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净行品》第52愿--【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胆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4 20:56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佛教文集、精华集、法师开示、念佛感应、因果报应等,一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教文集。
《华严经·净行品》第52愿--【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广释】遇见上坡路的时候,要普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往上,超出三界、信心坚固,毫无怯弱。
【南亭老和尚简释】乞食必须行路,道路必有高低。当我们见到「高路」而欲上升时—升,由下而上也—,我「当愿」一切「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三界二十八天,在人间之上,等于高路。我们遇到高路,固然要奋勇直上;我们是修行人,我们更要奋勇精进,而超越于人天之上,所以要「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因为人间是富贵不常。天上虽自在快乐,寿命最长者亦不过八万大劫。佛说:「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我们要求出生死,作自度度人的贤圣,心上不要生起怯弱。「怯弱」,骇怕也。
【梦参老和尚简释】现在我们已经走在了去乞食的路上了,路当然有高有低,有曲有直,有干净的,有不干净的,有险峻的,有平缓的,那我们在这些道路上应当怎么发愿呢?
如果我们见到升高路,也就是上坡路,我们就应当发愿,希望一切众生要了生死,出三界,决定生起大丈夫凌云之志,无有怯弱。
【宣化上人简释-1974年版】向高处路行走的时候,应该发愿。当愿一切众生,永远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不生怯弱的心。
【宣化上人简释-1981年版】「见升高路」:走路遇到高的路,向高了走的时候,这又发愿,「当愿众生」,「永出三界」:永远超出这个欲界、色界、无色界。你看!这个欲界,我们人谁能超出去了?修行若超出欲界,就没有淫欲心了;超出色界,就不着色相了;超出无色界,那更是如如不动了,那时候是超出三界外,永出三界。
「心无怯弱」:可是修行出三界这个法,很不容易的,很困难的!这个也不许可,那样也不行。吃肉也不方便,喝酒也不方便,抽烟更是不如法,也不能去种种的娱乐--不歌舞倡伎及故往观听,这些个种种的娱乐都不可以做了,也不可以打麻将了,也不可以去赌牌了。你看!一赌牌,人家说:「喔!你知道吗?他是个信佛的,还是在那儿一天到晚做个赌徒,佛徒变了赌徒了,佛徒变了酒徒了,佛徒变了色徒了,佛徒变了棍徒了,在那儿舞神棍呢!在那儿尽骗人呢!」就被人在背后这么讲。人家这么一说,就胆怯了,就害怕了:「哎唷!我没信佛之前,我什么也不怕;信佛之后,麻烦可就多啰!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你看!这就生了怯弱了,向后转了。
这个向上就好像所谓「为善如登百尺竿」,我们给它改成「修行如登百尺竿,下来容易上去难」,下来就很容易的,上去就很困难的,我们要在这个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才能现全身呢!
【大愿法师简释】我们在走路的时候就观想:上师在一切众生的头顶上放大光明,加持自他一切众生;然后再观想自他一切有情走在菩提道上,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在我的头顶上都有上师时时刻刻放光加持。这样子就在时时处处都种下了一个正知正见的种子,都种下了一个不离三宝的种子,就能够处处值遇顺缘,值遇解脱之缘,生生世世不离三宝,不离善知识。
我们在坐车的时候就要观想,你上车见到车的空间就可以念 “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都是可以的。然后车子起动了,车轮在动,我们就可以观想这个车轮就是******,******在菩提道上奔驰,我在迅速地迈向觉悟之道。一边观修一边持诵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呗美吽”,这样子无形之中能够保护无量的众生,并且这样子的话,都能够少出车祸,能够保持正念。
