释教内里说“有教无观则惘,有观无教则殆”。“教”就是听闻教法。我们读诵的时辰,比较经文诵的时辰,读的时辰就是听闻。第二步就是思想,思想属于思慧。在心田傍边,对付经文的读诵这是第一步了。
第二步呢,现实上是对付《八大人觉经》的这个“觉”字,也就是这内里八条原理,每时每刻落其实本身的身心糊口傍边,这个才算真正的读了。以是,诸位看到这句话,不要觉得佛陀叫我们白日晚上都要拿一本《八大人觉经》然后对着经本,可能说在何处启齿缄口在哪里念,“凡间无常,疆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不是这样在哪里念,不是在那儿背书。而是把这内里的理论,贯串在本身的整个糊口傍边。
前面的“常于昼夜”,就是昼和夜是一个工夫上的不同。昼是我们醒的时辰,夜是我们睡的时辰。我们做工夫,念经就是这样,醒的时辰去做。工夫深了,睡的时辰你也能做。假如说诸位念经,你此刻没有做到睡觉的时辰也能念经,没有到达这个水平,你想此生本身出离娑婆,了脱存亡,往生西方净土很不轻易。那要看临终的时辰有没有这样的善缘,有没有善常识来帮我们助念了。假如你身边没有善常识,也没有这种善缘。好比说有些家里人不信佛的,纵然身边有这个道友,也不敢到你家里去帮你助念。怎么办?你必然要做到昼夜都可以或许念。必然要工夫做到!以是这个昼夜,汇报我们一个勤奋的秘诀啊。
有不少居士,念经十年、十年以上,最后说本身居然没有什么前进,以是是很悲痛啊。我说为什么会没有前进?由于他总得有这样的一个次第,有这样的一个偏向。我们平常在本身没有贪图,没有邪念的时辰,心田没有烦恼,在外境没有碰着贫困的时辰,你可否使心处在正念中,可否使心处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佛号傍边。静中的工夫是没有人捣乱你,你这句佛假如还念不起来,还认为本身很无聊,很空虚,不知道怎么办,那么你工夫一点点都没上路。这个做工夫,是要本身亲身去做的,并且你一做就很灵,它就是这么回事。静中静,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动中静。纵然碰着很多糊口工作,纵然我们在谈天室内里谈话,你这句佛号也可以或许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么这个动中的工夫就做到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着花落;去留有时,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就是动中也可以或许静,这是第二步工夫。
第二步工夫做到了,还只算是昼的工夫,白日。
以是“常于昼夜”就是汇报我们,你白日的工夫要做到,醒的时辰,本身可以或许知觉的时辰,你一句佛号可以或许僵持下来。那么在梦内里,碰着什么环境,碰着快乐的,碰着本身较量定心的顺缘你可以念下来,碰着恶缘了,梦内里梦到被老虎在追了,你能不能念阿弥陀佛?偶然辰碰着老虎追了,碰着贫困了念阿弥陀佛,碰着快乐了你能不能念阿弥陀佛?!
