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精进与不忘念之间的差别,精进的体性是勇悍,所以偏重在身、口的行动力,如往生咒、大悲咒一天持几百遍,这是精进,对所修的法门能专一相续不断的用功;不忘念则偏重在内心智慧的观照力。
蕅益大师说,不忘念是一切善法的前导,善法本身没有方向,必须有正念做引导,才能决定它的方向。譬如《八大人觉经》的翻译者安世高尊者,他成就圣道后来到中国,在洞庭湖遇到前生的同学,他同学虽持戒修福,但内心起颠倒,瞋心极重,因内心没有观照力,结果持戒修福的善业变成一条大蟒蛇。所以善业本身并不能决定生命的方向,它只能成就安乐的果报,但这安乐果报是在人天受用,或在出世的善根受用,甚或在卑贱的三恶道果报受用,关键点在于心中是否有正念。
中国戒律的特色来自于道宣律祖戒体的观念,佛在世时讲戒并没有所谓法体形象的观念。道宣律祖身为一代祖师,他的不可思议功德是把戒法开出法体形象,尤其是安立戒体,这是中国律学上特别殊胜的地方。当然戒体的有无,到底哪一个人是否得戒,中国佛教有很多人提出见解,也有很多辩论。如果站在实法的角度,实法中的戒体是色法,它是「有表色」,必须表现出来,由身、口的造作来决定戒体的有无,因为它的戒体是色法。所以依「有表色」的角度,实法中在判断戒体的有无,完全看仪规是否如法。但道宣律师提出另一种思考,戒体也有圆满的戒体,这是阿赖耶识的善种子,也就是圆净发心时,心中所起的作意。所以道宣律祖戒体的观念偏重在善功能善种子,种子就是一种功能。这是说,心境接触时,「于诸过境,能忆能持能防。」若能产生防非止恶的功能,这就是戒体。我觉得戒体的有无,别人不用多说,自己是否有戒体,自己应该最清楚。当心跟染污境界接触时,心若堕落于欲望的颠倒,对恶法完全没有排斥性,心中无法生起防非止恶的功能,如果说自己有戒体,为什么这戒体不能产生作用呢?有体一定有用。当心跟杂染境界接触时,心中会产生保护自己的功能,会从颠倒中省悟过来,告诉自己不可这样做,这表示自己一定有戒体;因为有生起防非止恶的功能,表示自己一定有善种子,善种子绝不会凭空跑出来。当然我们第一个戒体是来自于如法的仪规操作,然后面对殊胜境界的发心。但诸位要知道,既然它是阿赖耶识的善种子,种子是生灭法,它会增长或减少,它不是涅槃的不生不灭,种子是会生灭的。所以即使刚开始受戒时是如法的受戒而得到戒体,如果受戒后不用佛法来熏修栽培它,它也会退失。所以这段经文的不忘念,告诉我们要经常加强正念,否则受完戒后,它也不是永远有这种功能,需不断从佛法闻思中,加强自己的正念,善功能才会增长广大,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加强自己的观照力,对于已经成就的布施、持戒、忍辱的善法功能,加以适当的保护,不致被烦恼跟罪业所破坏,以上是不忘念的功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