“见升高路”,就是遇到上坡路的时候,要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往上,都能够超出三界,心很坚定,信心坚固,毫无怯弱!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见升高路」,即是上坡的路,在此境界,如何发心?向上时要出三界,也就是要有出离心。不要将出离心当做是消极的,出离是出世,出世不是消极的,不是逃避人群的,而是永恒不断地超越。出三界也是指我们的相续心。当欲望很重的时候,就是在欲界里;当欲望完全消除,还有形色的执着,就是在色界里;连欲望形色都没有了,就到达无色界。虽然已经往好的方向走,但都还在三界内,因为用的都是相续心。
出三界并不是要我们将欲望、形色都破除掉,那是文字解释。其真实的意义是我们的心,只要不执着于现有生活的任何境界,就是出三界了。现在,大家不能体会到色界、无色界是什么状况,因为我们都在欲界内。有欲望、有形像,所以早上起来,总要揽镜自照,这就是有形色;吃东西会有所挑选,就是有欲望,如此就出不了三界。
我们要在这种环境中训练自己如何去超越,这个超越并非随便什么都好,这样的生活一定很混乱。就像现在有很多所谓「很精进的修行人」,早午餐的菜都不分,每一餐的菜都摆在桌上,叫无分别。又如拿钱买东西,同样的钱付出去挑你应该要的,如果无分别,为什么钱给人家不会捡石头回家,可见还是有分别,只是那个分别叫无分别。
我们要懂得世间法就要以世间法处理。世间法是因应这种环境与区域而做的行为,出三界法就不是因应时空,到那个时候,动作是有分别的,但心境却是无分别的。一般人遇到求不得时,就开始烦恼,放不下心。所以平时要训练把心放下,只做一种主张,不再运用相续心做另一种主张,因为另外一种主张仍是相续于前面来的。「心」是我们主宰的,但心有时会被物理现象影响,亦即心被境转,所以要将心训练好,使它出离三界,当心不被物理现象所影响时,物理现象就会开始调整,也就是你生命本质开始提升超越的机会。
欲望是一种物理现象
在欲界里,吃是一种物理现象,我们不能违背这种物理现象,而调整为「不吃」,除非到达色界的境界,在色界里人可以不吃,因为鼻根、舌根在初禅天时不起作用。到了二禅天,眼、耳、鼻、舌、身、意都不起作用,那时就可以超越了,可以不吃。在欲界里,吃是必需的,因此,我们吃的质量是很低、很粗糙的。当你的心开始转化物理现象时,你的吃会开始精致化(并非精致食品),也就是大吃大喝的现象会一直淡化,吃会由多而少,由固体而液体,当进入某一种境界时,就可以不必依靠外面的饮食习惯,那时就是「禅悦为食」,至此,就是超越了。在欲界里,修行人可以达到这个境界,你的心可以完全掌握物理现象。
现在,我们这部物理机器一直在运作,需要热能来维持身体,就像植物靠根部吸收水分、养分,利用叶绿素行光合作用一样,都是物理现象。热能消耗再补充,并经过体内一番作用将它排泄,在这吸收消化之间,显然必须要向外摄取。
人类只存在于这种物理现象时,那和畜生并无二致,是一种四大本能作用。当物理现象只是机械化运作时,是人、动物或植物,根本没有区别。而我们除了物理现象外,还加入了意识形态。
欲望会引导人走进物理现象里,像米饭、菜肉、巧克力、水果都能给予我们所需要的能量,但意识欲望会让我们去选择,或是吃米,或是巧克力,或是……如果只是用色身的物理现象,加上最基础的欲望做选择,这个选择质量很低,是被物理现象所操纵的。这个境界的人,我们叫物理界的人,是凡夫。这种人类是生活在欲望中,吃东西不是因身体需要,而是满足欲望,为了囗腹之欲而大吃大喝,如此容易将四大机器破坏。
另外一种状况是当物理现象产生作用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可以主动去控制这个物理现象。例如在吃的时候,警觉到我要透过四大这个机器来吃东西,更进一步感觉到是谁在透过四大这机器吃东西,这就是公案中「念佛是谁」──吃东西的是谁?机器运作只是一个表相而已,真正背后的那个主人才是关键所在。我们要认识那个人,那就是本来面目。到底谁透过眼睛在看?谁透过耳朵在听?谁透过嘴巴在吃?到底是谁在念佛?那个谁才是我们自己本来的面目。
修行能让人抛却欲望
你的生活到底能不能走进来?进入了才知道该如何出三界,否则,一直停留在欲界里。不会修行的人,只是一味地停留在物理现象,如此只是虐待机器(色身);会修行的人,懂得透过这种方法修行。就以饮食方面来说,透过这种方法,慢慢地会吃得很少,一日一食即可,整个饮食习惯逐渐改变,最后完全将欲望和物理现象抛开,去体会「是谁在吃」?这样才会对本来面目有多一层认识。
我们刚开始时,对真实面目很生疏,对假的欲望和物理现象却很熟悉,一下子还转不过来,经过长期训练后,慢慢地,会对真的我愈来愈熟悉,对假的、欲望的、物理现象的我,愈来愈生疏;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所谓修行,就是要这样一再的转,才能达到目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