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修行养生 >

护胃健康专题-云端佛学(6)

  影像学表现
  1、粘膜皱襞的宽度加宽,广泛增粗及迂曲。小弯侧粘膜皱襞排列走向失去与小弯侧平行之走向,呈迂曲交叉状,胃窦部小弯侧的轮廓呈齿状切迹,胃蠕动增强。
  2、钡气双重造影检查可见胃小区扩大,直径超过3mm,形态呈多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确诊应以胃镜及组织学检查为准。

  颈椎病可引发慢性胃炎
  近年来发现一些交感型的颈椎病人,多伴有消化道的症状,经胃电图、胃镜检查证实有慢性胃炎,胃液分析发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汁反流。
  经过临床观察研究,表明交感型颈椎病与慢性有炎有相交影响。病情加重与减轻,两者相辅相成,医学上称此为“颈胃综合症”。
  颈胃综合症,兼有头晕、头痛、头部酸沉感,颈项易疲劳及僵硬感;眼胀痛发干、视物易疲劳;耳鸣,听力减退;易出汗症状及上腹部胀痛;还有心烦,急躁,失眠等症状。
研究认为,颈椎骨质增图形刺激交感神经,引起颈交感神经功能亢奋,同时又反向地导致胃肠交感神经机能增高,胆汁反流的长期刺激而损害胃粘膜,构成颈胃综合症的发病机理。
  颈胃综合症的治疗,主要在于防治胃质增生,改善植物神经营养,因为基中饮食交感神经,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具体治疗比如牵引疗法、推拿按摩、红外线局部照射、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疗法等。改善颈椎症状,慢性胃炎随之好转。

  三、十二指肠炎
  病因病理
  十二指肠炎为非特异性感染,多发生在球部。病理可分为表浅型、间质型及萎缩型。与胃炎相似,以表浅型居多,炎症限于粘膜层。

  临床表现
  多表现为中上腹的疼痛,伴有嗳酸、嗳气。

  影像学表现
  1、 轻者X线检查可无阳性改变。
  2、 激惹现象:球部频繁激惹,球蠕动增强,充盈钡剂时,球外形毛糙,形态常常改变。
  3、 无球变形和龛影存在。
  4、 粘膜皱襞改变:粘膜皱襞增粗、紊乱,可呈网格状。
  5、 十二指肠球炎的诊断有赖于内窥镜和活体组织检查。

  四、胃粘膜脱垂
  胃粘膜脱垂指的是胃壁粘膜通过幽门脱垂至十二指肠的球部,这种病主要与胃窦部炎症有关,多见于30~66岁的男性病人。
  胃粘膜脱垂时症状可轻可重,绝大多数人胃粘膜脱垂可以复位,这个特点称之为具备“可复性”。如果在短时间内胃粘膜脱垂可以复位,那么病人就没有什么症状,或者仅有轻度的腹胀,嗳气等,如果不能立即复位,则可能出现上腹隐痛,烧灼感。严惩的胃粘膜脱垂甚至会发生嵌顿,即幽门部肌肉收缩,脱垂的粘膜上不去下不来,发生幽门梗阻。

  临床表现
  胃粘膜脱垂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脱垂粘膜的多少和程度的轻重。大约有1/3的病人不发生任何症状,只有经常脱垂或严重脱垂的病人,才会出现一些症状后体症。
  (1)腹痛或胸骨下部痛。本症引起的腹痛无规律性,也无固定的部位,疼痛可以上腹部或中上腹部偏右之处,也可出现在胸骨下部。上腹部疼痛一般都发生在饭后0.5~1小时。腹痛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有隐痛、胀痛、烧灼痛或呈绞窄性疼痛,并向后背部放射。还有一些病人,可在夜间出现剧烈的腹痛,致使患者彻夜难眠。
  (2)恶心和呕吐。这是胃粘膜脱垂的常见症状。呕吐物多为食物,其中一部分病人在呕吐之后,会感到比较舒适,痛也会随之减轻。
  (3)消化不良。较重的脱垂病人,常有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和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这是食物滞留在幽门部引起的。病程长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甚至体重日渐减轻。
  (4)上消化道出血。这可能与脱垂的粘膜发生糜烂或破溃有关。据报道,约有20%的胃粘膜脱垂患者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之前常有恶心、呕吐和腹痛。如出血量不大,病人大便虽然仍呈黄色,但粪便的潜隐血试验常呈阳性反应,如果出血量大,速度快,则可出现呕血和黑便。
  (5)幽门梗阻。仅有少数胃粘膜脱垂患者有此症状。发作前,患者常有饱胀、上腹部疼痛,并伴有反复的恶心、呕吐,病人在转体或翻身时,自己会感到胃里有“咕咚、咕咚”的震水声。这是因为幽门口被脱垂的胃粘膜堵住,胃潞有胃液和宿食的缘故。
  (6)体症。胃粘膜脱垂病人一般无特异性体症,只有严重的脱垂病人,有时可在幽门部有一个柔软的肿块。此外,有些病人在右侧卧位时,会加剧腹痛,而向左侧卧位时,则可使疼痛减轻或消失。胃粘膜脱垂X线摄片即可做出诊断,胃镜检查意义不大。本病主要以内科治疗,使用镇静剂、阿托品和654-2等胆碱能受体阻滞剂。病人宜少吃多餐,左侧卧位可减轻症状。
  但是,一旦出现幽门梗阴和大出血时,要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五、胃脘痛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上腹部发生疼痛的病证。古代文献中常称“心痛”“心腹痛”“心口痛”“心下痛”等多指胃脘痛而言。现代医学中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脱垂等疾患均可参照胃脘痛辩证施治。
  病因病理
  胃脘痛发生的原因,有病邪犯胃、肝胃不和、脾胃虚寒等几个方面。
  (一)病邪犯胃。外感寒邪,邪犯于胃,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皆使胃寒而痛。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易感受寒邪而痛发;又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内生湿热,或食滞不化,可以发生热痛或食痛。
  (二)肝胃不和。忧郁恼怒伤肝,肝气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而致胃脘疼痛。肝气郁结,里面可以化火。火邪又可伤阴,均可使疼痛加重,或病程式缠绵。
  (三)脾胃虚寒。素体虚弱,劳倦过度,饥饱失常,久病不愈,均可损伤脾胃阳气,使中气虚寒而痛。均使气机不利,气滞而作痛;脾胃阳虚,脉络失于濡润,致使脉络拘急而作痛。气滞日久不愈可致血脉凝涩,瘀血内结,则疼痛更为顽固难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