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世间难事有二十件,越贫穷的人布施越难。但佛敎的布施不是外相,不是看财产布施了多少,而是看内心,将吝啬之心布施出去便成为富足之心。有的人贫穷但是布施的慷慨,这就是贵气,有的人虽然富有但是很吝啬。 豪贵学道难,富贵的人学道很难,因为贫穷的人体会苦难,知道去修,而富贵人生活环境好,衣食无忧,不知道苦,不知道修。天人也是这样,修道难。佛陀讲法,天人享乐不去听法,总觉得时间还有很多,先享乐吧。因为天人寿命比世间人要长,所以直到佛陀灭度了,再不能听法。世间富贵人,只修外相,内在难修。因为自我感觉状态很好,没有体会种种苦难。如果这样的人能深入修行,那是很了不得的。就如同释迦佛一样。还有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弥勒尊佛到世间也是王子,所以佛陀能在世间成道者都是尊贵之人。 弃命必死难,这里讲决心,将生命放舍掉,世间有的人遇到挫折想到要放弃生命,但当他感受到生死状态之后,让他舍弃生命去修行,他办不到了,又会回归到原点,是因为对生命看不透。 得睹佛经难,我们现在能看到佛经,能感受到佛法,哪怕是一句话,都是前世的福报善根,无上的福德。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此生为人,又能听闻佛法,又能修持佛法,对佛法产生信念,是非常有福报的。无量众生闻佛经太难了,所以非常殊胜。 生值佛世难,能生在佛在世的时代很难。佛陀在世时,可以看到佛陀庄严,内心生起信心,是可以证道的。然而我们现在能感知到佛陀教法,还是与释迦佛有缘。 忍色忍欲难,云端佛学,色、欲是世间根源。情不重不生娑婆。生到世间就是因为情重,有情则动念,人到世间都是动念,轮回都是有因缘的。因缘有几种,菩萨到世间来是随顺因缘度化众生。而其他众生,如果过世,看到有缘的,就又留驻了。如果世间再有一种能与之并驾齐驱左右人内心的力量,那我们也不要修习佛法了,修不了,因为仅色欲这一种就把人牵绊住了。色欲很重。能生在世间,能忍色忍欲,对境界无心,有忍力,有自制力,特别特别难。为什么出家法师受到世间法的尊重,称为无上,称为沙门,因为出家人剔除须发,辞亲舍爱,本身就很难得。释迦佛的教法就是如此,出家人是代表佛陀宣讲教法。社会的五欲六尘让我们内心没有力量,止不住,难上加难。我们在用功过程中要慢慢调整,不然念佛念二三十年,念得很好,阿弥陀佛在眼前显现,等到临终时,亲人一呼唤,唉,太牵挂了,不放心啊,等等吧,又执着了。这就是世间上的因缘。如果看得透,看得开的话,人只有求道之心,无有其他。世间的爱欲像泥潭一样,所以修行要时时去调整。 见好不求难,见到好的东西,不去贪求,很难。倘若喜欢什么,心就会被什么沾染。外在物欲影响我们的心。贪求世间事物是贪求,贪求佛法也是贪求,怎样去守住我们的心呢?心要平和,贪求心会越来越淡。 被辱不嗔难,被人毁骂不生嗔恨心,这点要做到的确比较难。人要看开看透。《妙法莲华经》中记载有位常不轻菩萨,恒常不轻视他人,见到法界众生都会顶礼,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谩骂,菩萨说因为你们都行菩萨道,将来都是要成佛的,所以我顶礼。像我们平日做善事,很多人认为是图名图利图其他,但我们要有平和的心态将所受到的不理解进行转化。 有势不临难,人都喜欢有个优势,有的人有权钱势便高高在上,趾高气扬。这就是世间人分别心。不将自己的威势欺压别人很难。 触事无心难,遇到事情心不分别不粘著很难。有这样一个故事,释迦佛碰到一个犯罪被判死刑之人,佛陀说若你端一碗水走路而不洒出一滴,可免死刑之罪。这人一听可以免罪,将所有身心都关注于碗上,心聚于水而不散,周围很多人扰乱他,但他不为所动,一直走过去,水竟没有洒出半点。世间人在生死面前,所有事情都可放下。学佛法也是如此,念佛会起妄念,倘若能专注一处,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定力。 广学博究难,广泛的学习,通达诸法,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常常专修一个方面,很难广泛涉猎,固守的知见很难去容纳众生的知见。我执的知见固守,别人说的听不进,只有我是唯一真实的,我是唯一的真谛。 除灭我慢难,因为我慢我执作怪,除去我们日常种种的习性、嗔心很难。 不轻未学难,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对尚未学佛的人不应排斥,有的人学佛法,自己吃素,看到别人吃荤就排斥。实际上平等心为素,不分别为素。我们修行要持平等心,不应分别造作,分别会产生我执我慢的修行习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