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佛教礼仪 >

丧葬礼仪篇-云端佛学(2)

  死往那里去
  我们常缅怀死去的亲人,不知道他们身后气象是怎么样的,以是逢年过节就替他们诵经超度,祈求他们的平定。这种超度、祭奠假如是暗示慎终追远的孝心,虽然很好,然则一样平常人经常有一种错误的见识,觉得亲人归天了就会到地狱去,以是要赶紧请法师来替他诵经超度,给他念上几声"南无阿弥陀佛",死者的神识就可以安眠了。这种设法真是大错特错,对怙恃尊长也太不敬服了。由于堕入饿鬼地狱的,都是作恶多端、罪孽深重的众生,莫非我们的怙恃亲人在我们心目中是小我私人间的大恶人吗?我们为什么不会想:怙恃亲人毕命,是到天界去享乐,可能是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呢?
  天下上很多宗教都以为:人身后肯定会先受审讯。譬喻:我们民间的玄门,就信托人死往后要受十殿阎罗的审讯,要上刀山、下油锅、进九泉。上帝教和基督教也说人死了往后要受天主的审讯,当时万民仆伏在天主座前静候讯断。我们释教对付人身后的去处,不是这样布置的。玄门审讯的大权操在阎罗王手里,上帝教和基督教的最后审讯权操之于救主天主,而我们释教信托:身后审讯我们的不是佛陀,不是菩萨,也不是阎罗王,而是由我们本身的业力来审讯我们本身。将来投胎转生的优劣,要依已往作为的优劣抉择;将来循环六道的去处,要看本身已往造业的因果而定。在释教里,我们每一小我私人将来的幸福与疾苦不是被神祇哄骗阁下的,而是在本技艺里。
  人死了往后,往那里去呢?唯物论者以为人只要一死,就什么也没有了,谈不上什么去处,因今生命是短暂的,是轻易没落的,这种论调使很多人对生命的贝笫起了猜疑和惊骇,不分明珍惜人生。既然人死了什么都没有,因此有人就纵欲享乐,有人杀盗淫妄,无所不作,这种遮无因果的人生观,其实是一种浅陋可骇的邪见。基督教对付身后审讯的观点固然与释教差异,可是他既有升天堂、下地狱主张,就暗示身后生命照旧存在的。
  以是人死了往后,会跟着大师业力的差异而有差异的归宿,有的可以升天成圣,有的转世做人,不必然城市下地狱或酿成饿鬼。而身后毕竟循环到五趣六道的那一处呢?这就要完全看本身一生所做的善恶业报怎样了。
  所谓"欲知下世果,此生做者是",人身后所能依凭的业力也有三种:
  是随重受生:比如银行查帐,债务欠得最多的人要先查先还,人死了往后,依照大师生前积累最多的重因,而侍从去循环受生。譬如善根深挚的人,出生善途享乐;恶业盈贯的人,循环恶道耐劳,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是随习受生:释教信托人身后会跟着通常的某种风俗去受生。譬喻一小我私人平常念"阿弥陀佛"念得风俗,成天然了,一旦遭到不测事情而衰亡,在濒临垂死的一剎那间,也是一句"阿弥陀佛",便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是随意受生:人身后受生的去处,与一般本身的所思所念相关很大。假如通常用心致志想成佛道,身后便能随这个意念往生净土。假如通常同心用心一意想跻登天国,身后便能随这个意念往生天界。以是一般修持的时辰,怎样念念相续不绝长短常重要的要害。
  真正的释教徒,假如通常能摄心正念,积德去恶,就不怕审讯,也不怕衰亡!
