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名刊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译解-云端佛学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 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 笔受

 

卷四

 

正文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

 

译文  其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上起来,偏袒著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的对佛说: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讲如来的第一义谛。

 

解  因为如来一席话后,将众人无始以来的颠倒妄想折服令销,所以富楼那以大威德来赞美佛。前文阿难所请中道了义无戏论法即是第一义谛。

 

正文  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

 

译文  世尊常推许我在说法人中算第一,现在我听到如来微密而精妙的法音,犹如聋人在百步以外,听蚊虫的声音,本来就不能看见,哪里还听得见呢?佛虽然宣讲得很明白,使我能灭除疑惑,但我现在仍不能完全了解其中的意义。达到完全无疑的地步。

 

正文  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

 

译文  世尊!如阿难等一般人,虽然开悟了,然而习漏没有除掉。会中像我们这一些人,证到无漏的,虽然已完全尽除了诸漏,现在听了如来所说的法音,还有很多疑悔的地方。

 

正文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译文  世尊!一切世间根尘阴处界等,假如都是如来藏,清净本然。那么为什么忽然生出山河大地这些众多有为相来,而且这些事物,生住异灭,次第迁流,不相逾越,终而复始。

 

正文  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

 

译文  又如来说,地水火风的本性,都是圆融而周匝遍满法界湛然常住。世尊?假若是地性遍,又怎么能容水?水性假若周遍火就不可能生出来。又怎样才能明白水火二性都遍虚空,而不互相消灭?世尊!地性是障碍,空性是虚通,为什么两种本性都周遍法界?

 

正文  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译文  而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道理?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和大众心中的迷云。说完这些话后,就伏在地上,五体投地,渴望著如来,无上慈悲的教诲。

 

正文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兰若,正修行处。

 

译文  此时世尊告诉富楼那和在会中的漏尽无学众阿罗汉说:如来今天普为此会宣讲胜义中真胜义性〈注一〉。令你们这些定性声闻〈注二〉,以及这些没有证到二空〈注三〉,回向上乘的阿罗汉们,都能获得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注四〉,正修行的处所。

 

注一  胜义谛有四种:一,世间胜义,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二,道理胜义,即小乘的苦集灭道等四谛。三,证得胜义,即人空法空等二空真如。四,胜义胜义,即是一真法界。此处所说胜义中真胜义性,即是一真法界,这是佛法的最高境界,圆彰万法不离一心的道理。

 

注二  声闻即是罗汉,定性声闻就是永远固定在小乘位次上的罗汉。不定性声闻就是不固定在小乘位次上,随时有可能回向大乘的罗汉。

 

注三  见前。

 

注四  一名阿兰若,就是寺庙。

 

解  离一切法,了知一切法全空,无能系缚,即空如来藏。知一切法无非佛法,全体即是全用,即是不空如来藏。烦恼即是菩提,生死即是涅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就是空不空如来藏。了知三藏不离一心,依此修行,可以成佛,即是寂灭场地。

 

正文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译文  你们现在仔细的听著,我当为你们讲。富楼那等领受了佛的旨意,静心专一的听著。

 

正文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译文  佛说:富楼那!如你所说,清净本来,为什么会出生山河大地?你难道不曾听如来常说,性觉即妙而明,本觉即明而妙吗?富楼那说:是的,世尊!我常听见佛宣讲这个道理。佛说:你说觉明,到底是性本来是明,称它为觉呢?还是觉本来不明,我们要明它,称为明觉呢?富楼那说:若觉是这样的不明,要说它是觉的话,那就完全无所明了。

 

解  性觉即是本觉,妙明即是即寂而照,明妙即是即照而寂。寂照在本觉体上具备了互融的作用。

 

正文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

 

译文  佛说:若是无所明,那明觉就不存在。有所明则不存在觉的作用,无所明则明又不存在。无明即是痴暗,痴暗当然不是湛然明觉的本性。

 

正文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译文  性觉必然是明的,自已不知,起一念妄心欲明觉体。

 

解  众生因为一念妄动,本明的觉体便被浑浊所遮掩。自此以下,在马鸣菩萨所著的大乘起信论上阐述得最为详细。起信论上说: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就是三种细微现象。属于根本无明,其实三种现象几乎同时发生,因为很细微,所以根据发生的次第分为三:第一是动相,就是最初一念无明妄动,本来光明的性体被摇动而浑浊。第二是转相,本来无分别的自性因妄动而妄分为能所两部分,能的部分在唯识论上称为见分,所的部分称为相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