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佛学移动版

主页 > 般若文海 > 六祖坛经 >

六祖坛经讲记(25)云端佛学

善常识!迷生齿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善常识!迷生齿念,】迷人只是口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诵经很好,但要分明原理。好比有人早上八点钟上班,八点半就放工,就是说把《金刚经》半点钟念完就放工了。你觉得这样就放工了!修行这样就算了吗?你认为这样有交待了;你对谁交待?不是只叫你把什么经诵一遍,你就认为你的作业做完了。你要大白佛真正的意思,你是可以念,念就是要你相识,相识就是让你落其实糊口,落其实糊口就是让你去辅佐众生,这才是修行啊!

 

【当念之时,有妄有非;】一样平常人,念时心中贪图纷飞,发生不善的观念。你诵经也好,念经也好,纵使你在念时像个菩萨,念完你还不是一样打贪图?!贪心的仍旧是贪心,坚强的仍旧坚强;你不要这样修,这样差池。我不是否定你诵经,或念经,只是你内涵不大白原理,你在哪里打贪图,是差池的。

 

【念念若行,】念念不愚。念念有般若伶俐,以般若伶俐落其实糊口。

 

【是名真性。】这才是你真如天性的妙用。谈到「用」,佛跟我们那边一样?自性一样,佛跟我们揭示出来的征象和浸染纷歧样。佛有三十二相好,佛的「用」无障碍,我们的「用」,不是乱用,就是危险别人,也让本身耐劳;佛的「用」,不单善待本身,也好处统统众生,那叫妙用,也叫慈悲,不同就在这里。

 

【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此法〕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悟后起修。你不大白原理,你要怎么修?叨教,你此刻大白原理了吗?你应该还逗留在似懂非懂;要判别懂不懂很简朴,人家任意问你一个题目,一个真懂的人不单会讲,并且可以举例声名。似懂非懂,要不要修?汇报你一个很简朴的谜底:「会的部份先修。」你完全不会?这是错的,有某些观念你是必然懂的,身为后世必然要孝敬怙恃,这个原理是必定的,这样的修跟往后开悟有没有辅佐?没有孝敬怙恃的人可以或许开悟吗?我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工作。你们摸着本心讲,你们想要学佛,却不孝敬怙恃,究竟上你心田是有抵牾的。至于说更深的原理,逐步来,跟着你的领略你天然就会做。可是不要一向做一些诱骗本身的工作,这样修很疾苦,不单本身不受用,并且会让别人看不起。要「解行响应」,这比「解行并重」更好;「解行并重」就是说解门和行门要同时,要不离,可是你不必然有响应。你要响应,你要把《六祖坛经》里的原理,跟你的糊口响应,这样才受益。「解行并重」是对的,但我怕你会掉入一种口头禅;可是「解行响应」,你顿时就能知道你有没有响应。你此刻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就是不响应。什么叫响应?烦恼即菩提。

 

【不修即凡,】你不修永久都是凡夫,凡夫的特色就是烦恼,就是贪图执着,就是危险本身,也危险别人。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六祖坛经》内里经常用这样的话,仿佛「一念之间」就可以或许怎么样,这个「一念之间」就是顿悟,可是我们的心老是不肯意信托你可以顿悟。你心田到底是什么障碍你,使你不信托你可以一念之间顿悟?你说:「怎么也许一下子?」那要多久的时刻?你又讲不出来;假如你是这样,你读《六祖坛经》,或是任何的大乘经都不能响应。「一念愚即众生,一念智即佛。」六祖人人经常谈这个观念,但你为什么不顿悟?你潜意识不让本身顿悟,怪谁!讲来讲去,还不是你的脑壳在障碍你本身?!绝大部门人知道应该孝敬怙恃,但他不见得很孝敬,假设你是那种人,那你什么时辰才抉摘要孝敬怙恃?你看,我这样的问法很稀疏。他可以一念之间就抉摘要不要孝敬怙恃。一样的原理,你不行以一念之间就抉择你要好好修行吗?你们喜好来上课,听高妙哲理,跟你是个修行人是纷歧样的。一念修行就是一种觉悟,你此刻有坏风俗,你乐意当下悔改,也是一种觉悟;你此刻做错了,乐意悔改迁善,也是一种觉悟。觉悟有分许多种,不见得一觉悟你就大彻大悟,你乐意改错,就是一种觉悟。赵州禅师是个了不得的禅师,他生平小悟无数,大悟三次,可是他到了八十岁还在处处参学,了不得!你接着又掉入一个观念:「为什么开悟要那么多次?」你看六祖仿佛是两次;悟到什么水平,只有他本身知道。纵使他已经大彻大悟,他慈悲为怀,为了让你进修他求法的精力,他有没有也许演出给你看?有。就像虚云老僧人,活到一百二十岁,近代的高僧大德,他示意出来也是:「我忸怩,虚晃生平啊。」但他却是了不得的人物呢!你好好打破吧!

 

善常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善常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皆从中出。当用大伶俐冲破五蕴烦恼尘劳,云云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善常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说的是「性」,[烦恼即菩提〕说的是「空」,这就叫不二窍门。〔即〕字很奇妙,假如没有这个〔即〕字,两个就是看待的,我们经常在两个傍边选一个;〔即〕字就是不二。为什么?凡夫跟佛自性是一样,以是每小我私人都可以成佛,你不消猜疑;每小我私人都可以乐成,你不消猜疑。我们勉励社会人士,不讲佛性,讲乐成的也许性,无论你的身世配景,人缘前提,只要你乐意全力,每小我私人都可以或许乐成。什么叫〔烦恼即菩提〕?有人说:「烦恼即菩提」?那就不消修了!我就是布满烦恼,就是没有伶俐。这内里的〔菩提〕就是伶俐,这两个为什么会一样呢?〔烦恼〕的本质是空,〔菩提〕的天性照旧空,统统法事实空;从「空」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空无自性的。岂论你此刻烦恼多重,你只要可以或许悟到烦恼等于空性,或是你的无明自己也是空性,你当下就可以或许觉悟的。你说:「那边有也许?」你已经把你的烦恼酿成一个征象,只要在征象中,就有多、寡,你说:「烦恼许多几何,怎么也许把它去除?」可是,你悟到天性的话,无论你是一个烦恼,照旧一万个,当下是一样的。由于各人一向逗留在征象,你就说你内涵的污垢就像百大哥店的一口锅,怎么可以或许洗干净?以是你一向没有步伐打破你的内涵,那口锅,无论你去买新的,照旧用了一百年,当下就是空,就这是顿悟;从征象的角度就得逐步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