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华严经 >

《华严经·净行品》第40愿--【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云端佛学

  《华严经·净行品》第40愿--【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广释】执杨枝,就是清洁牙齿的。我们拿起牙刷的时候,愿一切众生得到不可思议的清净妙法。杨枝能令众生齿垢消除,究竟清净。
  
  第五大类是澡漱盥洗时所修的净行,有七个。我们洗澡的时候,洗手的时候,洗脸的时候,这些怎样去修净行呢?“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到“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宣化上人1974年版】手拿杨枝(齿木)的时候,应该发愿。当愿一切众生,都得到不可思议的法,将来得到清净。杨枝能令众生齿垢消除,究竟清净。
  
  杨枝有五种利益:①明目②除痰③除口臭④辨味⑤消食。因为杨枝有苦性,所以有消炎作用。
  
  杨有四种:①水杨②白杨③赤杨④黄杨。现在所用的杨枝,多是柳枝,又称为小杨。
  
  【宣化上人1981年版】「手执杨枝」:出家人在以前,无论印度的,是中国的,都有嚼杨枝。手执杨枝,嚼杨枝,这个手先拿起杨枝,就发这个愿了,说「当愿众生」,「皆得妙法」:都得到这种不可思议的法。「究竟清净」:将来得到清净了。
  
  这个嚼杨枝有很多种好处:
  
  第一、是能明目。这个杨枝它有一种苦味,能去头上的火,所以能明目,这是第一个好处。
  
  第二、又可以除痰。常嚼这个杨枝,这个痰会没有了。我们人都有痰,也因为有火气,杨枝这个苦不单能明目,而且又可以去心火,去心火就没有痰,除痰。
  
  第三、又可以除口臭。你嚼杨枝,口的臭气也没有了。那么有很多种的好处,但是现在出家人因为有牙刷了,都用牙刷,不用杨枝。
  
  我们在苏州灵岩山住的时候,那儿还有这个老风气,还有这个老祖的家风,天天都嚼杨枝。那么这嚼杨枝有很多种好处,好处很多很多的,不过现在都把这种的家风都放弃了,很少了。
  
  【大愿法师简释】执杨枝,就是清洁牙齿的。我们现在是用牙刷了,但是二千多年以前没有牙刷、牙膏。佛弟子就按照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来嚼杨枝(杨柳树上的枝条)。我们去印度朝拜的时候看到那里都是,现在都还有好多人拿杨柳树的枝条把一端敲软了以后,好像刷子一样的,慢慢刷就可以了。
  
  《南海寄归内法传》上面有说到杨枝五利:第一个是明目,让眼睛更明亮;第二个是除痰,能够化痰止咳;第三个是除口气,睡了一个晚上,一醒来很多浊气,嚼杨枝能够除浊气;第四个是辨味;第五个是消食,有利于消化。
  
  “手执杨枝”,其实也就是说我们开始刷牙了,牙刷拿起来了,都可以念这个偈颂:“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还有一个偈颂是:
  
  漱口连心净,吻水百花香,
  
  三业恒清净,同佛往西方。
  
  也是可以的。
  
  我们现在《净行品》的偈颂是最殊胜,为什么?里面有文殊菩萨圆融无碍的大智慧,都是让我们由浅近的事相,现前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够启发归到我们的真如性体上去,真如本性上去,所以非常甚深微妙,不可思议,而且很容易修行。
  
  我们只要每一天记得这些偈颂,遇到任何环境都能够去念诵的时候,渐渐地我们就能够契入真如性海,就能开悟。这个是文殊菩萨的大智慧引导我们,善巧方便教化我们。
  
  “皆得妙法”。什么是妙法?称法界体性真如性海而起的法称为妙法。你不要以为拿一个什么经,或者一个法门才是妙法。任何一法,你能够称法界体性而起就是妙法,乃至于我们喝水都可以成为妙法,刷牙也可以成为妙法……能够升无上堂,能够由色身而转入法身就是妙法。
  
  我们入了初信位以后就是相似的入法界,入一真法界的真如性海,所以称为“皆得妙法”。但是我们要知道在十信位这个还是相似的入法界性海、入毗卢性海。要发心住,也就是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个三贤位的初住位,发心住以后这个是贤人,他已经菩提心安住了,这个是“皆得妙法”。三贤位修圆满以后一直到十地的初地,发起初心欢喜地,初地以后入圣位了,才是真正地入法界性海。
  
  所以我们在小乘里面说初果须陀洹就断见惑了。在大乘里面,其实前面的三贤位都没有彻底地断见惑,到了初地——欢喜地,真正地断见惑。但是天台的教理又不同,天台说圆教,乃至于说初住就已经是见惑断了。这个种种的开遮不同,广略不同。
  
  但是我们要知道,“皆得妙法”就是称法界体性真如性海而起的法,就称为妙法。
  
  “究竟清净”。能够位位增进,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位位增进,到等觉,妙觉,福慧圆满,成佛,称为“究竟清净”。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杨枝就是指牙刷,在准备刷牙的时候,就要有警觉性,要发愿希望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因为刚起床的时候,昏昏沉沉地,衣服扣子有没有扣颠倒也不知道,就在这个时候要得妙法。
  
