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净行品》第80愿--【见乐著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广释】看到贪图享受的人,心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转世间的欲乐之境为出世间的清净法乐,用法来作为自己的娱乐,也就是拜佛、拜忏、念佛、念经等,欢喜法乐而不舍弃,这样才能破除乐执。
【宣化上人简释-1974年版】见到快乐执着人的时候,应该发愿。当愿一切众生,用法来作为自己的娱乐,也就是拜佛、拜忏、念佛、念经等,欢喜法乐而不舍弃,这样才能破除乐执。
【宣化上人简释-1981年版】「见乐著人」:这个乐,有的人读乐(音垃),这个字应该读乐(音月)着,就是好乐,好乐执着的人。「当愿众生」:这时候又当愿众生。「以法自娱」:用这个法来做为自己的快乐,爱习佛法就比任何的东西都重要,爱这个经典就比那个珠宝更重要,所谓「爱经如珠玉」。那么以法自己安慰自己,所以「欢爱不舍」:欢爱这个佛法,总也不把它忘了它,总是好乐这个佛法。
我们好乐佛法、学习佛法,要时时回光返照,常常问问自己是不是所听的经典,我依教奉行?不要说旁的,就单说这个十恶:我贪瞋痴还有没有?杀盗淫有没有?绮语、妄言、恶口、两舌,这有没有?这是佛教最浅显的道理,我都不能依教奉行,我都不能身体力行,那还天天研究佛学、听经,又有什么用呢?最浅显的事情我们都做不到,那你知道更多了,也都是变成囫囵吞个枣。猪八戒吃那个人蔘果,贪心出来了,也没有嚼就咽下去了。咽下去了,然后就问:「猴大哥、猴大哥,这个人蔘果是什么滋味啊?」他自己吃了一整个的人蔘果,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你看这可怜不可怜?这就是贪心作怪。
我们学佛法的人,即知即行,知道多少做多少,不要贪多,贪多就会嚼不烂;贪多,你若不会用,反而把它置诸高搁,一点用处都没有。所以各位,道是行的,不行何用道?德是做的,不做哪有德?佛法是修的,不修怎么会成佛?所以各位啊!这一点要注意,不要食而不化,吃了之后不能消化,那就吃多少也没有什么用的。所以今天这个经讲到这一行,我们停止,等下个月再继续讲。那么这一个月你们所听的,不管多少,你把它研究明白了,能身体力行,躬行实践,这是最好的。
【大愿法师简释】看到那些贪著于享乐的人,愿一切众生要能够转世间的欲乐之境为出世间的清净法乐,得到法喜,得到轻安自在。
“欢爱不舍”,以法自娱,欢爱不舍,修行人要依六种窍诀来生起欢喜心,对于佛法“欢爱不舍”。我们的心,心心念念与法相应是“以法自娱,欢爱不舍”。“依六重要生起欢喜心”:
第一是,深深生起敬信困难故,精勤改变自心极重要。
末法时期的众生,他要真实地在内心深处去生起对于上师三宝的恭敬和信心,以及对于业果如理取舍的信解是极为困难的,所以说“生起敬信困难故,精勤改变自心极重要。”
我们诞生的时候已经经过了胞胎之苦,有胎障的迷惑,在成长的过程之中,心相续又受到了世间八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些种种八法、八风的染污,所以总是会颠倒执取,都会执著于实有。所以我们要断习气,要树立正知正见,这个是极为重要的。
第二是,妄念现为助伴困难故,生何忆念解脱极重要。
众生无始以来,他的六根本烦恼都非常顽固,所以要想将分别的妄念转为修行助伴是很困难的,除非是上根利智以外,普通的修行人很难真正做到妄念现为助伴。
华严都是在讲妄念现为助伴,将一切妄念都转过来,能够庄严我们的真如自性。但是下手之处应该是平时在任何念头生起来的时候都要认知它是真如性海里面显现出来的浪花,好像水上刀痕一样。大手印窍诀里面比喻说,妄念如水上刀痕——你拿出刀来在水面上划一下,或者写个字,它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生无所生,灭无所灭,都是归到水的本体上去。
一切的念头都是生无所生,灭无所灭,都归到我们真心的本体。能够明白这个比喻就知道,水上刀痕是随划随消的,同样的,我们的妄念也是随处出生,当处就灭尽的。所以生起任何念头的时候都要体认这个就是我们自然解脱的本性。所以这个窍诀其实是很重要,“妄念现为助伴困难故,生何忆念解脱极重要”,都要知道是自然解脱——“歇即菩提”。
第三是,器情现为净刹困难故,了知如梦如幻极重要。
了知器世间都是佛净土的体性,我们娑婆世界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的体性是不是一样的?是一样的。都是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为本体,有情皆为佛菩萨的体性,体性上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但是因为我们生生世世流转六道,熏染了强烈的执著心,所以福薄障重,业深慧浅,难以真实地现量地见得、现观,要依靠经论,要依靠教理来了知诸法如梦如幻,本体清净,体空相有,所以我们要如实地去观修极重要。
