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品第二之三 无念
[经文]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星云大师译文]
善知识!用智慧观照,就能里外光明澄彻,认识自己本来的真心。如果认识了自己本来的真心,即是得到本来无碍的自在解脫,若得解脫自在,即是入于般若正定。即是无念.
[净慧和尚解说]
这里提出了三个概念,一个是“般若三昧”,前面已经讲过。另外两个概念,一个是“无念”,一个是“无念行”。
《六祖坛经》始终围绕三个问题来开展法门,即“无住、无相、无念”。这里首先提出了“无念”和无念的法门,无念的法门即“无念行”。
智慧观照,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正念正见在起作用的状态,这中状态即是內外明彻。你能内外明彻,说明你的智慧在观照。智慧观照的结果,就是内外明彻。最重要的是后面四个字:识自本心。你要识自本心,那才是彻底解脱。你达到了这种境界,就是般若三昧,就是般若观照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绝对待,离善恶,离言思,那种境界,即是般若三昧,也即是无念的境界。无念不是说心无所念,而是指智慧观照内外明彻,不起分别。
[经文]
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星云大师译文]
般若正定就是一念不生,也就是对于所知所见的一切诸法,心不染着。这个“一念不生,应用时能遍及一切处,却又不滯着于一切处。只要清净本心,使六识出六根门头,于六尘境中不起丝毫杂染妄念,出入来去自由自在,通暢自如,运用万端,无滯无碍,这就是般若三昧,就是自在解脫,这就叫作无念行。如果一味执着什么都不去思考,当使心念断绝,这就是法缚,也叫作边见。
[净慧和尚解说]
无念是见一切法,心不染着。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不染着,不等于是木头、石头一块,而仍是内外明彻的。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不在一切处上起分别、起贪着。无分别是智,分别是识。有执着是识,无执着、无染着是智。
六识出六门,这里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把六根比做是六个门。六根六识在与六尘接触的过程中,,不起善恶、是非、人我、好坏的分别,它只是在触的阶段,这个念就停止了,它没有受,不在受上起作用。六识出六门,入六尘,来去自由,就像镜子照映万事万物一样,胡人来了,在镜子里一照,是外国人的模样;汉人来了,在镜子里一照,是中国人的模样,但又不起分别。胡汉都走了,镜子还是光明炯炯、无染无杂。这就是“来去自由通用无滞”。这就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这就是“无念行”。
叫你无染无杂无念,并非叫你什么都不想。还是要想,只是不能有贪着。如果“百物不思,”那是被法所缚,被捆住了。一念不起,当然也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受用、一种成就,但那不是全面的,仍然是一种执着,属于“边见”,不是正见,不是圆满的。
[经文]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星云大师译文]
善知识!悟得无念法的人,万法都能通达,无有障碍;悟得无念法的人,即已亲见诸佛的境界;悟得无念法的人,已到达佛地的果位。
[净慧和尚解说]
悟无念法,起般若观照,做到内外明彻,识自本心,就能够万法尽通,就能通达诸佛的境界,就能到佛的地位。万法尽通就是见法见缘起,见诸佛境界就是见佛。见佛以后,则见与佛齐,到了佛的地位。但那是因中的佛,不是果上的佛。还要按照佛的要求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才是果上的佛。
[经文]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
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
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星云大师译文]
善知识!后代得到我这个法门的人,能将这个顿教法门,与见解相同、心行相同的人共同发愿信受奉持,如同事奉佛陀,终生精进而不退转的人,必定能达到圣人的境地。但是,传此法门必须传授历代祖师以来默传心印的咐嘱,不可隐匿宗门正法。如果不是同一见地、同一心行,而在其他宗派法门中修行的人,不得妄传,以免有损他原修宗派的传承,究竟是沒有益处的,尤其更怕有些愚痴的人不能了解,诽谤这个法门,将使百劫千生断绝佛的种性。
[净慧和尚解说]
这一段话强调两个问题:一个是要“同见同行”,一个是“终身不退”。我在很多地方都强调,对佛法,对某个地区、某个祖庭在法上要达到认同的一致性。同见,即是同一个正见;同行,就是同修一个法门。为何强调在一个地区、一个地方修行要以一个法门来统率一切呢?这个是祖师的传授,绝对不是净慧某人杜撰的。
这里面牵涉到很多的问题,需要大家慢慢去体会。和盘托出就没有意思了。为要强调这一点?特别是下面讲到,“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匿,即是隐藏、盖覆。有很多东西是公开传授的,还有一些是不能公开传授的,需要默传分付。某一个师父与某一个徒弟,特别是得法弟子,他都有一些不共的东西,不是对大众都能传授的。
比如,五祖传六祖,把他单独叫到屋里去,还弄一领袈裟遮住,在给他单独地念诵一遍《金刚经》,那就是默传分付,那就是和他的五百弟子不共的东西。他的这个法门传授了一千三百多年,到现在还是方兴未艾,蒸蒸日上。这就是默传分付的重要性。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同见同行”。我在这里打一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石家庄过去叫做“气功城”,气功非常发达,各个门派都到这里来传授。我们在座的各位,可能绝大多数都是在气功里面转了一圈再到佛门来的。那些真正有点功能的气功师。传功的时候,先要在会场感受一下,看能传还是不能传。如果他感到那个会场的反作用力大,他就知道今天这一场气功报告肯定不能成功。这个反作用是什么?就是不能同见同行。要同见同行的人超出四分之三,报告才能成功。用物理学上的话说,这种作用就叫做共振。彼此的心态一样,都往一块想,就能产生共振。所以,在一个团体、一个寺院、一个地区,在法上同见同行,是非常非常地重要。
现在物理学中有一个原理,一个原子产生作用以后,它能够让所有的原子引起连锁反应,听说原子弹就是利用了这个作用。一个人也是这样,要让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别法中,不得传付,要同见同行的才能传付。因为在别法中,你给以传付,就是对前人的法门有所损谤,有所破坏。为什么对宗风的一致性一定要保持和贯彻下去呢?今年制定的全国汉传佛教住持任命的方法里边,其中就有一条规定,一切有宗派传承的寺院,应该保持其宗风系统,保持宗风的一致性,不能随便改换宗风。如临济禅寺、柏林寺、都是禅宗的道场,你不能一下子全念阿弥陀佛,变成净土宗的道场,那就会损彼前人,究竟无益。宗风的一致性,非常非常地重要,所谓“宗风再振”,“祖印重光”,都是指此。如果我们到东林寺去,一下子把他改成禅宗那对不对呢?也不对。那也是损彼前人,损坏他的宗风。
六祖的这句话,说得很重。有些愚痴的人他不懂,你说要同见同行,要保持从上以来的默传分付,他就会毁谤。这样的人,百劫千生,断佛种性。怎么叫做断佛种性?你开不了悟,这叫做断佛种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