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各位同修: 我们说到求受菩萨戒的三种方式。第一种,就是真实地在诸佛菩萨面前求受菩萨戒。这个要具足条件,要知遇诸佛菩萨出世,我们现在都没有这种因缘了;第二种,就是佛涅槃以后,我们在法师面前求受。由法师给我们讲授发菩提心的方法,讲授护持菩提心的菩萨戒,练习菩提心的每一条戒律。要在所有的菩萨戒律当中来熏习菩提心、增长菩提心、保护菩提心乃至究竟成就菩提心,就要把这种愿菩提落实到行菩提上。 真正把愿菩提落实到行菩提心上,那就要持戒修行,在戒律过程当中真真实实地去做。我们昨天已经讲了你说得好不如做得好,长期在那儿喊:“我要往生,我要往生!”不一定就能往生。你还要好好地念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在正确地认识因果以后,在修因上努力。当你在修因上正确了,施行了,功夫具足了,叫它不出现它也办不到。它一定能够出现。所以说,我们今天学戒是如此,我们念佛也是如此。发菩提心救度众生,这种菩提心不是光喊,表面上念一个四弘誓愿,发一个心,那叫愿菩提心,把这样的愿菩提心落实在行为上,这就是最具足了。凡是在行为上违背了我们自己发心的,就要忏悔,我就要努力地忏悔这种障碍。所以说,把菩提心落实在身口意,落实在自己行住坐卧的每一个行为过程,每一个行为细节当中最好。 实际上念佛的人也应该学习这样。学习什么呢?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把成就度众生的资本、愿心落实在我们自己的行、住、坐、卧上。你的身口意三业、起心动念、开言吐语、待人接物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不要违背。凡是有违背的行为,就要忏悔。所以,比照菩萨戒的学习方法,来成就念佛法门的具体行为,这是非常殊胜的。往往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自己的语言上、心念上、行为上就有相背的地方。大家觉察到自己有没有相背的地方呢?“哎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多艰难呐!”哪有那么艰难,只要你做了就很容易。所以说,我们的心不要害怕它的艰难,不要把艰难挂在嘴上。再艰难的事情,当我必须要去做的时候,从战略上我要藐视它:“不艰难,再艰难的事情都不艰难!” 我们念佛也是这样。念佛的事情说你往生吗?“哎呀,我怎么能够往生。”开玩笑我都不退失,就是谦虚我都要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谦虚,不要朝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谦虚。那是与自己的往生心相背的。我们检查一下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过程中,有多少的起心动念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相背离呢?太多了。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好玩儿,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女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我七八十岁以后再往生。”“为啥呢?”“我这么年轻,对于世间五欲肯定要享受一下咯,享受一下再往生。”像这些,它再一再二地说明我们在认识上是有差距的,我们的言语行为上它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是相背离的。你要是把这些作为戒律来持守,像菩萨戒这样的我们来持守,这种修行就很具足。把信愿之心落实在行为上,把愿菩提落实在行菩提上,落实在戒律上。 这一时间,对自己不应该产生的行为,你一个两个都记在那儿,最容易冒出来的念头,你写在最前面,这个是重戒。为什么是重戒呢?因为我最容易犯,最容易拿它当借口。就要千方百计,要防止这种借口出现。凡事你与这个目标相背离的,也列出来,看看我最容易犯什么,这是自己观察自己。除了诸佛给我们制定的菩萨戒,你在修行净土的过程中给自己制定一下,你有智慧地观察自我,哪一些障碍最容易出现?然后专门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防止它出现,这样就很好。所以说,这些戒律是菩提心的具体落实,能够朝着具体的行为上去运作,它有强化菩提心的作用。在熏习菩萨戒,受每一条戒,守持每一条戒的过程中,都有这种作用。念念之间增长菩提心,念念之间细化菩提心。当你这样的行为做得越来越多,菩提心就得到了强化,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强化,它就不仅仅是心念上的,而是行为上的。 我就在感叹我们佛教最圆融,学理最圆备,但是我们佛教徒,欣赏过去,欣赏过来,老是在口头上说。我看到西方有些学者,他们把佛法拿过去,悄悄地拿过去,已经用在一些临床医学上,把它用得很好;一些企业,把佛教拿过去,作为企业运作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甚至这些方法都作为企业运作当中具体的步骤。人家已经直接进入到临床运用上,而我们自己呢?偏偏还没有落实到这一层。像心理学,它把佛教很多的理念和方法拿过去,直接就是应用到临床心理学上,解决了很多问题。也许今天心理学对佛法吸收得很多,而我们呢?却还不知道它是这样应用的!只知道这是宝贝啊,好得不得了啊,但是怎么好呢?好在什么地方呢?用起来有什么功效呢?我们往往还没有进入到应用阶段。所以说,最好的是你能够应用!用得起来,最实在!如果用不起来,再美妙的佛法,那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今天弘扬佛法,很多人在说:“哎呀,佛法最完备,人生理念人生价值最完备!”但是现实生活当中他说:“如果说用在世间上的话,就不能用。”他用啥呢?“用在世间要用儒教的,学理要用佛教的。”我说你这个是背离的,表里不一致的。如果表里不一致,你说你在弘扬佛法那就很不好说了。既然学理上是圆备的,它在现实当中一定能够用上去。如果说用不上去,那就说明你学得不圆融,而不是佛法不圆融。请问一下释迦牟尼佛那么好的智慧,给你说的居然不能用,只是能够说一说,图嘴皮子热乎,图耳朵里面舒服,说一说听一听,过过干瘾就行了,实际上应用不上去,你想释迦牟尼佛能这样吗?所以我经常说,你只要对释迦牟尼佛有信心,对阿弥陀佛有信心,他教我们的一定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一定可以用在世间上是最善巧、最圆备的!而我们今天没有认识到,那是我们自己学习上的差距。所以见、修、行、果这几课它是连带的。在修行上,在实用上,也是从见修行果整体上的安排,那是安排得非常好的。所以,把这种菩提心用在现实生活过程当中。怎么不能用呢?当然能用。 经过这些,法师把菩提心从愿菩提心到行菩提心给我们解说了以后,我们能够按照这样的程序,好好地思维,好好地发心,实实在在地把菩提心发起来。对于戒律,我们认识到它是菩提心的显现,也能够成就菩提心。在这些具体的行为过程中去熏习,去强化就能够成就。 第三种方式,就是诸佛你也见不到,法师也见不到,可以在诸佛菩萨像前殷切忏悔。但是这里面你要突破一关,就是把诸佛菩萨的像不要只当成像,当成真的一样。要具足我们的虔诚,就像真真实实面对诸佛菩萨一样,我们来忏悔,来供养,来求受菩萨戒。殷切肯中,要突破这一关。不要以为面对的是佛像,如果认为面对的只是佛像的话,不把佛像当真佛,心里就有距离,很不容易能够见到效果。我们今天见到阿弥陀佛像的时候,你并不要仅仅把它当作是像,要像面对真佛一样,那样效果才强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