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三 不敢定执为有,以有无义故,不敢定孰为无,以有有义故,因不知转变随缘,故强以一体答也,设有难言,以何义故?而说有即是无,将必答言,亦无即是亦有,设又难言,云何无不是有?将必答言,亦有之中,不是亦无,总之,一切矫乱,无理可据,无义可凭,故无容穷诘。
正文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译文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迷惑菩提性〈注一〉,这就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乔〈注二〉,遍计虚论。
注一 不知如来藏心,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既异彼,故迷惑菩提性。
注二 迷正知见,立邪知见,计生不死之天,答语无定,故为不死矫乱。
正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
译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注一〉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注二〉,是人即坠入死后有相〈注三〉,发心颠倒。
注一 常扰则迁流无尽。
注二 计此迁流为诸动之元,将来能生诸动,既将来能生诸动,则现前已灭者,将来必生,故坠入死后有相。
注三 由于死后有相,转计烦恼菩提,二性俱常,迷唯识转染成净之正论,违起信不变随缘之妙旨,故发心颠倒。
正文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
译文 或见行阴无尽而身有尽,故存想保爱,而欲坚固其身,有身必有色,于是依色立我,故云色是我。或计我圆含遍国土,此是妄计我性广大,非实悟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我则色无由立,故云我有色,或彼前缘〈注一〉,随我回转往复,运用使作,色虽非我,而为我所用,故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注二〉相续,行阴托于色而显,故言我在色。这都是计度言死后有相,又行阴常流,为诸动之元,将来必生诸动,故计其四我,皆应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注三〉,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注四〉两性并驱,各不相触。
注一 前缘即是尘境,妄计随我回转往复,运用使作,非实能转物同佛,于色自在。
注二 此中所计之我,即以行阴为体,以相续为相,却依于色阴。
注三 对色计此四我,皆应死后有相,对受想行识亦然,故此循环有十六相。
注四 我有善恶二性,恶则烦恼性,善则菩提性,我既死后有相,则烦恼性毕竟仍是烦恼,菩提性毕竟仍是菩提,烦恼性日进于恶,菩提性日进于善,故两性并驱,各不相触,恶性圆满,自然堕狱。善性圆满,自然成佛。彼此互不相妨,依此计则恶性终不能尽,善性终不能纯。
正文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译文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注一〉,惑菩提性〈注二〉,此就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注三〉。
注一 计死后有,即堕边见之中,常见一分,故云堕落外道。
注二 计善恶二性各常,不信转染成净,故惑菩提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