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华严经 >

《华严经·净行品》第027愿--【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云端佛学

  《华严经·净行品》第027愿--【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广释】堂宇并不一定是局限于佛堂,而是一切能够启发智慧、让众生觉悟的地方。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升无上堂”,念念背尘合觉,不坏世间法,而证真实法。
  
  【梦参老和尚简释】堂宇是泛泛说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殿、襌堂、念佛堂、做佛事的地方,乃至于吃饭的五观堂,凡是大家共享的屋子都叫堂宇。进入堂宇,就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无上堂是指着法堂说的,就是说法的地方。无上堂,在这里简单说就是道场。行道、说道、观道的场所。平常我们妄想纷飞,心不停的向外攀缘。心动即是妄,不动才是真,进入无上堂,心要住在无上堂,安住不动。
  
  【宣化上人1974年版】假设进入讲堂或房屋的时候,应该发愿。当愿一切众生,升无上法堂,就是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的觉位,安住在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佛位。如如不动是顿,了了常明是慧,要安住在顿慧圆明的境界上。
  
  【宣化上人1981年版】这个菩萨「若入堂宇」:堂,就是一个大堂;宇,这么一个房子里头。在这时候,菩萨也都发愿,说「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升无上堂就是到佛的果位。「安住不动」:就是处于佛的这个果位安住不动,常常在那个常寂光定中。
  
  【大愿法师简释】前面我们讲了在家的修行和出家以后应该要接受基本的训练和受持的戒律,接下来就是讲修学止观。
  
  “若入堂宇”。我们进入禅堂或者佛堂时,这时候就要提早收摄身心,观想自他一切众生头顶上都有三宝加持,形成智慧光明的宝盖,能够遮挡贪瞋痴烦恼的尘土,能够除去我们的怖畏,让我们身、语、意三业清净。这个是“若入堂宇”。
  
  我们到佛堂拜佛,到大殿里来礼佛,乃至于在自己家里面佛堂去诵经之前,就可以念诵这个偈颂:“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升无上堂”。无上堂是指最清净的地方,从华严来讲就是当愿众生入普光明殿;以净土来讲就是当愿众生入极乐世界,这个是“升无上堂”。
  
  怎样才能够“升无上堂”呢?
  
  其实娑婆与极乐在我们自己身上就可以发现:我们的色身是有生、老、病、死的,这个不是我们的能力能够控制的,是自然的规律。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是无常的,不断生灭变化的,这个在不断变化的就是娑婆世界。
  
  但是在我们生灭变化的色身之中还有不生不灭的法身,不是我看、我听、我在念佛,而是有一个法身真我透过眼睛在看,透过耳朵在听,透过嘴巴在念,声音有起有落、有生有灭,但是我们自性如如不动,能闻的闻性不动。所以《首楞严经》上面教导我们:六根对六尘要用六根根性,舍识用根,眼睛在明暗的色尘里面做得了主,耳朵在动静的声尘里面做得了主。  “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就是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当下就是在极乐世界。所以当我们能够由色身转入法身,就叫做“升无上堂”。
  
  事实上,《净行品》上面的每一个偈颂都是在教导我们由事相而悟入理体,由生灭法悟入不生不灭的真如性,都是在教导我们“升无上堂”。所以禅宗里面有一位祖师说,有一位无位真人在汝等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其实就是开示我们如何“升无上堂”;净土法门里面念阿弥陀佛,同样的也是教我们“升无上堂”。
  
  我们能念的心是始觉,开始觉悟了,知道要念佛了,要走向觉悟,能念的心是始觉;所念的佛是本觉。由始觉而念本觉,始本不二,证入不二法门,成就究竟觉,就是“升无上堂”;能念的心是观照般若,所念的佛是实相般若,即念他佛,成我自佛,即念本觉,成今始觉,而证得究竟觉,念念弥陀念念觉,声声唤醒本来人,就是“升无上堂”。所以净土法门其实也是大般若宗,所以我们修习净土要能够以般若为前导,以净土为归宿,将来一定能够往生极乐。
  
