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人人瑰宝坛经时机品第七之五答智常 法本无四乘
[经文]
僧志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凡性;一日参礼。
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
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僧人,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疑心,远来投礼,伏望僧人指示。
[星云人人译文]
智常比丘,信州贵溪人。童年时出家,志在求得明心见性。有一天,来参礼六祖,六祖问他:你从哪里来?想要求得什么吗?
智常答说:学僧最近到洪州白峰山参礼大通僧人,承蒙他开示见性成佛的奧义,只是心中尚有一些迷惑不能办理,因此从遙远的处所前来参礼,祈求僧人慈悲为我开示。
[经文]
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
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①,叨教怎样是某甲本天性?
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
对曰:见。
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
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
彼曰:汝之天性,如同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黑白,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
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僧人开示。
【注】
① 丈室 禅寺中住持的居室。
[星云人人译文]
六祖说:他都说了些什么?你试着举出一些例子说说看。
智常说:我到了哪里,约莫住了三个月,都未曾获得他的开示教训,我由于求法心切的缘故,有一天晚上,我单独进入方丈室,请他开示:什么是我的原来心性呢?
他说:你见过虛空吗?
我答复说:见过。
他又问:你所见的虛空有沒有相貌呢?
我答复说:虛空沒有形体,那有什么相貌可言呢?
他说:你的天性就犹如虛空,了无一物可见,这就叫作正见;沒有一物可知,这就叫作真知。沒有青黄黑白等色法的区別。但见得本源清净无染,觉体圆融澄明,这就叫作见性成佛,也叫作如来知见。
学僧固然听了这个说法,照旧不能办理內心的疑心,以是请求僧人开示。
[经文]
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今汝未了。
吾今示汝一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利便,汝当一念自知非,本身灵光①常展现。
【注】
① 灵光 众生本具的佛性,清净无染,灵灵昭昭,常放光亮。
[星云人人译文]
六祖说:那位僧人所说,还存有知见在,以是不能使你全然大白。
我此刻给你一首偈语:
不见一法犹心存无见,就仿佛浮云掩蔽日光。
不知一法犹执守空知,依然像太虛中閃电。
这个知见是瞬起暂现,然而却云云错认知见,哪里曾相识随缘利便?
你该当要能一念知非,好让自性灵光常常展现。
[经文]
常闻偈己,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无故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当年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端。
[星云人人译文]
智常听了这首偈语往后,内心豁然爽朗。于是也说了一偈:
无理由的生起知见,执着外相覓求正觉,只要存有悟的动机,那能出离当年疑惑?
自性中觉悟的源体,仍随知见枉然迁流。若非进入祖师丈室,仍旧茫然执着两头。
[经文]
智常一日问师曰:佛说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学生未解,愿为传授。
师曰:汝观自良心,莫着外法相,法无四乘⑴,民气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统统不染,云端佛学,离诸法相,一无所获,名最上乘。
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统统时中,自性自如。
常礼谢执侍,终师之世。
【注】
⑴ 四乘 惠能六祖以为佛法本一家,万法总归一,诸法无高下,迷悟全由人。六祖依民气不同而分四乘:一、小乘听闻能信,勤诵佛经,但不明义理;二、中乘,信且能解,大白经义;三、大乘,信解且行,求得体证;四、最上乘,直指良心天性,即心即佛,心佛一如,万法无二,无证无得。
[星云人人译文]
有一天,智常问六祖说:佛陀说三乘教法,又说有最上乘,学生不相识,愿求僧人辅导。
六祖说:你应观照本身的良心,不要执着心性外的法相。佛法并沒有四乘之分,而是民气各有差异:从目见耳闻下转诵经典的人是小乘行者;悟解佛法义理的人是中乘行者;依法修行的人是大乘行者;万法完全通达,万法具足完整,统统不染不着,阔别统统法相,无一法可得,这就叫作最上乘的行者。
乘是行的意思,不是在口头上争论就能获得。你应该本身依法修行,不必问我。无论在什么时辰,你本身的佛性都是往复无踪,圆通无碍的。
智常礼谢六祖的开示,以后伺候六祖,一向到六祖示寂。
[星云人人题目讲授]
六祖人人怎样论“如来知见”和“四乘法义”?
