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读佛经笔记-云端佛学(3)
时间:2016-09-05 16:4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次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诚如所言,以金刚般的无坚不摧、无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对待一切虚妄执著,达到对实相的理解,得到解脱到达彼岸。经中所言确为大智慧,从无上至高的境界醍醐灌顶,从宏大之观彻悟诸法之理,其境界自高出一层。 对一切“诸相”的认识是悟法的根本,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里看来,凡肉眼所见的一切法相,都是虚妄不真实的,所谓“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宇宙的本质就是非相,而不是胶著固定在某一实相上面,只有摒弃对一切诸相的执著,方能证见万法。这其实是一种诚如王老师常言的本体论的认识,其所言“实相”者,皆为宇宙之本体,此本体不是什么,不可言说,不可执著。他是光芒万丈的太阳,远悬高空,凡眼不可目视,倘若拘守世俗的相,那么所照我身的就只能是一束束的光线了,而难见其本体。不执著于任何法相还是不够的,“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甚至连不著相的道理也不能执著拘守,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无相”,这是一种彻底抛弃束缚空无依傍的认识,恰如高空走钢丝一般,所持之棒即为扫相破执的般若智慧,左边是法相,右边是不著法相,“有无并破,不落两边”,只有皆不依著,方达彼岸。但是扫除执著,并不等于绝对断灭诸相,其实诸相本不在,何灭诸相? 佛法所言“自觉觉人,自利利他”的精神,我之破执、识相自觉之时,当思觉人之德。《金刚经》所论布施处颇多,布施者,有三类: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金刚经》所言于经中受持,其功德大于布施财物,但最高之境为“无住相布施”、“不应贪著,是故记不受福德”。行善不想求福德的果报,心中未执著贪求之意,才是最上之布施,从而摆脱了世俗功利性的“行善”,达到纯粹的超越性的“至善”。 《金刚经》为我们打开了世界观上的天窗,从另一种视角来为我们展示世界的本来面目,把我们从现实的层面拔高一个层次,以不执著的般若智慧开启我们的混沌,从一种高度来俯视当下的世俗尘世,其间我也发觉自己的心随之而升华,再来回头看待现世就能平心得多了。 《金刚经》给我们的开启是最深刻而又恒久的。 感觉读《金刚经》所得颇多,其无上之开脱确能将人引入无量之境地,把我辈之思维导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将自己的心全部开放出来,不封闭,不执著,空荡荡,任风过来,任雨过去,一当胶着就会提醒自己去主动放下,在《金刚经》中我的确体会到了不少人生的至理。我想这对于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都是一种指导,一个方向,像明灯一样照亮我的前行之路,为我们的生活中的一切进行“解蔽”,让自己能够更清醒地去生活、学习!这其间的最大的收获是使得我有了一种思路,将为文学解蔽的思想具体化,比如在我所学习的诗词中,很多解释都是概念的、模式的、程序的牢笼,我想是可以对它们进行“解蔽”的时候了,减去那么多的束缚,还他们本来的面目,让自己去亲切认识! 2、《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是以般若为方法,用般若的空观来破除烦恼的执著,以期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所谓“明心”就是无烦恼的清净心,“见性”就是见到与佛无二无别的佛性。六祖惠能揭示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途径,即是修“般若行”,他说:“汝若不得自悟,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间妄念俱灭,即是真正善知识,一悟即至佛地。自性心地,以智慧观照,内外照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是解脱。既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 《坛经》里反复宣讲顿悟的主张,即 “一超直入,顿见自性”。所谓“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顿见真如本性”、“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间,妄念俱灭”、“一悟即知佛也”、“但行直心,到如弹指”、“悟此法,一念心开”等。这种顿悟,强调单刀直入,瞬时开悟,而不同于神秀等派主张的历尽诸多阶段的渐悟。惠能大师旨在令我辈众生从自心中顿见本性,于境无染,自在解脱。其实惠能大师的这种思想在是直接源于《金刚经》的,其言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金刚经》里的表达还有“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非法非非法”等,这是有无并破,不落两边的无量智慧,即:排除执著,不执空也不执有;执有固然是有,执空还是落于“有”的一边,“空”、“有”是相对的。六祖认为无住是不住于烦恼心,但仍然要有智慧心,因为求见清净的佛性需要智慧,而对众生的救济也需要智慧。 《坛经》真是一本大智慧之书,将佛法导入人世生活,使凡夫俗子皆能悟得无上佛法。这篇短短的读后感是很难说出具体的感受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见到日本的几位学者如铃木大拙等人的书籍,他们更是精深地阐释了禅与中国、禅与生活、禅与社会等一切的联系,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在这样的科学昌明、文化发达、技术先进的时代,人们都沉醉于科技的高明,而在这样的社会中渐渐失去自我,再也寻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苦恼、悒郁甚至自杀困扰着我们的左右。有时确要从这中清醒过来,重新审视自我,要在这样的时代中寻得清凉心、自在地。而赋予我最大力量的,就是惠能大师的“开悟”之道。 三、这里面有丰富的宝藏 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接触佛教。以前我对佛教的认识是很肤浅甚至是很有偏见的,在我上小学高年级甚至上初中高中时,脑中学到了一些破除封建迷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点后,妈妈还硬拉着我去县城里香火很旺的庙里庵里对着泥身的、铜身的菩萨们磕头祈求菩萨保佑,我一边觉得这样很愚昧,一边又隐隐约约有些害怕,要是这些菩萨们真的那么感应灵验的话,会不会对我这么的不信奉他而惩罚我呢,所以内心是将不信而将疑。 带着这种误解和偏见,我开始接触真正的佛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学习了《菩提道次第广论》,系统地认识了佛教的理论。一向关注于心灵如何才能获得平和安宁的我,在佛家的学说里受到了很多启发,我逐渐认识到,佛教不再是以前认为的封建迷信,恰恰相反,佛学是一门关注人的心灵的学问。这里面有丰富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挖掘吸收。身边的人,如果还持有和我以前一样偏执的观点,我就会尽力去说服他,要在真正了解了佛教以后再说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