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学名刊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译解-云端佛学(11)

译文  如澄浊水一样,贮于静止的器皿中。静久不动,沙土自然下沉。于是清水现前,这时名为初伏客尘烦恼〈注一〉。最后。去泥纯水〈注二〉,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事变现不为烦恼〈注三〉,皆合于涅槃清净妙德。

 

注一  得元明觉,为因地心。菩萨登十信位后,双伏烦恼障和所知障现行。所以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因为现行不停,如客如尘故。

 

注二  即得因地心后,然后渐次伏除,使现行和种子习气都尽,圆满果地修证。即如去泥纯水。

 

注三 无真不圆,无妄不尽。永断根本无明,是为明相精纯。还度一切众生,一切烦恼,都成为妙用。犹如以金作为器具,器器都是纯金,所以皆合于涅槃清净妙德。

 

正文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译文  第二重道理就是,你们确定要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心,决定弃舍一切有为法。就应当详细审察烦恼根本,从无始以来,发业〈注一〉和润生〈注二〉,是谁所作?是谁所受?

 

注一  发业就是业力的启发,如因缘中过去的无明为因,现在的爱取为缘。

 

注二  与生命俱来的烦恼,润其业种,使其受生。如前所谈入胎时异见成憎,同想成爱即是。

 

正文  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

 

译文  阿难!你修菩提假若不仔细观察烦恼的根本,你就不能知道虚妄的根尘,何处是颠倒的?若是颠倒之处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够降伏它,取如来的佛位呢,阿难!你看世间解结的人,要是不见到结在哪里?又怎么能解呢?没有听到过,虚空被你毁裂。为什么呢?虚空没有形相,自然没有结可解。

 

解  纯真之心,离了一事虚妄相,离了虚妄相,自不见有起处,自应无妄可断。故以无结可解作为比喻。虚空不能毁裂,就表示离于生灭,守于真常。守于真常,即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全部销落。这时,还有什么烦恼可断?有什么根可除呢?

 

正文  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译文  就你现前的眼耳鼻舌,以及身心:就是六个贼媒。自己劫走自己家里的财宝。因此之故,从无始以来,众生与世界,永远缠缚在一起,所以不能超越外界的器世间〈注〉。

 

注  释见前。

 

正文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

 

译文  阿难!怎样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是对时间而言,界为方位,是对空间而言。你现在应当知道,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再加以上下两方称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空间的方位有十。时间的流数有三。一切众生,就在这空间和时间相互虚妄交织而成。众生也就在这当中迁移转化,与世界相涉人。

 

解  没有时间则空间无所依,没有空间则时间无所显。。外世界与身中牵涉而有前后左右,转换不定。时间则过去现在和未来迁流不息。以时间涉人空间,于是空间中亦包含时间。以空间涉入时间,于是在时间中亦包含空间。

 

正文  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只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

 

译文  就空间而言,虽然说有十方,实有定位可以表明,然而世间只说东西南北,上下没有定位〈注一〉,中间没有定方〈注二〉,四个数一定要明确,与时间相涉人。

 

注二  因为四方都有上下,所以上下没有定方。

 

正文  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译文  三四四三〈注一〉,宛转成为十二,流变为二叠〈注二〉,变为一十百千〈注三〉。这样在六根之中,名各功德〈注四〉有一千二百。

 

注一  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与空间的四方相乘成为十二。

 

注二  三四十二为第一叠,依十二的数,从本流末,变少为多成二叠,到第三叠。

 

注三  第一叠空间和时间相涉入成为十二,第二叠再涉入十方中间成为一百二十。第三叠又和时间相涉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每世又细分为过去现在未来共为九世,加以现前一念共成为十。因此第二鲁再和十相涉人就成为一千二百。

 

注四  功德是就觉知之性而言,功就是能,德就是用。

 

正文  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

 

译文  阿难!你再从此中,评定优劣。

 

正文  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

 

译文  如眼的观看,后面是暗,前方是明,前方是全明,后方是全暗。左右两方,可以看见三分之二。统计眼根的作用,功德就不全,三分可以说是功〈注〉,一分没有德。应当知道,眼根只有八百功德。

 

注  前面已经讲过,功就是能,德就是用。眼根观看的能力本来是全的,但是在作用上不能看见后方,左右各缺少三分之一,所以眼根的功德,就只有三分之二,只有八百功德。

 

正文  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译文  如耳根的听闻,十方都没有遗漏。动时无论远近,静时没有边际。应当知道耳根是圆满了一千二百功德的。

 

正文  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

 

译文  如鼻根的作用是嗅闻,兼通出入息。有出有人,惟独缺乏当中交接之际〈注〉,仔细检验鼻根的作用,三分缺一,所以应当知道鼻根只有八百功德。

 

注  鼻的作用有二,一是嗅闻,二是出入息。惟独在出入息交接之际停止作用,所以鼻根的功德缺少二分之一。

 

正文  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译文  如舌根宣扬,可以尽一切时间和和出世间的智慧言语,尽管言语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方向,可是理可以辩驳无穷。应当知道,舌根是圆满了一千二百功德的。

 

正文  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

 

译文  如身根的觉触,从违顺两种情况产生,但要与其它的物相合时才有感觉,相离时就不能知。离只有一境,而合就双通两境。从身根检验,三分缺一,故知身根只有八百功德。

 

正文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译文  如意根在静默中包容了十方三世,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无论圣也好,凡也好,无不包容,尽其边际。应当知道,意根是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正文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