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示四众之首:佛陀的出家二众与在家二众的四众学生中,比丘是四众之首,以是举其首以该四众,也就是说,纵然你是人天乘的根机也应修学,因比丘是四众之首。
以是从义理上来说,佛陀号召「汝等比丘」,以下经文所摄受的当体虽是声闻众,但它旁通菩萨众与人天众的根机,这暗示五乘根机的众生都必需修学此佛陀的遗教。
「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是「别别脱节」,佛陀所拟定的戒法,包罗在家的五戒、八戒,以致出家的比丘戒、比丘尼戒,假如能奉持这些戒法一分,就能获得一分的脱节,奉持异常,就能获得异常的脱节,故称为「别别脱节」。蕅益人人说,佛陀要我们尊重珍敬戒法,这有一层涵义:佛陀有二身,一者色身,二者法身。佛活着时,学生依止佛陀色身,跟佛陀共住,听闻佛陀的教训以灭恶生善。但佛陀的色身也有生老病死,它是一种生灭之法,色身有生也就有灭,我们无法持久依止,只能暂且依止。此刻佛陀即将灭度,他不要我们依止他的色身,而应依止佛陀的法身而住,佛的法身是无漏的戒身、定身、慧身、脱节身、脱节知见身等五分法身。譬如《阿含经》讲到舍利弗尊者即将灭度,阿难尊者很是悲哀,无法接管舍利弗尊者要入灭的究竟,佛陀就找来阿难尊者说:「舍利弗的色身要灭度,他心田的戒身、定身、慧身是否有入灭?」阿难尊者答说:「否也,世尊。」这是说,身为空学生,佛陀是我们的皈依境,但佛陀的色身也有生老病死,以是学生们面对佛陀的灭度很是悲哀,感想顿失依护。佛陀慰藉学生们,在佛陀灭度后,应依止他的法身而住,这法身包罗戒定慧,这里先表明依止戒身而住。应该怎样依止戒身而住呢?佛陀讲出两个要领:
(一)尊重:灵芝状师对这段经文表明说:「保持不失,谓之尊重。」既然依戒法而安住,起主要不绝的忆念戒体。我们曾经在三宝眼前发愿:「誓断统统恶,誓修统统善,誓度统统众生。」许下修学佛法的方针之后,这时应不绝的忆念,本身已不是已往的我,已往的我已所有衰亡,此刻是新生命的开始,本身已受戒法,心田许下誓愿断恶、修善、度众生,怎能起险恶动机做错误举动呢?
(二)珍敬:灵芝状师说:「审慎不慢,谓之珍敬。」对外在身口二业的举动,应审慎护持戒行,不要对戒法生起骄易之心,这是珍敬戒法。
佛陀在灭度之前汇报学生们,该当尊重与珍敬佛陀所拟定的戒法。为什么要如是依止戒法而住呢?佛陀接着声名依止戒法而住的好事:「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学生们虽面对佛陀色身的灭度,假如能如法的尊重珍敬戒法,我们的生命会有两种好事:
(1)如闇遇明:「闇」是指已往生中我们所累积的烦恼跟罪业,这比方为暗中;戒法就像黑漆黑的光亮,若能尊重珍敬戒法,就能废除心中所累积的烦恼跟罪业,有这种破恶的成果,如法的持戒能灭除罪障。
(2)贫人得宝:贫人是指无量劫中,我们心田没有佛法的善根,缺乏佛法的「信、进、念、定、慧」的善根。假如能如法持戒,就能增添我们对三宝的信念,以致于有精进心、伶俐心等,以是持戒有生善的成果。
以是佛陀说:「当知此则是汝等人人,若我住世,无异此也。」佛陀所拟定的戒法,有如我们殊胜的导师。假如我们发展于佛活着时,跟佛陀同住,他所能给我们的成果也是灭恶生善。纵然佛陀已不活着,若尊重珍敬佛陀的戒法,我们也能发生灭恶生善的成果,以是假如能如法持戒,就跟佛陀同住无异,故说「若我住世,无异此也。」这是佛陀在临命终时的第一个交接,要我们善加受持四众戒法,以发生灭恶生善的成果。
释义《楞严经》也很是夸大四众戒法,说四众戒法是三世诸佛的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经》说,积集善业有二种好事:
(一)召感有漏的福报。
(二)成绩清净的好事。而清净好事生起的要害,就以四众戒法作为鉴定尺度,以是说是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经》以杀生为例,譬如你虽造善业,普及的修布施、忍辱、精进、禅定等,这些善业很强,但你杀心也很重,来生会因善业的相关而犯错神道,假如福报大者为鬼王,福报小者为鬼兵鬼将等。中国汗青上有些民族好汉或革命义士,他们也是积集很大的善业,为公为众,但杀业重则很也许堕为鬼王的地步,因这四种清净明诲是鉴定成绩尊贵果报或猥贱果报的尺度,以是若积集善业却又广造杀业,轻易堕为神道。其次,若积集善业却犯偷窃,则轻易堕为邪道,邪道是山精鬼魅,他们白日不敢现身,晚上才敢出来做些偷鸡摸狗的工作,偷窃的业力有这样的果报。第三邪淫,邪淫的业力轻易召感魔道,云云生善业强,则来生做为魔王,善业弱则为魔民与魔女,以是淫业是召感魔家族的人缘。第四妄语,妄语是邪曲之心,这使所修的善法都不能成绩。以上四种清净明诲是三世诸佛讲到人缘果报时,它是清净果报或杂染果报的鉴定尺度。以是佛陀在临灭度时教训说,修行人的主要之务是护持四众戒法以灭恶生善。
丁二、明利便阔别清净戒
依本经的表明,持戒的好事有二:
(一)成绩好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