  「妙」字在这里是指「无法形容的」。常常有许多情况我们无法感受到,那是因为习以为常而没有感觉。譬如拿色笔在白纸上涂抹便会显现出颜色,然而我们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其实,这就是一种现象的产生,其本身具有某种特色,会产生一连串的变化,这就是「妙」。过去有一种纸,用糯米做成,薄薄的,可以吃,它是用来包糖果的,一入口中便会化掉。这种变化本身即带有一种我们预设不到,但却会自然产生的现象。像水放在火炉上煮,自然会由冷变热,也是一种微妙的变化,只是因为我们接触多了,所以感觉不到。
  
  而事实上最微妙的事,莫过于人类把自己原本正常的生活,调整为极端的不正常,莫名其妙地发明武器,自相残杀,而不是用来饶益众生。人类的思想与生活本来是很正常的,但由于识性发达,为了追求理想,结果把自己弄得神魂颠倒,是非不分。这是人类在宇宙中所创造最不可思议的大事,害得我们想恢复原来的面目都没办法。
  
  人并非天生的就如此迷惑颠倒,而是被灌输了太多的意识形态,反而使我们以为现在的样子是正常的,对于自己原来的面目却看不清楚,错以为寻回本来面目是不可思议的事。其实那不是不可思议,而是本来就如此,倒是我们今天这种状况才是不可思议。
  
  现在人类的思惟都喜欢用二分法,以泡茶来讲,好端端的茶叶摆在那里,为什么开水倒过,白水就变黑了?当然我们会解释说那是茶叶吐汁,但是茶叶可从来没宣布过它要吐汁,只是把水加上去自然就出现了。这两种东西会合的本身已经告诉我们,茶叶里面含有水的成分,水里面也已含有茶叶的成分,只是我们看到茶叶时没看到水,看到水时没看到茶叶。现在你说因缘和合而产生茶水,没错,可是如果告诉你,白天含有黑夜的成分,黑夜含有白天的成分,你能相信、能体会吗?
  
  语言文字的本身是有限制的,无法同时将两面呈现出来,所以很难光从语言文字的定义来认知;我说你是活的,但你也是死的;一般人无法理解,活就是活,死就是死,怎么可能同时又是活的又是死的呢?但是各位可知道,活的当中也有死的成分,因为每过一天就多死一天,死到绝境,就是百分之百的死了。人在出生的时候,是生的能量多,死的能量少,随着日子的过去,死的能量不断地累积,生的能量也愈来愈少,两个因素互为消长,可是语言却只能表达一个单面,这是可思可议的部分,而能够将两面的涵意同时具足的,才是「妙」。
  
  用感受去感觉何谓整体
  
  话又说回来,语言虽然无法表达穷尽,实际上却可以感受得到,每过一天,生命就少一天,每多吸一口气,生命就少一口气。这就证明生命洪流中经常是如此更替,生的元素转化为死的元素,当全部都转化完毕,云端佛学,此生也就结束了。只是尚未完全转化前,仍然是活的。可见不论是死是活,两者是同时具足的。
  
  再扩大一点来看,一般人都会认为人、我之间是分开的,但我要告诉各位,我跟你是一体的。为什么呢?想想看当你吐出一口气,是不是就变成我吸进的一口气?轮到我吐一口气的时候,可能又变成你吸进的那口气,只是我们的距离太远,你没有感觉,但最后你会发觉全世界的人几乎都在一起,交融为一体了。所以每一个人都无法独立,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有主客对立的观念,便一直以为自己是独立的。
  
  事实上,不但人与人之间无法独立,人与一切万物众生也皆无法独立。想想看,我们身体上的肉、骨头、血液等元素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其它动物、牲畜或植物的身上摄取来的,待我们死后又还给他们了,只不过彼此交换而已。今天这个色身是我,殊不知五百年前可能就是你,或者是分开的,我这个手在你那里,脚又在他那边,可是你感觉不出来,因为形像改变了。这都证明我们是一体的,无法分开,可是由于世间本位主义的关系,始终认为我跟你是对立的,因为是对立的,所以有竞争,因为竞争,对立性就愈强。
  
  其实所有的一切应视为一个整体,每一个人就好像是这整体中的一根毛发、一只指头,或是一个细胞而已,这个细胞轻常在这身体中转,一会儿到眼睛、一会儿耳朵,再怎么转,仍然在这个整体中,无法离开。
  
  一颗星星爆炸毁灭了,还是这个宇宙的一分子,只不过转变成另一颗星星的诞生。所以就自身来讲,好像是有生有灭,但就总体而言,是无生无灭的。若能将有生有灭的片断式思惟模式,转变成总体无尽式的思惟模式,就是不生不灭了,这就是「妙」。
  
  理论的展开是这么广,但在一剎那间,你是不是能提得起来?将一个繁复的概念具体的存在心中。每天刷几次牙就提几次这样的正念,每当拿起这个工具的时候,就如此观照自己,当你有了这种认知,才会知道什么是「究竟清净」。当你是总体而非个体,是全体而非部分的时候,心念的展开与澎湃是无以复加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