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净行品》第55愿--【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4 20:57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佛教文集、精华集、法师开示、念佛感应、因果报应等,一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教文集。
《华严经·净行品》第55愿--【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谄 【拼音】:[chǎn] 【字义】:奉承,巴结。
【广释】看到笔直的道路的时候,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内心清净正直,对上不谄媚,对下不骄慢,说话做事都正直无欺。
【梦参老和尚简释】见到直路,愿一切众生,都能正直,对于上,对于有钱,有地位的人不谄媚,不曲意奉承,不拍马屁,对于下,对于贫穷痛苦的人也不轻贱他,不轻视他,而是尊敬他,当他是未来的诸佛,这样,对上不谄,对下不骄,慢慢地,直心是道场嘛,就能把我们内在的直心,内在的道场挖掘出来,开发出来,显现出来了。
【宣化上人简释-1974年版】假设见到正直道路的时候,应该发愿。当愿一切众生,其心正直,没有谄媚、没有诳言,这种人才是君子作风。
一般人皆有谄富骄贫的心理,见到有钱有势的人,专说恭维奉承的话,这种态度,实在可耻!见到无钱无势的人,
便起骄傲心,这种行为,实在可恶!正直人,绝对没有这种思想。
富贵人不骄傲,就是有德行。贫穷人不谄媚,就是有德行。可是人人皆有「喜新厌旧」的心理,如果这种毛病不犯
,那么,就明白做人的道理。
在三国时代,有位关公,非常注重义气,所谓「大义参天」。他在曹营三载,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筵,五日一大筵,受曹操礼遇,但不改其志。身虽在曹营,可是心在大哥刘备处。有一天,曹操送给关公一件新袍,他不忘大哥的情义,将新袍穿在里边,旧袍仍然穿在外边。曹操见了,觉得奇怪,乃问:「二将军!为何将新袍穿在里面?」关公说:「因为这件旧袍,是刘皇叔所赠,我不愿喜新厌旧,所以将丞相所赠新袍穿在里面」。曹操一听,大失所望,知道无法挽回其志。乃放弃爱大将之意,放关公回刘备处,在历史上留下千里寻兄的佳话,万古流芳。到隋朝时,天台智者大师在荆州玉泉山造寺,得关公帮助而成功,而皈依大师,成为护法善神。一般寺院,左边是韦陀菩萨,右边是关将军,二神都是保护道场的护法神。
【宣化上人简释-1981年版】「若见直路」:若走到其直如矢这个路,好像一个箭似的那么直。「当愿众生」,「其心正直」:要成直心,所谓「直心是道场」,处处都用这个直心。直心,在下边再加两点,就是个真心。用真心、直心,不要用那个弯曲心,不要用那个假心。「无谄无诳」:谄就是谄媚。谄媚,俗话就叫拍马屁,又叫溜虚。也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哦!不是雪中送炭,是锦上添花,那么和雪中送炭正是相反。就是人家越好,他越到那儿去逢迎、谄媚,所谓「谄富骄贫」。谄富,见着这个有钱的人,就叫大爷爷、大奶奶啊、某某先生、某某老爷啊,这么叫个不停。骄贫,等见着贫穷的人,他眼睛看都不看,很骄傲的,这叫「谄富骄贫」。
谄媚,又叫胁肩谄笑,「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胁肩,就是见着人,就表示和人家是老朋友,拍拍肩膀,说:「
你啊!我真想你啊!很想见你,今天真见你了,一见你我高兴得不得了!」说这种一点价值也没有的话,这就是谄媚。谄笑,就是本来没有笑,他故意挤出来笑,在这个面上挤出一脸笑,笑得很不自然、很难看的,所以这叫谄。谄媚就是狐媚,就是对人很捧盛的,所以我常常骂果宁,我不准他那么去谄媚,总想要讨好人,也就是这个。无论你哪一个出家,你不可以有这种谄媚的习气,你一有谄媚习气,那就快点还俗,比做出家人好得多。所以不要谄媚;无诳,也不要骄傲,说:「我是出家人,我应该很贡高我慢的。」那也不对的。诳就是狂妄自大。
【大愿法师简释】看到笔直的道路的时候要观修:愿一切众生都能够直心是道场。内心清净、正直,不会预设立场,不会自己很执著于一个自己的见解。
其实佛法所说的正直不同于世间人所说的正直,佛法所说的正直,正,我们看上面是一横,底下是一个止,止于一心不乱才是为之正;直是与真如自性相应,没有扭曲,这样子是正直。
我们如果用佛法来观察世间人,往往一个随和的人,其实他内心还是贪欲比较重;一个外相比较正直,很有正义感的人,其实他内在的分别心、瞋恨心都比较重。一定要观察根器来调伏,然后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其心正直”,说话做事都不欺骗人是无诳;对待那些福报比较大,有地位、有资财、有权势的人,不会去谄媚他;对于贫穷孤露的人不会去轻贱、轻视他,心行平等。对于上位者不谄媚,对于下位者不骄慢是“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斜曲路是从负面来讲,这一愿是从正面来讲,有积极面有消极面,「其心正直」,与直路一样。「无谄无诳」,亦即不必谄媚,不必欺骗。小孩子这种情况很多,当他做错事时,会很乖很会拍马屁,以为这样就可逃过责难。大人也有这种情况,但大人心境的调整与适应,会造成一种不正常的心态。「谄」与「诳」都是攀缘,为什么要谄媚?为什么要欺骗?还不是为了要攀缘。这是无知的。当我们遇到这种境界,希望能将不必要的心机去除,使我们的心态正直。有心机,或多用心思,都会造成没有必要的负荷,因为这是攀缘,是没有必要的。
以上所讲的境界都是成对的,不是单一的,由正面与负面的各个角度来讲。文殊菩萨教我们这种修法,相当有意义,能让我们好好地在生活中去训练、去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