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三译解-云端佛学(3)
时间:2016-09-04 05: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译文 假若是你的耳根,去往声音来处,如我回到了祗陀林中。在室罗城内,就没有我。你听见鼓声时,你的耳根已经去到击鼓的地方,钟声和鼓声一齐出现时,你就不可能同时听到。何况这当中还杂有象马牛羊,种种声音。
正文 若无来往,亦复无闻。
译文 假若声音没有来往,那就不应该有听闻。
解 假若声音是有来有往,那就应该是从因缘而生。假若是无来无往,就应该是从自然而生。两者皆不能成立。
正文 是故当知,听与音声,俱无处所,即听与声,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译文 所以应当知道,听与声音,都没有确实的处所。听与声音,两处都生于虚妄。而其本元,既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性。
正文 阿难!汝又嗅此炉中栴檀,
译文 阿难!你又嗅这炉中烧的栴檀香〈注〉。
注 栴檀是印度的一种香木,并不生于中国,闻了它燃出的香味,据说可以除病。
正文 此香若复然于一铢,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闻气。于意云何?此香为复生栴檀木?生于汝鼻?为生于空?
译文 这香假若烧燃一铢〈注〉,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闻著香味。你的意见如何?这香到底是发生于栴檀木?发生于你的鼻?还是发生于空中?
注 中国古代是以二十四铢为一两。按现在计量单位算来,古代是以十六两为一斤。二十四铢为一两,则每铢相当于现在的一克多一点。
解 按张华汉志所说:‘西国使献香者,汉制不满斤不得受,使乃私去,著香如大豆许在宫门上,香闻长安四十里,经月乃歇。’可能就是这种栴檀香。
正文 阿难!若复此香,生于汝鼻,称鼻所生,当从鼻出。鼻非栴檀,云何鼻中有栴檀气?称汝闻香,当于鼻入。鼻中出香,说闻非义。
译文 阿难!假若此香,是从你的鼻中发生的,既然是鼻中发生的,香味就应当从鼻中出来。鼻子不是栴檀。为什么当中会有栴檀气?而且既然称为你在闻香,香味就应当进入你的鼻内才是。鼻中既然在出香,说是闻就不恰当了。
正文 若生于空,空性常恒,香应常在,何藉炉中爇此枯木?
译文 假若香味是发生于空中,空性是永恒不变的,香味也应当永远常在。何须要靠炉中燃烧这个枯木?
正文 若生于木,则此香质,因爇成烟。若鼻得闻,合蒙烟气。其烟腾空,未及遥远,四十里内,云何已闻?
译文 假若这香是发生于木,那么这个香的性质,是燃烧成烟。若是鼻内闻得,一定要受到烟气。但是这个烟飞腾在空中,不可能太远。何以四十里内,都能闻得?
正文 是故当知,香鼻与闻,俱无处所。即嗅与香,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译文 因此应当知道,香鼻与闻,都没有确实的处所,即是嗅与香,两处都是虚妄,其本元既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性。
正文 阿难!汝常二时,众中持钵,其间或遇酥酪醍醐,名为上味。
译文 阿难!你每天两个时候〈注-〉从众中拿钵出去乞食。在乞食时乞到酥酪醍醐〈注二〉,就要算上等美味。
注一 按照佛教制度:比丘是不吃晚餐的,每天只吃早午二餐。
注二 即是牛奶和奶油制品。
正文 于意云何?此味为复生于空中?生于舌中?为生食中?
译文 你的意见如何?这个味到底是生于空中?或生于舌中?还是生于饮食中?
正文 阿难!若复此味,生于汝舌,在汝口中,只有一舌,其舌尔时已成酥味,遇黑石蜜应不推移。若不变移,不名知味。若变移者,舌非多体,云何多味?一舌之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译解-云端佛学
- 下一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译解-云端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