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业果不失:所造的业绝对不会丧失,即使今生没有承受业果,来生也决定要承受果报。
(三)业果增长:造恶业后如果没有如法的忏悔,它会日日增长广大。过去有一禅师修行时得到禅定,在禅定中见到像山一般高大的盐巴,于是观察这因缘,才知原来是他过去做沙弥时,曾向常住偷拿少许的盐巴,就因这样的行为,当时没有如法忏悔,等他成为老和尚时,这少许的盐巴已变成像山一样广大,因此他赶紧忏悔,补贴常住后,老和尚定境中的盐山才消失。所以业本身是有为法,它在心中不是增长就是消减。
透过思惟业果的决定性、不失性及增长性,以这样的道理来约束心中的牛,如果牛正常的工作,我们以手杖鼓励牠,如果牛开始失去控制,则以手杖鞭打牠,不让牠破坏已成就的功德。故我们对眼耳鼻舌身五根,要有所坚持,有所让步。当五根处于善法的因缘中活动,我们对它表示赞叹,鼓励自己;如果五根是在杂染的境界攀缘,则以业果道理来呵责它,所以心中要有一标准来管束五根,使持戒功德不会因五根的放逸而遭受破坏。这是在持戒后,应进一步调伏五根,以保持持戒的功德。以上是调伏五根的功德,以下说明放纵五根的过失。
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墬于坑埳。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
消文如果对五根的活动不加以约束,认为只要奉持比丘的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而在戒法的空档中,放任五根攀缘活动,这样会有什么过失呢?
(一)增长烦恼障:若放纵五根,五根不会对现前的境界感到满足,五识的了别性若受放纵,欲望「将无涯畔,不可制也。」我们永远不可能满足五识的贪欲,所以古德说,若放纵一次欲望,有如在一堆燃烧的火中又丢进一根木头,也就是说,若满足一次欲望,欲望的烦恼之火就更增长广大,下一次将更难控制。在美国很多企业家都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眠,他们虽有广大的财富,但因其五根长期在金钱境界上活动,所以他们永远不可能感到满足,欲望烦恼的增长使他们无法安心睡眠。所以放逸五根只有增长欲望,最后「将无涯畔,不可制也。」烦躁扰动随放逸而增长广大,使自己苦恼不已。
(二)增长罪障:如果不约束五根,这有如一只暴恶的马,没有马绳的控制,马不受约束就会失控,于是马与所载的人全坠落坑陷中。也就是说,前面增长欲望烦恼后,接着就造杀盗淫妄的罪业,这罪业有如坑陷,使我们陷于障碍而不能自拔,这业力也会障碍我们的安乐及修习圣道,从今以后的念佛持咒再也不能感到相应,有如被坑陷障碍而深陷其中。
(三)增长报障:有了罪业后,就有如盗贼抢夺我们的财富,财富被抢只是一生一世的痛苦,但放纵五根所造作的罪业,却召感多生多劫的三恶道果报,所以「危害甚重,不可不慎。」
释义以上这一科是说明放纵五欲的结果,它会增长烦恼、罪业及来生痛苦的果报。这段经文是说,我们起初仰仗对佛陀的信心,相信佛陀是一切智者,他所开显的戒法,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皆是离苦得乐之道,我们就遵循佛陀的制教,约束自己的身口二业,透过持戒的功德,使自己的善业增长广大。若要进一步保持这功德,对五根要有所约束,这是以业果的道理来约制五根活动的范围。若对五根不加约束,就会发动烦恼、罪业跟痛苦的果报。初学的比丘、比丘尼比较会遵守规矩,我们回顾历史的教训,一个人破戒之前的征兆就是先放逸,他不管束五根的活动时,下一步就是准备要破戒了,所以佛陀在这里提醒我们要收摄五根。以下第三段是结示劝修。
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
消文一位有智慧、有志于离苦得乐的修行者,应该经常保持正念,对于五根要适当的管制,不能随顺习气而让它自由活动,应该把五根当作盗贼般管束。如果放纵它,我们持戒的功德不久就会被破坏,就像牛失控而犯人苗稼,所以佛陀要我们收摄五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