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净行品》第025愿--【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5 02:03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释教文集、英华集、法师开示、念经感到、因果报应等,一部得当当代人阅读的释教文集。
《华严经·净行品》第025愿--【受僧人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广释】僧人意为亲西席。接管亲西席教训的时辰,普愿统统如母众生,可以或许开拓本具的不生不灭的伶俐,规复心灵真如妙心的原来脸孔。
【梦参老僧人简释】僧人如父,译成华言是力生,指学生借助师父的力气发展本身的法身慧命。我们在受戒时说:我依僧人故,得受清净戒。就是说我们的法身慧命是依僧人成绩的。
无生智,就是可以或许把僧人所传授的话,领略到无生无灭,依法的力气生出我们的法身慧命,那这个法身的慧命就叫无生智。无生无灭就无所依无所不依,以是得了无生智了,就到了无依处了。这个无依,是指依着本身的法性身,证得无生法忍,证得无生智了,没有了能依的本身,也没有所依的法,这就从凡夫地到告竣佛了。
【宣化上人1974年版】受僧人(亲教)教训的时辰,应该发愿。当愿统统众生,获得无生的伶俐,达到无依的处所。就是自强不息,精进再精进,不造统统恶业,不生依靠心。不要觉得皈依三宝了,就不会再犯错三恶道,那有这样的自制事!
「僧人」二字的表明,和是六和,尚是高贵。狷介品雅,人品圆满,以是称为僧人,暗示尊敬之义。以前在大森林中,只有方丈(住持)才可以称为大僧人,退居后称为老僧人,一样平常出家人称为法师。
六和就是①身和同住②口和无诤③意和同悦④戒和同修⑤见和同解⑥利和同均。出家人是过集体糊口,各人集聚在一路,都是有缘人,以是要和气相处,不发展短,相互谦让、相互策励,这对付道业是大有辅佐的。牢记!不行生嫉妬心,障碍他人修道。有这种头脑,便会犯错地狱,这是毫无疑问的。
【宣化上人1981年版】「受僧人教」:僧人,这个和是和合,尚就是高贵,就是和合最高贵的,这叫僧人。受僧人教,也就是最高的善常识,受善常识来教。「当愿众生」:这时辰要发愿,愿统统众生,「入无生智」:入无生法忍这个伶俐,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忍可于心,这种无生的伶俐。「到无依处」:到谁人烦恼都尽了,烦恼没有依赖的处所了,烦恼没有了,到谁人处所,那叫无依处。
【大愿法师简释】亲西席,也就是基础上师,僧人的意思翻译为亲西席,可能翻译为力生,由于上师的加持,我们成绩道业,道力因师而生,以是称为力生。
接管亲西席教训的时辰,我们要这样子地发愿:愿我们可以或许开拓本具的不生不灭的伶俐!凡间人也都知道要但愿可以或许增添伶俐。然后统统众生,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都但愿可以或许伶俐宽大。
谁也不但愿被人家品评为愚蠢,有许多骂人的话都是嗣魅这小我私人很愚蠢:武汉、湖北人说,这小我私人仿佛苕一样;湖南人就说,又是一个二百五了;广州人就是说痴线佬。着实都是骂人的话,都嗣魅这小我私人较量笨。
以是都但愿可以或许开伶俐,奈何子可以或许开伶俐呢?要可以或许“入无生智”。我们普愿统统众生都可以或许“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当愿众生”,辅佐众生就是圆满本身的修行;成绩众生就是成绩本身的福德伶俐,开拓本身本具的性德。
“入无生智”,统统法无所生,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固然这个相上面是法有生起,可是现实上它的本体是不生不灭的,以是称为无所生。那生灭的只是虚妄的相,可以或许悟得就可以证得无生法身;由于无所生,以是就无所灭,就可以或许成绩无灭的报身;由于不生不灭,中间也同样无所住,就是成绩无住的化身;这些自体都是不行疏散的,就是自性身。我们“入无生智”就可以或许在统统万法之中成绩法身、报身、化身、自性身,成绩佛陀的四身。
“到无依处”,我们通过亲西席的开导,对万事万物有正确的认知和开放的采取,就可以或许将生命化成无穷的高兴和安祥,就可以或许规复我们心灵真如妙心的原来脸孔,证入不生不灭、离缘独立的真心,以是说是“到无依处”。
