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净行品》第90愿--【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4 14:40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佛教文集、精华集、法师开示、念佛感应、因果报应等,一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教文集。
《华严经·净行品》第90愿--【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广释】看到修行人的时候,心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像沙门一样心寂静慈悲、身调柔,趋入成佛之道,成为佛陀的法王子,人中最为第一。
【宣化上人简释-1974年版】假设见到沙门(出家人)的时候,应该发愿。当愿一切众生,调和自己的刚强心性,变成柔顺,而没有烦恼,就是寂静。如果没有脾气,是很快乐的,将来一定是第一,也就是佛。
沙门译为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就是比丘。比丘译为乞士,谓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资慧命。
【宣化上人简释-1981年版】「若见沙门」:沙门就是出家人。这个出家人,梵语叫沙门,翻译过来就叫「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就是勇猛精进,息灭贪瞋痴就是诸恶不作。
所以沙门是人的一个榜样,要调柔忍辱,要没有脾气,要没有火,时时刻刻都是用慈悲心来待一切众生。所以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这个调柔就是不强硬,你看!这个沙门是很慈悲的。寂静,头脑很冷静的,不烦躁,不会有一些个烦恼。「毕竟第一」:毕竟做人天师表,做世界第一个人。
【大愿法师简释】沙门,译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故号为沙门。在《华严疏论纂要》里面又说:又可以译为止息。止一切恶,息灭一切迷惑颠倒,能够修习一切善法。也就是说,我们看到那些修行人的时候,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像沙门一样“调柔寂静”,最为第一,“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我们每一个偈里面都有“当愿众生”,看到某一类的人,我们要愿一切的众生都能够心转向佛法,心走向解脱!“当愿众生”,这是告诉我们要发菩提心。当然我们现在只能够发起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包括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为利有情愿成佛”,这是愿菩提心;“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是行菩提心,其实这个应该包括了利他心和成佛心,有这个两种心是菩提心。
无垢光尊者他的教言就开示我们,如何才能够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呢?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个是缘有情的大悲心,也就是利他心;第二个是意念菩提心功德,对于菩提心功德能够了知;第三个是意念佛陀的功德,所以才能够生起希求佛果的成佛心。
这个是“当愿众生”。“为利有情愿成佛”是我们这个所有偈颂里面“当愿众生”的意思。
“调柔寂静,毕竟第一”。“调柔寂静”对于修行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第一个,要积累善法功德,需要身心“调柔寂静”,心寂静,身调柔。
第二个,精进修持正法需要身心“调柔寂静”。
第三个,行持无上菩提时需要身心“调柔寂静”。
第四个,是为无量父母众生,为了帮助他们得解脱,帮助他们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安乐,发起殊胜广大的菩提心的时候,需要我们自己身心“调柔寂静”。
第五,恒时修习法性时,也需要身心“调柔寂静”。如果心有散乱的话,本有的法性,也就是诸法实相就难以现前。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心清净了,心“调柔寂静”了,诸法实相就现前了。
第六,就是当我们厌离轮回而生起出离心时,也需要身心“调柔寂静”,才能够令我们的出离心更稳固。否则亲情一牵扯,我们出离心马上就退失了,因为我们身心没有“调柔寂静”。
“毕竟第一”,能够如此行持就能够趋入成佛之道,就能够成为佛陀的法王子,所以是人中最为第一。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婆罗门是印度正统的修行人,沙门是婆罗门以外其它种姓的修行人。在印度,沙门有许多派别,由于修行法的不同,共有九十六种外道。但这里所讲的沙门,则是指真正的修行人,不一定指佛教徒,虽然是外道,有许多也修得很好,并非所有的外道都不好。外道只是知见不正确,但在修行的工夫上可能比我们更好,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外道神通广大,但他们并不一定要求断烦恼、了生死,所以他们还有烦恼,还有生死轮回。
经文上说,见到修行人的时候,希望一切众生都像沙门一样,「调柔寂静」。当初释迦年尼佛尚未出家,住在王宫时,曾游四城门,在第四个城门中见到一位沙门,安详自在,托钵乞食,那种「调柔寂静」的情况,使他深受感动。现代人要想这样恐怕很难了,每个人为业力所逼迫,整日忙忙碌碌,即使一星期想要抽一天空下来「调柔寂静」,都做不到。
我们在家修行,应该时时训练,让自己自在安详,不要受意识形态的逼迫。不是要吃得多好、穿得多好,而是要使自己的身心舒畅。躺在床上看看书,出来散散步、伸伸腰、做做深呼吸,面对眼前的景像,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甚至所见到的每一个人,也都是那么安详自在、可爱可亲。这是因为平时你在匆忙中看人,人人都很匆忙,现在你在安详中看人,人人都很端庄。这就是我们需要训练的地方。
修行人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这样「调柔寂静」,当我们也能从一天一、两个小时慢慢训练,调适到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的时候,生命质量就会完全改观。并不是非要两脚双盘、正襟危坐。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