以是,“常于昼夜”就汇报我们勤奋先要从你本身太平的时辰,醒觉的时辰能常用得上,然后才转到糊口傍边来。有些同修他会不断地问我们:师父呀,我的糊口很烦恼,我一烦起来就不知道念经了,也不知道修行了。
怎么样?烦恼的时辰怎么样勤奋?你太笼统了。你看看本身不烦不乱的时辰有没有勤奋啊?你一看:我没有做到。以是,你烦的时辰不乱才怪呢。你着急的时辰,你碰着工作的时辰你还能勤奋吗?用不上去。以是要看本身工夫到什么水平。
这个“至心诵念”的“诵念”也是云云。适才说了,“诵”就是把这个经文的原理大白了,那么把这个笔墨上的义理清晰了,读一遍会加深印象,这都属于诵。“念”呢?就是把这种头脑贯串在本身的身心举动傍边。以是,在这个序分内里,佛陀就以这样大的一种要求,把握了我们勤奋的要点。
“为空学生”,你想进修佛法,怎么学的?在时刻上,在情形上,你怎样去看待?在外境上你怎么用你这个勤奋修行的环境怎么看待外境?外境是白日,清清晰楚,你心田清清晰楚的时辰,你可以勤奋。再进一步,有人说我们这个梦中是半死,衰亡的时辰是全死。出格是梦中无梦,这个睡觉的时辰睡着了夜里没有梦的时辰,你怎么掌握本身,更难掌握本身了。
已往有一位大德叫学生要好好勤奋,好好念经。谁人学生很兴奋的跟师父说:“我此刻根基上可以或许同心用心不乱了。”口吻不错。我们一听,诸位是不是认为很可贵了?师父说:“你同心用心不乱了吗?”他说:“我在白日的时辰,在醒觉的时辰,这句佛号必定不会断了,必定不会断!”你猜他师父怎么说的?他师父大喝一声,说:“你这样勤奋,念一万年佛也没用!”诸位啊,白日都是同心用心不乱了,佛号一句也没有断,师父还说他念一万年都没用。谁人学生顿时就跪下来说:“师父,我怎么办?”那么这个师父就汇报他,说:“你既然睡觉的时辰不能念,那你在睡觉刚一睡醒,你就顿时起来,跪在床上,不管你睡了多长时刻,你就跪在床上,把这句佛号提起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向念到你再睡着为止。假如睡不着了,那你晚上就睡一次。睡醒了你继承接着就念。”这样子,他念下去,不到三年,白日晚上都能念了。
以是佛汇报我们“常于昼夜”,这个“昼夜”不是简简朴单地说:哦,你晚上也要念白日也要念。不是。这是汇报我们勤奋必需是在你清晰大白的时辰先用,然后,在不清晰大白的时辰也要用。
已往禅宗有参禅的,参禅的祖师大德晤面的时辰都要打机锋。有两个禅师见了面之后,一个问说:“你能不能做主啊?”他说:“我可以或许做主了。”“白日能不能做主啊?”他说:“我白日也可以或许做主了。”“那夜里做梦的时辰能不能做主啊?”他说:“我做梦也可以或许做主了”。那么这个禅师就问他:“你无梦的时辰能做主吗?”这回他傻了,没有梦的时辰我们怎么做主呀?傻乎乎的一个,什么都不知道。以是这个禅师就说他:“你勤奋还差得远呢。”做主固然会做主了,就是他白日也可以或许觉照,晚上也可以或许觉照,觉照得很好了,可是他没有看到佛性呢。诸位,禅宗是要看到佛性的。
可是,净土宗的念经跟禅宗勤奋不太一样。净土宗你这个勤奋的深浅范畴就更广了。你做工夫可以从事同心用心、理同心用心、理事同心用心、事事同心用心这样去念。就是起首在事相上到达同心用心。我们心内里,贪图转过来,口里始终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很清晰的一句一句,白日晚上可以或许同心用心了,这是事同心用心。
那么假如你工夫更进步一层,这句佛号就不消念出来,而是你心田很清晰,你的心跟阿弥陀佛完满是融为一体的,就是阿弥陀佛。你这颗心跟阿弥陀佛完全融为一体了。白日可以或许这样,可以或许认为你的整个糊口,你的身口意三业就是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了。这个时辰,你不消想阿弥陀佛的相,也不消念出阿弥陀佛的声音,这个时辰就是“理同心用心”,就是你白日晚上都能念,这是“理同心用心”,是理上同心用心。
以是净土宗念经的修行,次第很清晰,要领很圆融,范畴很精湛,动手最轻易。而地步呢,你真正可以或许理同心用心,理事同心用心,事事同心用心,那和禅宗的明心见性彻底脱节又是完全一样了。以是说,若能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原理就在此了。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