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说法只是运用音声,拨弄文字,不应当得到大开悟,富楼那所以得大开悟,成阿罗汉,是因为他历劫修成无碍辩才,今世因缘会合,所以如此。说法只是名言句义,都是有为法,并不是开漏胜业,怎能依之而获得圆通呢?
正文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译文 持戒和犯戒但能约束身体的行为,假若不是身业所摄,就无所约束,元本不能遍一切处,如何能获得圆通呢?
正文 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译文 神通本是宿因久修所成,并不关现前法尘分别意识,妄想攀缘,虽依法尘,然而不能离外物,若是离了物,法且不有,何况于识,如此局限于物,何能获得圆通呢?
正文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译文 若从地性来观,地性坚碍,不是初心所能通达,而且平地也仅是有为法,不属于无为的心法,何能获得圆通呢?
正文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译文 若从水性观察,想念并不是真实〈注一〉,如如之理,也不是初心觉观所能达到〈注二〉,如何能依此获得圆通呢?
注一 前文月光童子先观身内水性无夺,次观与外界香水海,等无差别,都是由想念成境,其后出定,仍然是自身而不是水,足证知想念并非真实。
注二 欲契会如如之理,须待证水合空,得无生忍,始能达到。一有觉观,动相现而如如之理即隐。
正文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译文 若从火性来观察,厌有〈注〉并不是真离,不是初发心最好的方便,怎能获得圆通呢?
注 前文乌刍瑟摩因厌欲而见火相,若无厌欲之心,则无火相,所以不是初心方便。
正文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译文 若从风性来观察,动寂〈注〉二相不是没有对待,有对待即不是无上觉,怎能依此获得圆通呢?
注 如前文琉璃光初观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次观来无所从,去无所至。都是相待才能成观,相待成观,即是能所相对。能所分明,岂是无上觉体。那能依此获得圆通呢?
正文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译文 若是从空性来观察〈注一〉,昏钝〈注二〉先就不是觉,无觉即与菩提相背,依此怎能获得圆通呢?
注一 此应前文虚空藏菩萨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
注二 虚空以昏钝为相。
正文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译文 若是从识性来观察〈注〉,观识生灭不停,不能常住,自体先不能定,怎能依它获得圆通呢?
注 此应前文弥勒菩萨谛观‘十方唯识,以识性为因心。’
正文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译文 一切行为〈注〉本不能常住不变,念性元在生灭当中,既然以生灭为因,怎能得到无生灭的果呢!依此如何能获得圆通?
注 一切动作行为,都属于行阴。
正文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译文 我现在启白世尊,佛出现在娑婆世界,此方的真正教体〈注一〉,清净〈注二〉在于音闻。若想取得三摩提,实〈注三〉应从闻中入门。
注一 教体遍对一机即不名真,故必须三根普被,始名为真。
注二 教体中有障碍有局限,即浊而不清,有生有灭,即染而不净。无此三端,故名清净。
注三 必须具备三种条件,始名真实。一是无碍,二是无局限,三是无生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