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净行品》第013愿--【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5 06:39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佛教文集、精华集、法师开示、念佛感应、因果报应等,一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教文集。
《华严经·净行品》第013愿--【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广释】僧伽蓝是和合众共修的处所,我们现在指寺院。我们进入到寺院的时候要发愿:普愿众生都能悟入佛法的智慧,和合无诤。
【梦参老和尚简释】僧伽蓝就是大众僧和合共住的处所,在中国就叫寺庙, 僧伽就是和合的意思而和合具有两种义,即理和与事和,理和就是证择灭,就是大家在理上,依着佛的教导,和合无诤的一同修证。共同选择的寂灭的道理,这是理和。
事和有六项,即所谓的六和敬:身和同住,是身体的和平共处;口和无诤,是言语上互相劝善止过,不起争论;意和同悦,是思想上彼此友爱敬重,心意的共同欣悦;戒和同修,是遵守共同的戒律;见和同解,是见解一致地共同修学;利和同均,就是平等受用合法的财物。
演说种种,无乖诤法:就是讲的事和同理和。是僧众自己演说”无乖诤法”,就是心里跟外头所做的事,互相不违背的,互相调和。僧众跟僧众之间,都是顺佛的教导,依着佛所教导去做,大家都欢欢喜喜的一个知见,一个念头,都是为了了生死,每天演说的都是种种没有争议的,没有乖诤的法,人人都向佛学,都依着佛的教导去做,最终达到成佛的目的。
【宣化上人1974年版】到出家修道所住的地方时,应该发愿。当愿一切众生,能演说种种佛法,没有不正当的法、没有诤论的法,所谓「诤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云何得三昧」,这是金刚经所说的无诤三昧。
【宣化上人1981年版】「入僧伽蓝」:菩萨到庙上去烧香拜佛。这僧伽蓝就是清净的修道处。「当愿众生」:就当愿所有的一切众生。「演说种种」:演说种种什么呢?「无乖诤法」:无乖就是没有违背,诤就是诤论。不乖违就是不违背正法,不违背大乘的教理。那么诤,就是同人辩论,同人诤论,诤论得甚至于发起脾气来,啊!面红脖子粗的,这个样子是很难看的,那个怒发冲冠,好像雷霆万钧似的那么样子发脾气,这叫诤法。无乖诤法,要学没有乖诤这种法。
【大愿法师简释】僧伽是和合众。理和是同修无为法,就证无为理;事和是我们说六和——身、口、意、戒、见、利,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蓝是园地的意思。和合众共修的处所,我们现在一般就说寺院。
我们进入到寺院的时候要发愿:愿一切众生和合无诤,“演说种种,无乖诤法”!其实这一段开示也很重要,“演说种种,无乖诤法。”这里面开示我们,其实真实的修行是很简单的——就是在转念之间。
圣凡在一念之间,只要我们将负面的身语意转成正面的身语意,就是修持;将我们易怒暴力的行为转变成圆融无碍的行为;将我们粗暴伤人的语言转变成柔和利众的语言;将我们贪瞋痴的念头转变成悲智双运的观照。
能够转念,就能够消除对立,就能够和合无诤。所以我们进入寺院的时候,要普愿一切众生都能悟入佛法的智慧!在生活之中随时随地保持觉照,把修行落实在生活里面,就是“演说种种,无乖诤法”,就是真实的修持。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伽蓝指寺院,僧伽是和合众,蓝字只是译音。「入僧伽蓝」就是进入一个僧团中,现在定形化后,就是寺院的意思。僧伽蓝既是指合和众,便是以人与合和为前提。世尊时代以六个人为准,五位比丘,一位领众者;现代能有四个人即可。人众有了尚需合和,也就是具有一种情操、一种生命的感染力与交流,相互关怀。这种情形只有在家庭中、师徒间,或是艺术家之于作品,才会出现,这是僧伽蓝的特色。人是必备的条件,那一个沟通良好的气氛,才是僧伽蓝的定义。现在的道场只要有硬设备就可称为僧伽蓝了,这并非当初的原意。
当我们进入这样一个美好的团体中,就要提高警觉,「演说种种,无乖诤法」,就是说好话。但这些好话,并非世间应酬的好话,而是真正心与心的坦白交流,所以是无乖诤。什么话都可以说,完全的公开、坦白,即使有缺点,也是在和合的气氛下善意规劝。这是出家后进入僧团的情形。若不出家就会造成一种障碍,我们能不能免其逼迫?其实现代的小家庭,一家四口,就如同一个僧伽蓝,如能以此训练,就好比出家了,否则就会有逼迫。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