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有沙门比丘,夜间诵读迦叶佛遗教经,僧众用功不间断,不分白天黑夜,其声悲紧,用功虽好,但是过于用功,让人身心疲累,思悔欲退,内心烦恼没有减少,外在身体还很疲累。佛陀问他,云端佛学,过去在家做何职业?回答弹琴。琴在佛教可调众。寺院中都有天王殿,天王法器,殿中有执宝剑的,有拿宝盖的,还有拿琵琶的,但是琵琶上没有弦。这是告诉我们琴是唯心所调的。佛说弦调缓如何?答曰不出声音。弦紧的话如何?弦容易断。适度又如何?答曰声音非常好了。我们做人也如此,不能太急躁,不能太懈怠。修道也如此,修道如做人。不能太急,太急易退,太缓易懈怠。发心出家,用功很勇猛,一般不会让他坚持,因为人的习性坚持不了多久。如果能一直坚持,修道是绝对没有问题。但是人往往容易懈怠,用功用到一定时间,太疲累了,悔心生出来,退失道心。所以佛法讲中道之意,要不急不缓。打坐调身,直而不僵,这样修行。心若调适,道可得矣。沙门学道也是这样,修道之人,要勤修戒定慧。调适自心,修道就可以成道。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如果暴躁的话,容易疲劳,烦恼就会生出来,就易产生退失之心。其行既退,罪必加矣。生退失之心,罪过就加重了。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我们要学会调适,太紧太放逸都不好。学佛法要应用于生活中,很多人像工作狂一样,到一定程度身心疲累,生出懊恼之心,家庭工作都受影响。要调整到最佳状态。修道如此,世间也如此。要善于调身调心,身心得到最佳适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