  禅宗里面讲无念为宗,真如自性起念,还念真如自性,这个是“升无上堂”。
  
  所以无念不是没有念头,而是不执著念头,这个念头当下归入真如性海。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念头是从真如性海里面来的,所以真如自性起念,还入真如自性,这样子是无念为宗,是“升无上堂”。华严宗里面讲: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是“升无上堂”。
  
  所以我们在到大殿去的时候应该要这样子念,我们在自己家里面佛堂,进去要拜佛的时候,要念诵这个偈颂:“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念念都能够背尘合觉,是“安住不动”。
  
  凡夫众生很容易被尘境所转,无法安住在无上堂中,事实上我们可以这样说,就是说,没有见道,没有开悟的人都无法“安住不动”。但是如果能够保持正念,可以相似地“安住不动”。所以要透过多闻法来起实修,来断见惑,开智慧,就能够念念消归自性。
  
  相上面虽然有生灭去来,但是能够不取于相,取是执著的意思,能够不执著于外相,如如不动,是“安住不动”。
  
  所以可见我们明白《净行品》的偈颂以后就可以知道,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其实并不难,转念就是。在生灭的色身之中能够见到不生不灭的法身真性,就是由娑婆入极乐。
  
  所以我们普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进入寺院礼佛的时候,在自己家里面佛堂诵经打坐的时候,都能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展开来说,其实堂宇并不一定是局限于佛堂或者大殿,而是一切能够启发智慧,让众生觉悟的地方都是堂宇,都是佛堂(佛堂——觉悟的场所)。
  
  所以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升无上堂,安住不动”,不坏世间法,而证真实法!
  
  能够真正见道就可以知道,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全体显露祖师西来意。我们触目所见的一切外境都能够引导我们觉悟,能够触目菩提就是法法皆真,一切法都与真如自性相应,法法真。这样子是“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前面所讲的是在家的大概状况,及出家时应先接受的基本训练,现在要讲的是开始正式修学时的起观。
  
  首先,入堂宇是说当你要进入禅堂或佛堂时,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训练了。譬如早上起床,盥洗完毕,准备进入佛堂就座之前,你可以朝着佛堂的方向,观想自己轻移莲步,当步伐迈开的时候,就好像踩在莲花上。此时若不先静心,到了现场才静心,时间上就往后延了,所以要提早收摄心性。平时外出听经或参加功课,也应在一出门时就开始摄心,如此在修学上才容易成就。因为这样的预备期很长,很快便能酝酿成熟。
  
  不但如此,观想并不止于脚上,身也必定会端正,心亦无有杂念,嘴更不可能乱讲话,于是身口意三业皆得清净;同时再观想顶上有个宝盖或宝光遮尘除怖,让外在的杂染一一消失,这样便能帮助守心,即使你想要有杂念妄想,都不容易。以这样的方法摄心,才能体会此处所讲「若入堂宇」的意义,并且希望所有的众生都一样,提高这种警觉,然后「升无上堂」。
  
  无上堂是最高的地方,当然也随个人的定义而有所不同,佛堂、禅堂等都可以,主要是指最清净的地方。以华严来讲则是普光明殿。我们要当愿众生都能进入普光明殿中,「安住不动」。因为进入堂宇后要能待在这个境界里,才能获得利益。
  
  一般人很容易被尘境所转,无法安住在无上堂中。但为什么要安住呢?譬如我现在这么讲,各位都知道了,但是能不能感受到?感受需要一再的训练,才能掌握住,所以佛法为什么一再强调修行,而不像一般的学术文章,读了、知道了就好。佛法一定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透过诵经、透过念佛、打坐等种种方法,让你进入那个情境,安住不动,去感受它,这才是修行。可见从娑婆到极乐并不难,心念转过来就对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