无依处是指现实理体,指真如妙心,是天赋地而有的,离缘而独立的。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此刻受亲西席,也就是我们的金刚上师指导时,要进步警醒,「入无生智,到无依处」。无生无依都是毕竟的,佛是无依道人,我们有依,是四依道人。无生智就是天然智,是天然发生、原来具足的,既然无生也就无灭。
佛法汇报我们,人有所谓的心灵年数与社会年数。一样平常人的社会年数很成熟,心灵年数却不敷,以是社会奇迹也许成长得很好,心灵上却很稚子,布满着贪、瞋、痴,尽量奇迹再乐成,却会去做一些稚子的举动。心灵年数的成熟与否,与现实岁数的巨细无关。有的人岁数轻轻,十一、二岁就成熟了,古代大德有的八、九岁就能升座讲经,而有的人纵然活到七老八十、发枯齿摇,徒有社会年数,心灵上仍不见得成熟。
社会年数成熟者很轻易发生一种遮盖的征象,在人前是翩翩君子,在人后却坏事干尽。然则我们要知道心灵年数成熟的这种伶俐,是生成的,是无生智,是原来就具足的,可是此刻为什么消散了呢?这是由于受到社会的污染后,布满了错误的理想,本来应该成长我们的无生智,却错误地成长到社会年数去了,反而让心灵枯萎。
菲律宾南部一个很落伍的处所,有一个小孩梦到好伴侣死了,第二天起来便把梦乡汇报他爸爸,他爸爸问他:「小伴侣是怎么死的?」小孩说:「他仿佛是很悲痛地就死了。」爸爸说:「你有没有陵暴他?」小孩答:「没有啊!」然后他便反问爸爸:「该怎么办?」爸爸想了一想汇报他说:「你要怨恨,由于你也许做了什么事冒犯了他,然则你不知道,以是他才很悲痛地死了。你有没有做什么让他悲痛的事呢?」小孩说:「没有啊!只是昨天跟他玩游戏,他输了,就这样罢了。」爸爸问他:「若是是你输的话,你会不会悲痛?」小孩想想说:「会。」爸爸便说:「好,此刻拿你最喜好的玩具去给他,向他怨恨。」小孩很兴奋的带着心爱的玩具来到伴侣家,那位小伴侣也莫名其妙地得了礼品,又接管怨恨,总之,两小我私人又很快乐地玩在一路。
在这么落伍的处所,一条裤子也许要穿上十年,很显然他们的社会年数是相等不敷的,可是心灵年数却云云成熟。对一个父亲来说,儿子梦到本身的玩伴死了,有什么好劳神的,可是他却云云处理赏罚,这才是真正美满的教诲。其拭魅这种伶俐各人原来具足,无需再去作育增添,只是此刻受到污染而消散了,该怎么让它规复过来呢?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佛陀说过,要依赖四个要领来规复,以是我们是「四依道人」。四依是:「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我们依照这些来修学,故称有依。佛陀是无依的,无依是怎么样的状况呢?他没有前言,不需依赖前言。而我们为什么要依赖前言呢?由于我们太过成长自我,而自我的成长必然要藉着前言。譬如说兴奋,你为什么兴奋?很少有人会天然兴奋的,必然都受外缘尘境的影响,像获得人家的逢迎,想到可笑的工作等等,能不能没有由来的,本身去感觉而发生厦烀?
佛从来不要人逢迎,以是佛说:「人对我的褒扬,就像在须弥山顶撒一把土,山不会因此而升高一点;对我的贬损,就像在四大海中捞掉一瓢水,水也不会因此而镌汰一点,以是你们的驳倒对我没有任何影响。」凡夫就差异了,别人的一、两句驳倒就能使人辗转难眠,这就是有依,不管顺境窘境都因外缘而生。
若是能不依于表面的情境,而就实际的糊口常常的发生厦烀,云端佛学,那就纷歧样了。就像一小我私人会游泳,游泳的手段便永久随着他,不必要逢人便游给人看;一小我私人长得美,就是美了,也无需时时向人表现本身的美。这些都是本来就具足的,不必要出格展现出来,也正是无依的环境。而我们缺乏这种认知,以是随处要透过自我来示意。
每小我私人着实本来就具足了瑰丽,却还要全力的使本身越发瑰丽出众,这只有证明本身本来不美。人又老爱要寻求一个依赖,殊不知寻求依赖正是人类劫难的开始,烦恼、荆棘、空虚、无奈皆由此而来。更不幸的是,我们所依赖的都是虚幻的,纵然靠到了墙壁,也酿成是纸糊的,以是我们经常会求助惊骇。
求助惊骇皆来自自我。当人获得一点成绩,就会有满意感,而这种满意感的表露,正是自我的亮相,然则我们全然不知,完全在蒙昧的深渊里损失了,异常痛惜。这些丧失与危险都得由本身遭受,不止是这一辈子,你世世代代城市面对。以是说,此生现代可以或许听闻佛法,应该不可是听闻罢了,并且还要找到真实的法,不光单是外貌上学佛就算了,还必要有一个真正可为修行的处死;可以或许让你丢弃已往的依靠性,走出真正属于本身的糊口方法的,就是无生智、无依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