  1?坦然面临衰亡
  佛经说,我们人活活着上,比如乌龟背着躯壳一样,承担极重,去向鸠拙,而死 亡就是离开了这个滞重的躯壳,转化了有形的身命。
  不外,在面对衰亡的时辰,有的人苦苦撩魅栈凡间的七情六欲,放不下子孙家当,不想死,不愿死,这时就比如乌龟脱壳一样平常疾苦。反之,假如可以或许熟悉佛法,可以或许放下自在,则衰亡就像离开了千钧万担的躯壳,感想无比的轻松。
  着实,人死了又何须恸哭呢?就把他当成出国去观光,他会玩得很舒畅很惬意;或把他想成升天国或成圣作佛,以后安住在极乐净土,不必再受这个无凡人世各种风浪的熬煎,不是也很好?在释教来讲,衰亡是另一个新生的开始,如蝶破蛹,如虫化 茧,如鸟出壳,进入了另一个更光亮祥和的天下,我们活着的人又何须私念结执而为他恸不欲生呢?
  法国大革命头脑先驱卢骚在临终时对夫人说:"可别太悲痛惆怅!你看那天空多透明,我就是要去哪里。"一代头脑家能如斯大胆地面临衰亡,竟然毫无惧色,令人服气。法国文艺再起期间的人文主义代表性人物拉伯雷,知道本身将不久人间,对看望他的伴侣说道:"喜剧已经演完,是该闭幕的时辰了!"同样示意得洒脱豪放,没有丝毫留恋。而在空门中很多禅师大德的眼里,衰亡不是一种竣事,也不是统统的终止,更不是没落,衰亡是生的转换,另一个生命的开始,因此,衰亡不敷惧。面临死 亡,要灵活烂漫,处之泰然。
  以是,当病人临命终时,应该汇报他,衰亡不是没落,也不是长眠,更不是烟飞灰灭,蒙昧无觉,而是走出这扇门进入另一扇门,从这个情形转换到另一个情形;经过衰亡的信道,人可以晋升到更光亮的精力天下里去。佛经内里对付这种衰亡的见识,有许多比方,此刻粗略声名个中的六种见识:
  死如出狱:众苦聚积的身材犹如监狱,衰亡好象从监狱中开释出来,不再受各种约束,获得了自由一样。
  死如再生:"譬如从麻出油,从酪出酥",衰亡是另一种开始,不是竣事。
  死如结业:生的时辰犹如在学校读书,死时就是结业了,要凭证生前的业识后果和示意,领取本身的结业证书和后果单去受生转世,面临另一个天地。
  死如搬迁:有生无不死,衰亡只不外是从身材这个破旧溃烂的房子搬出来,回到心灵高妙广远的家。犹如《出曜经》上说的"鹿归于野,鸟归虚空,真人归灭"。
  死如更衣:衰亡就像脱掉穿旧穿破了的衣服,再换上其它一件新衣裳一样。《楞严经》云:"十方虚空天下,都在如来心中,如同片云点太清。"一世尘世,各种阅历,都是浮云过眼,说来也只不外一件衣服罢了。
  死如新陈代谢:我们人身材上的组织,天天都必要新陈代谢,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才气长出来;存亡也像细胞的新陈代谢一样,旧去新来,使生命越发贵重。有了正确的见识之后,就会知道衰亡并不行怕,衰亡之后到哪里去步崆最要紧的。一样平常人在世的时辰,就只知道吃喝玩乐,只知道争名逐利,像行尸走肉般了有时义,不知道为本身的生命寻求偏向,布置归宿,只知昏昏庸庸的苟且偷生,一旦大限来到,就什么都是一场空了。以是,要先分明怎样生,才气分明怎样死,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这个原理。肉体的衰亡没相关,心灵的昏昧迷失,虽生犹死, 步崆最可悲的!
  经典中有一段说:波斯匿王在母亲归天后,十分悲悼的请佛陀说法,佛陀汇报他,凡间有四件事甚可怖畏:  有生就会老。  病了就容颜枯槁。  身后神识就会离体。  身后就要永别亲人。凡间上凡事都靠人缘存在,缘聚则合,缘灭则散,纵然亲如父子母女,一旦缘尽,终要疏散,以是人要掌握有缘时,好好相携互助。尤其当怙恃健在,就应该好好孝敬,万万不要比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徒留遗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