第四是,证悟解脱同时困难故,励力精勤观修极重要。
在五浊恶世之中,众生的根器比较低劣、愚钝,要证悟解脱是困难的,所以要求取直指心性的窍诀,励力地精勤如法观修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净土法门是当机的,乃至于禅宗、大手印法、大圆满法,也都是非常当机的。透过这些直指心性的窍诀,我们也能够知道,成就这些妄念现为助伴,情器世间都现为佛陀的净土。
第五是,直接利益他众困难故,修学发愿发心极重要。
没有真实的修证功德,没有真修实证,而想直接地利益众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没有度众生就被众生所转了,自己心还动了,这样子要直接利益众生是很困难的,所以要精勤地修学经、律、论三藏教义,发广大的菩提心,要修学,发愿,发心,发菩提心极重要,虽然我们行菩提心可能做得不够,但是我们愿菩提心一定要真实地生起来,乃至于透过学修空性智慧,趋向成就胜义菩提心。
第六是,凡心无有贪执困难故,渐渐知足少欲极重要。
只有见道位的菩萨才能够断除现行的烦恼障,俱生烦恼要到七地才能断尽。“不动地前才舍藏”,不动地是第八地。也就是第七地才断尽俱生烦恼。
所以你看七地以下的圣者、菩萨,都还有细微的烦恼没有断,所以凡夫要想真的内心不被贪欲、瞋恚、愚痴这些烦恼所束缚是很困难的。你见惑没有断,这些贪瞋痴肯定会束缚你,所以是很困难的。
我们不能顿断的话,要能够从比较削弱它开始,要能够削弱无始以来的贪瞋执著,就要修学知足少欲的高尚风范,好像大梅法常禅师一样。
按照这样子的六种窍诀来于佛法生起欢喜心来,就是“以法自娱,欢爱不舍”,所以看到那些很执著于享乐的人,乐著的人,贪图享受的人,也照样可以我们用之于修心,“修学此义速得殊胜果”,要对于佛法生起欢喜心来,这个很重要。
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在降洲有两个少年的女子,她们依止一位比丘尼法师修学华严,想依师剃度。但是华严还没有学完,比丘尼就圆寂了,端坐而化。两个童女就每一天到尼师的坟前去哭泣,求剃度。
经过了三年,因为这位比丘尼是专门修学华严的,这两个小女孩一直在那里守那个坟三年,然后很奇妙地就从那个坟上面突然生出五朵红色的莲花来。她们就很欢喜在那里礼拜。突然之间就有一个梵僧,一个印度那种相貌的出家人在她们面前,就问她们:“在这里做什么?”
她们就说:“我们依师学华严,想求剃度,但是师父已经圆寂了。”
梵僧就从怀里拿出一个砖头,这个砖上面就刻了一尊佛像,就跟她们说:“你们把这尊佛像供在你们那个小寺院里面,天天去礼拜,诵《华严经》,你们就会很快地满愿。”
就很奇特,她们把像供在供桌上面,每天诵华严,看到这个砖像就一天一天往上长,十天以后就有一丈多高了。
刺史知道了,就带人过来看了一下。然后带着那两个女子,就顺着莲花把坟挖开,发现莲花的根就生在比丘尼的舌头上。然后就把它连根都拿起来,把莲花和砖都送到京师,交给武则天。
武则天听到这个奏文以后就很欢喜,马上召见这两个童女,亲手为她们剃度,然后就赐给她们三衣、瓶、钵这些,并且为她们建一个寺院,号为天女寺。
所以能够如法持诵,这样子的感应是非常多。我们前面说过了,如果能够持诵《华严经》,乃至于就诵《净行品》这一品就已经是菩萨净戒具足,就已经是文殊菩萨亲自为受菩萨戒,不需要复受菩萨戒,这个是由西域来唐的、唐高宗的国师亲口所说的。如果有人能够乃至于诵《华严经》,洗手水都能够让虫子命终以后生忉利天。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乐与高兴不大相同,大概可以说乐着人是处顺境的人,无乐着就是不顺的人。广泛的说,打球、钓鱼、开车、搜集,甚至玩电动玩具,凡是对物有嗜好的,都可以说是乐着人。对于这样的人,希望他们能「以法自娱」,嗜好到法里头来,不要只停留在物相上。「欢爱不舍」,是对于佛法产生兴趣,获得欢爱的意思。
大家要注意「娱」这个字,许多人对法确实产生了嗜好,却同时也对法产生了执着,这是不对的。我们虽应将法当作嗜好,同时也应将视之为娱乐、游戏,这样才不会有得失心,否则一旦产生执着,得失心马上就来,得失成就与不成就的问题,这是修行人最忌讳的。
一个修行人排除一切障碍,无非是要达到终点目标,但可惜我们老是在终点的前一站被卡住,此障非它,就是法障。法障来自法执,譬如我要追求觉悟,在这追求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个「我要得到,我要得到」的意识,那就永远得不到。娱乐就不会有这种情况,输臝自在,抱着这样的态度,才能达到真正修行的目的。话又说回来,有目的可达到就不叫修行了,可是语言的限制,也只能如此举例说明,希望大家不要执着在「有目的」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