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净行品》第138愿--【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5 13:46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佛教文集、精华集、法师开示、念佛感应、因果报应等,一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教文集。
《华严经·净行品》第138愿--【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广释】赞叹诸佛相好庄严的时候,应该发愿。当愿一切众生,成就佛的身体,证得无相法。也就是无智亦无得。
【宣化上人简释-1974年版】赞叹诸佛相好庄严的时候,应该发愿。当愿一切众生,成就佛的身体,证得无相法。也就是无智亦无得。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每一相都要赞叹,每一好也要赞叹。为什么佛有相好庄严?因为佛在往昔时,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福慧圆满,而成两足尊。
以上十愿,是习诵旋礼时所发的愿。出家作比丘,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发愿。生慈悲心,普度众生。
【宣化上人简释-1981年版】「赞佛相好」:我读到这段文,有人就打了妄想,在那儿就想:「喔!赞佛相好,佛也欢喜人赞叹?佛也欢喜人给戴高帽子?要不然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赞叹佛呢?」有人打这个妄想。那么这个赞佛,不是佛欢喜我们赞叹,是我们自己愿意赞叹。你赞叹佛,增加自己的功德,增加自己的智慧。这不是因为佛欢喜,因为佛欢喜戴高帽子,我们来给赞叹赞叹佛。我们赞叹佛,于佛也不增什么光明;我们毁谤佛,佛也不会增加黑暗。
佛是不增不减的、不垢不净的、不来不去的,毁之不见其怒,誉之不见其喜,你赞叹和毁谤,佛都是无动于衷的。不过你赞佛就有功德,你若毁谤佛就有罪业,这不是说佛给你的功德,佛给你的罪业,是你自己造出来的,自作自受。就像你自己用劳力去赚的钱是你自己的,你自己若去偷来的钱就是犯法的。
所以我们赞叹佛,不要以为佛就欢喜我们赞叹,这不是佛欢喜,是我们自己要看佛相好,见着佛有三十二相--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丈夫的随形好--八十随形好,我们欢喜到极点了,所以要赞叹,这是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我们愿意一切众生,都成就和佛这个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是一样的。「证无相法」:证得无相无不相这种的法。
【大愿法师简释】佛陀的相好是赞莫能穷。《普贤行愿品》前面很长的都是讲普贤菩萨赞叹佛陀的殊胜功德;然后后面说,以普贤菩萨智慧力都赞叹不尽佛陀的功德,乃至于十方一切诸佛,赞佛无穷无尽的功德都是赞莫能穷。
这时候愿一切众生“成就佛身”,成就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成就佛陀的自性身、法身、报身、化身,“证无相法”,就是证入缘起性空,即是与见佛无异,是“证无相法”!
我们能够如法地修行,能够与法性相应就是见佛,如同值遇佛陀一样:
第一是,能够守持三乘的清净戒,然后来观佛身相,则与见佛无异。
守持别别解脱戒、菩萨戒和三昧耶戒,观佛身相,与见佛无异。
第二是,精进地恭敬念佛、供佛、赞佛,与见佛无异。
第三是,虽然是心在缘外境的时候,《净行品》里面教导,处理一些事情,在生活里面修行,心是有散乱,但是马上能够在每一件事情的当下能够直观心性,观我们心性的本体。这样子与见佛无异,都是见真心,见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就是见法身佛。
第四是,自己已经成就了,已经无烦恼了,生死自在了,完全可以安住在寂灭乐的境界之中了;但是要倒驾慈航来利益众生,“六道垂形”,是与见佛无异。
第五是,不散漫,精进地修持善法,与见佛无异。
第六是,以清净心,为利有情广发善愿,是与见佛无异。
这里就把第九大类学习圆满了。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刚才是讲功德,现在是讲外相。在称赞佛的外相时,要「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这还是相上的问题。既然是成就相上的,为什么要「证无相法」?这就与前面所谈的「皆如普贤」的情况一样。所谓见佛,你要能觉悟的话,觉悟的本身就是佛身。修行觉悟的人本身会有这样的认知,他常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便是见到佛身。
佛身这一项见到了,可是当你一直执着于这一项的时候,反而会发觉是十分虚妄的。以这个杯子来看,凡夫所看到的只是杯子的物体形象,他并没有发现这个杯子的造型尚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以前可口可乐外型的设计很有意思,他们在玻璃瓶身中间的部分,设计凹下去来表示少女的腰部,当你手握着瓶子时,就像一手握住少女的纤腰。在瓶子的外相上或许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当你感受出那个形象之外的意义时,就是无相的。若说它无相,但它又确实的代表了某一个东西,所以它是藉有相来表示无相。
我们在佛法中所认识的许多实相都有这层意义。一切外相都有共同的情况,我们要能透过外在的形象,去体会其中的真实义,才叫实相。这是从凡夫的立场来看,从佛的境界来看又不同了。佛直接就看到实相,而实相会起作用,于是森罗万象就现前了。佛直接掌握了实相,便立即能了知一切森罗万象的变化,而凡夫虽然抓住了部分的森罗万相,却抓不住实相,反而被外相所控制。所以学佛要先能摄本,然后才起种种枝末的妙用。这也是为什么修学要先修定的原因,有了定才能体会出本体。
以上的修行法是属于晚上的功课。吃过午饭回到家里,洗过澡,休息以后,就开始修行了。早课的部分则在前面的「若入堂宇」、「若敷床座」、「正身端坐」、「结跏趺坐」、「修行于定」、「若修于观」和「舍跏趺坐」。可以看出早课是静坐,晚课是诵经、绕佛,课程排得很清楚。待功课做完就是接下来「若洗足时」,因为绕佛走来走去,脚会弄脏,所以要先洗脚。再来是「以时寝息」,该睡觉了。睡完觉后是「睡眠始寤」,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经文的安排到最后不是以睡觉做结束,而是以起床为开始,相当有意思。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