所谓“如来的知见”,就是如来的所知所见,如《金刚经》说:“众生多少种心,如来悉知悉见。”
佛陀的心,已经转八识成大圆镜智了,以是,众生的统统贪图、分別、差別等等,在佛陀的心中一时俱现。由于,佛陀的知见跟凡夫差异,凡夫偶然辰以假为真,以幻为有,偶然辰成见,对付统统的法、人、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凡夫与诸佛如来的知见,就有条理上的分別
起首谈到凡夫的知见,那就是正见。所谓学佛,就是要进修如来的正见,譬喻正见人缘果报、正见善恶业力、正见无常苦空、正见佛道永恒。凡间上,你可以什么都不信,可是不能不信因果业报,不能不信有善有恶,不能不信统统法无常苦空,不能不信有一个“常乐我净”的涅槃天下。这是学佛最最少应有的熟悉,这就是凡夫的正见。
其次,再高妙一层,熟悉缘起,这是二乘人的知见。所谓缘起,就是声名宇宙人生的存在,都是互相彼此相关的存在。土壤沒有水份,就会成为戈壁;高山沒有树木、花卉、水份,也会坍方。以是,凡间万物的存在,那怕是一只小鸟,一只昆虫,它也要树木、花卉、土壤做食品。一小我私人的存在,必要士农工商供应食衣住行之所需,乃至人的身材,也是四大人缘和合所成。骨头是坚固性的地大,眼泪、鼻涕、巨细便利是湿润性的水大,体温是温顺性的火大,呼吸是活动性的风大。这四种前提的组合,才气让我们存在,假如四大疏散,人就不能存在。以是,你分明人缘,在宇宙凡间上做人,你要成绩众生,成绩好的人缘,不要心存粉碎、妒忌,你打垮別人,本身也不能独存。以是,熟悉了人缘,就熟悉了宇宙的真理,也就是熟悉宇宙人生互相彼此的相关,这就是二乘人的知见。
再高妙一层,菩萨的知见是“空”。凡夫一听到“空”,就心生害怕,觉得空就是什么都沒有,一无所有。着实空才气有,屋子假如不空,怎样住人?假如沒有安定,怎样起高楼呢?宇宙假如不空,森罗万象怎样存在?以是,空才气有,虛空很大才气拥有万物。乃至我们人的身材,做衣服的时辰,要做一个口袋,有口袋的空间,才气放对象。出门了,拿个皮箱,要有皮箱的空间,才气放对象。眼、耳、鼻、口、毛孔,假如沒有空间,人就要衰亡。以是,空不单是拥有,更是存在的意思。熟悉了空,才气熟悉宇宙万有原来的脸孔,空不粉碎有,空是建树宇宙万有的要素,这是菩萨的知见。
什么是如来的知见呢?般若就是佛陀的知见。佛陀当初出生于王宮,是为悉达多太子,其后成佛了,怎么会成佛?由于他证悟了般若。般如果三世诸佛之母,宇宙之中的统统佛,都是从般若所发生的,有般若伶俐,就有宇宙万有。般若,是唯有佛与佛才气体证的地步,这是佛的知见。以是,众生多少种心,如来悉知悉见,就是由于如来有般若伶俐,有如来的知见之故。
六祖人人也谈到四乘的法义,也就是我们知见上所要熟悉的。泛泛说大乘、小乘,这叫做二乘;声闻、缘觉,也叫二乘。这里讲到的四乘,是指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当你研究佛学的时辰,只是见闻转诵,就叫做小乘;悟法解义,这就是中乘;依法修行,实践佛法,这就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具备,统统不染,离诸法相,就叫做最上乘。
不外,统统的法固然分有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现实上,真正的佛法是“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在四乘里,假如我们是小乘,只是见闻觉知,虽然,六祖人人但愿我们要悟法解义。觉悟了往后,也还不足,还要再依法修行,才是大乘佛种。有了大乘佛种往后,“佛法活着间,不离凡间觉”,还要再“以出世的头脑,做入世的奇迹”。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不舍一法,不离一法,不执不取,离诸法相,到了谁人时辰,就是六祖人人所但愿我们实践参禅悟道的最上乘。
这四乘法义,也犹如门生修业一样,先读小学,然后初中、高中、大学。虽有条理,但要层层进级,不能搁浅,到最后,大家都能证悟最上禅,有了最上的禅定,也就有了最上乘的地步。以是,六祖人人讲“四乘法义”,最终的目标,就是但愿大家以佛的知见来入最上的禅定,证悟最上乘的佛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