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六祖坛经 >

坛经故事之二:说即心是佛-云端佛学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
  
  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
  
  第二个事例,是接引法海,教化内容是关于“即心即佛”的开示。法海是六祖的重要弟子之一,也是《坛经》的记录者。在《坛经》的诸多版本中,最早传世的就是“法海本”。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垂,敬辞,用于长者对自己的行动。指,同旨,意义。谕,使人知道。僧人法海是韶州曲江一带的人,他初次参拜六祖时,请教说:“即心即佛究竟是什么意思?请您给予指点,使我明白其中妙义。”
  
  “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六祖开示说:前面这个念头不攀援,不粘著,念而无念,就是真心的作用。然后安住于这一状态不迷失,不动摇,这个不生不灭的就是佛性的显现。即心即佛正是这样一个“心”,可我们现有的只是妄心、众生心、凡夫心。
  
  “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能够成就一切相的,是心的作用,因为它能生万法。如果在成就一切相的同时,又能离一切相,不住于一切相,就是佛性的作用。反之,凡夫在成一切相的同时,就会对相产生执著,此为妄心妄用。
  
  “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如果我要完整开显其中原理,哪怕用长达一劫的时间也说不尽。下面还是听我说一首偈颂。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即心的心,是慧的作用。因为心有抉择、观照、朗照无住的特点,所以这个心的当下就是慧。即佛的佛,为如如不动之意,这是定的特征。所以,觉性具有定和慧的特点。从作用上,是慧的特点;从本体上,是定的特点。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等持,定的别名,心安住一境而平等相续。依《坛经》的见地,定和慧都是建立在觉悟本体上,如如不动的特点是定,朗照无住的特点是慧。当我们安住于觉悟本体,就同时具足了定和慧,并使这一状态念念相续,内心自然清净无染。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了悟“即心即佛”的顿教法门,需要有宿世修习的根机,否则是很难的。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即心即佛的心和佛,是本来具足,不生不灭的,二者同时具足,才是顿教法门所说的定慧。若有慧无定,即是狂慧;若有定无慧,即是有体无用。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法海听到这首偈颂后大彻大悟,也说了一首偈颂加以赞叹。原来心的本质就是佛,我们没能悟到心中这个本自具足的佛,实在是枉度人生。就像《法华经》说的贫女宝藏,力士额珠,我们本来都有无尽宝藏,却一无所知,四处流浪乞讨,岂不冤枉。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现在我了解到心的本质就是佛,就是定和慧建立的基础。只有定慧双运,才能完整体认觉性,远离一切迷妄和执著。
  
  即心即佛,后来成为顿教一系重要的修行内容。马祖接引学人,也是用“即心即佛”。大梅法常禅师得到这个指示,就住山参究去了。过了一段时间,马祖派另一门人前去试探说:“马祖现在说的是非心非佛,不是即心即佛了。”大梅的回答是:“任你们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马祖听到这个回答后表示赞许,称“梅子熟也”。其实,即心即佛或非心非佛都是方便说。把觉悟本体叫做心,或叫做佛,也都是假名安立,实质是“说似一物即不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