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探讨的时候,有个同学说:“你今天贡献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众生当佛,这个估计难以做到。”这个关键是我们认识上的问题,你把一个人当坏人看待,哪怕他是一个好人你也把他想成一个坏人了。是不是这样?你把一个坏人当好人看待,尽管他是坏人,但是你的认识上不同就一直以为他是个好人。同样的,你把一个女人当男人,把一个男人当女人,也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我们把菩萨当作一个凡夫,它真的就像凡夫一样过去了。有多少的高僧大德在世的时候,我们并不认为他有多么了不起,我看他还是要吃饭,我看他还是要洗脸,我看他还是要进厕所,还要是要穿衣服,跟我没什么两样嘛!恭敬心起不来,往往我们就会失之交臂。非得要等到盖棺定论了,大德圆寂了,才说这个大德是多么得高深啊,哎哟,心里面才猛然一下觉得说:“这个人这么伟大!”由于看不见了,我们才觉得他伟大;看得见的,我们偏偏以为跟凡夫差不多。假如说,今天释迦牟尼佛再现,他是一个八十岁的老比丘,脸上的皱纹很多,甚至还会起点鸡皮疙瘩。这时你一看说:“这会是释迦牟尼佛吗?!”所以说,我们把诸佛菩萨看得很神秘。 你没有理解这些诸佛菩萨的内在形象是什么,以为诸佛菩萨非得要变现成非常奇特的相吗?那不一定。咱们周围,给你变现出奇特的相,恐怕还要把你吓着了。他要变成一种奇特相,他每天的烦恼那不很多嘛,很多人要去找他,对不对?那就麻烦了嘛。所以,那些开了悟的大善知识,往往要掩藏自己的踪迹,才能普贤菩萨再来,地藏王菩萨再来,弥勒菩萨再来。他们应世,往往在你的身边表现出非常平凡,甚至是疯疯癫癫。你一看:“这个怪老头!”最后一听:“唉,他居然是弥勒菩萨再来,这个了不起!”所以,在我们身边也许就有很多大德,不要抱着神秘的心,好像远方的和尚能讲经,远方来的和尚才能念佛念经。我们身边的这些大德呢?所以,要有慧眼,要有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它们,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以前说有一个人,他跑到南海去求观音菩萨,到了南海观世音菩萨,菩萨说:“观世音菩萨走了。”“走到哪里去了?”“走到你们家里去了,你回去见到那个倒穿着鞋的老太婆,那就是菩萨。”他回去一打门,找观世音菩萨在哪里,结果老妈出来了,听到儿子回来欢欢喜喜。真佛在哪里?堂上的众生老母,那就是诸佛菩萨。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把他们当成诸佛菩萨对待,仅仅是把他当作一般的凡夫对待,所以你的心态就不一样。不在于众生是什么,重要的是我们以什么心态来对待众生。 修行,是求之在我,而不是求之在人。你要求人的时候,求之在人的时候,“你要表现一些奇特给我看看,我才相信。”那没有必要。佛教的恭敬人,它不是说值不值得恭敬,而是说我应不应该恭敬。在应不应该上下手,是求之在我。不因为他值不值得恭敬,而是因为我应不应该,这就是求之在我的一种态度。菩萨戒也是这样,你把众生当诸佛,是我们心态上的圆备。不要去检查别人,而应该要检查我们自己。这个时间,它就能够突破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如果不然的话,那就很艰难了。 过去有个故事,说的是师父教徒弟,每天晚上拜佛,要见到佛像动了就可以睡觉了。结果师父玩了一个花样,从他的床头牵了一根小绳子,到时间他就拉一下,这个佛像就动了,然后他就休息去了。天长日久,这个小徒弟很老实,没见到佛像动他就老老实实拜。有一天,师父要出门,把这件事给忘掉了。这个小和尚在屋里拜佛,师父出差到外面去了。遭了!今天晚上拉绳子没有交代给别人,这个小徒弟估计晚上睡不了觉了。结果小徒弟还是安安稳稳地睡了。师父回来问他:“你没见到佛像动就睡觉了?”他说:“我见到啦,佛还走下来了,是真的!”小和尚他就没把佛像仅仅当成是佛像,他也没有怀疑师父在里面耍机关。他认为真真实实地是佛动了,该我休息的时候他就来叫我。由于心里没有这些怀疑,没有这些夹杂,那天晚上虽然师父走了,但是那尊佛像真的就变成佛了,走下来了。就是说,你以什么心态对待它,往往能感得什么样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心态,你就能成就什么;你有什么要的心态,就能招感什么。 所以我们说,要用真心去对待。用真心去对待的时候,它就不一样了。我们对于诸佛,对于众生,你把他当真佛看待,不是假的,是真的。当你真的以这种心态去对待他的时候,你在每个众生身上不知道可以学会多少东西!如果说你把诸佛当众生对待,不管他跟你说什么,你都说:“哎呀,这没有什么,不稀奇,也许我说的比你还精彩。”这就糟糕了,很多精彩的东西你都会错过,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你都会失之交臂,那就很糟糕了。不同的心态,完全是不同的结果。你希望是哪一种结果呢?你要是希望和诸佛同在的结果,那么我们自己的心态就要具足,心态不具足那是不能出现的。 所以说,所见是我们的能见造就的。当能见的心具足了,成为一种素质那就好了,那么你的所见处处都会变化。我们平时所说的“万法唯心所造,唯识所显”,就是说,外在的现象纯粹是自心的映现。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映现什么样的影像。但是,我们今天学佛的人往往不信这个道理。唯识的道理他不信,《华严经》诸法由心所造,由心所显的道理他不信。就是净土宗它也讲这种,想佛、念佛,当你心里真诚地想佛、念佛,现前当然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为啥呢?因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因为是心是佛,我们可以是心作佛,它能作得出来。也不是由作而成的,而是因为是心本来就是佛,所以你才作得出来,没有你作什么呢?你作也作不出来。就因为你是心作佛,所以说是心是佛。本觉和始觉,我们在修行上也要讲这个东西。今天念佛也是这样,心不可随意,忽焉在内,忽焉在外,远远近近,无处不在,就看你怎么用。用成佛心,就能成就佛果;用成众生心,就能成就众生心;用成菩萨心,就能成就菩萨的心。看你怎么样用。知道这种道理以后,我们的心,心心念念,都朝着菩萨的起心动念去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