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华严经 >

《华严经·净行品》第117愿--【得不美食,当愿众生:莫不获得,诸三昧味。】云端佛学

  《华严经·净行品》第117愿--【得不美食,当愿众生:莫不得到,诸三昧味。】
  
  【广释】假如获得欠好吃的对象、无法下咽的食品的时辰,普愿统统众生心田没有别离,都得到三昧正受,以三昧为食!
  
  【宣化上人简释-1974年版】得不到美食的时辰,应该发愿。当愿统统众生,没有不得到统统正定正受的滋味。
  
  【宣化上人简释-1981年版】「得不美食」:不美食就是欠好吃的对象,什么味道也没有,白水炖白菜,少油无盐,吃得实难下咽,一点也欠好吃,得这样的饮食。我们人哪,食色性也,乐意吃好对象,乐意贪美色,这是心理由习染而成的。本日午时讲这个贪,贪也是由习染而成的,不是生来就有的,由一点一点进修而来的。以是说:「人之初,性本善」,人初生的时辰,这本性原来是个善性,是个良善的。「性临近,习相远」,这个天性和佛性是一样的,这叫性临近。习相远,由这个习性习染而成的,离佛的性就远了,就生出贪来了,生出争来了,生出贪瞋痴来了,以是就颠倒了。颠倒了,就随这个欲念跑,吃,乐意吃有味的;行,乐意省力的,就是要车;住,要住有暖气的--吃要吃有味的,住要住有暖气的,行要省力的,无论什么都是要贪自制,要获得甜头,这由习染性而成的。
  
  那么得这个不美食,就是很平凡的茶饭,这时辰也不能说得美食就欢欣了,得不美食就内心不兴奋了。不要这样子,这时辰要发愿:「当愿众生」,「莫不得到」:就是没有不获得的,没有不获得什么呢?「诸三昧味」:三昧是梵语,翻译过来就是「正定正受」。获得正定和正受这个味道,就是有定力。
  
  【大愿法师简释】假如获得的食品是很粗拙,味道很是差的,饮食的鲜味固然不行得,三昧的法味却要获得,我们在这个处所把本身的心转过来:固然凡间的鲜味不行得,我们要成绩正受。
  
  三昧是正受,合法的、正常的享受是在等持之中,在定慧等持之中,在三昧之中,在三摩地之中;三昧是正受,差异于饮食的受,饮食的受是物理征象,三昧正受与前面的谁人得美食的时辰的“心无羡欲”这个地步都是称法界体性,都是圆融体。
  
  着实每一个偈子都是这样子的:不管是从顺境导入,照旧从窘境导入,总而言之,无论是顺境与窘境,我们都要归入到毗卢性海,都要归入到一真法界,都可以或许引到圆融不再对立。
  
  我们凡间法来说,是得美食与得不美食,这个是对立法;假如我们导入到一真法界之中,真如自性之中,就不再对立了,就是圆融体了,就是一真法界。
  
  从顺境中来是“心无羡欲”;从窘境中来是“诸三昧味”。
  
  我们获得不美食的时辰,心内里也没有别离,也没有动念,而是愿众生都得到三昧正受,云端佛学,以三昧为食!
  
  以是统统都是圆融的,每一个偈子就开示我们都是不管在统统人事变形和物质情形之中,都是圆融无碍的,都是华严的事事无碍法界。
  
  愿统统众生都得到“诸三昧味”!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得不美食」是心田清清晰楚感觉到欠好的,不喜好吃的对象,这时辰他是这样转入心性的:「莫不得到,诸三昧味」。饮食的鲜味既不行得,三昧的法味却要获得。各人可以看到一个征象,「心无羡欲」,是融合的地步,而「诸三昧味」中的三昧是正受,差异于饮食的受(饮食的受是物理征象),它与「心无羡欲」的地步一样,是圆融体。以是不管从顺境或窘境导入进来,都能到达圆融的状况,不再对立。得美食与不美食是对立的,导入心性中便不再对立。从顺境中来是「心无羡欲」,从窘境来是得「诸三昧味」,统统都是圆融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