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四、菩萨戒的精神 各位同修: 前面我们讲了菩萨戒的相关名义,而且讲了菩萨戒体的法体形相,还讲了求受菩萨戒应该具足的条件以及求受菩萨戒的三种方式。今天是讲菩萨戒的精神。 菩萨戒的精神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学习。 第一个方面:是以发菩提心为受菩萨戒的心要。 第二个方面:四弘誓愿。 发菩提心是它的根本,四弘誓愿是它在愿心上的展开。菩提愿心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体现在四弘誓愿当中。 第三个方面:就是以三聚净戒为核心,展开对菩萨戒的学习。三聚净戒,也就是菩萨戒体现在每一个条文当中的具体精神。 (一)以发菩提心为受菩萨戒的心要 我们先说第一个,以发菩提心为受菩萨戒的心。我们昨天也说了,实际上人与人的区分关键还是发心上的区分。内心思维的不一样,那么区分人的行为,他的行为方式也会不一样。因为内心的思维不一样,行为方式的不一样,他所受到的苦乐乃至身心种种现象的分野,也就从此开始。最著名的两句话,那就是 “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人与人本来应该是没什么分别的,但是由于我们产生了人我的执着,由这种人我的执着:人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它就开始分野。由这种种种相的差别,我们又有一种虚妄分别随着这些境界而升起。于是,那些细小的差别也就越来越明显,在差别性当中得到了出现。在差别性当中强化了我们自己的执着,于是显现出山河大地、情与无情种种相状。然后我们在这些种种相状中认不清、看不明而产生零零种种的烦恼;由这些零零种种的烦恼再来造作不同的善业、恶业;由这些善恶业显现出我们人身体上的高、矮、胖、瘦乃至健康与不健康;还表现在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上,先天秉赋,后天的思维,习气毛病等等等等,其实都是从这里引起的。 这就说明了轮回世界的种种现象,它是怎么造成分别的。要自利也好,要利益众生也好,就要认识到我们当初如何染污,如何愚痴,如何造业,如何造成轮回世界。这一切的一切不在外面,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从为到做的造作。虚妄世界,就像做春秋大梦一样,做无明大梦一样。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今天要受菩萨戒的话,就要先发菩提心。要行菩萨道自利利他,就要先发菩提心。具足无我的智慧与慈悲的情怀,这两个方面是发菩提心的关键。菩提心,我们一般所说的愿菩提心、行菩提心乃至胜义菩提心。一般的同修接触愿菩提心的多一点,“众生无尽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好像念一遍,我们就具足这样的愿心了,其实不仅仅是那么简单。我们今天学佛,是不是学佛?关键就看菩提心有没有。要是菩提心没有真正地发起来,算不上学佛。 所以说,在学佛的三种发心当中,我们所说的一个是增上身的发心,一个是决定乘的发心。决定乘的发心,最初是声闻圆觉的发心,那就是出离心。最究竟的决定乘,也就是菩提心的开始。出离心和菩提心。真正学佛的时候,往往要牵涉到这些出离心和菩提心。就是在一般的增上身的发心当中,它和我们平时的理解都是有区分的。比如说,人人都想离苦得乐,人人都在世间上追逐,怎么样成就我们认为需要的东西,它还算不上是增上乘的发心。怎么样才算是增上乘的发心呢?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专门给我们分辨,就是说不执着于现世的安乐,而要趋向于后世的安乐,这个才能算是增上乘的发心。我们一般所说的居士,居士、居士,居家之士,最起码要达到这种程度。就是要趋向于后世。 这跟我们今天的人间佛教和人生佛教,在理解上好像有些不一样。我们今天好像谈这种人间佛教和人生佛教,更多的是把宗教情操固定在今生今世。其实,我觉得它不应该仅仅是这样。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主要是把佛教的真精神落实在当下。不管是追求增上身也好,还是追求出离心也好,还是成就自己的菩提心也好,都要落实在我们的现实过程当中。如果一味地追求玄妙而不可知的后世,我们今生今世的努力,往往重心就偏颇了。不能安住于当下,修行也是很难见到效果的。 但是,我们今天提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就觉得能不能把那些神秘的成分一块删掉,啥都没有了。我们今天更现实,什么神通?不要谈了;什么极乐世界,太遥远了;什么东方,琉璃佛;什么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好像这个世界太宽广了。不要说那么玄妙好不好?就说我们今天吧。释迦牟尼佛也看不到了,我们看什么呢?更多的是把眼光放在今生今世。但是放在今生今世的话,他很容易迷惑,很容易迷乱。执着于今生今世,他的眼光很短浅,它还算不上是“世”的范畴,要成为世的话,首先他的眼光还要比较高远,要趋向于后世。能够舍弃今生的快乐,能够立足于长远的眼光,然后以无常心、因果心从现在开始。立足于当下,改变自我内心的无明,改变自己身口意三业的错误行为。 所以说,要能够这样发心的时候,他才能够基本上是增上身。如果不然的话,我们一味地沉沦于现实五欲,连最基本的世的标准,增上身的标准都达不到。要把这种趋向于后世,那种善恶业,一直到尽未来际这样的发心要确定下来。不怕修行的长远,也不要界定在今生今世,也不要界定在短暂的一生、两生、三生。所以菩提道的长远,要体现在基础当中。如果不然,我们还是“人死如灯熄”这种观念的话,往往连世的观念都谈不上。往往你就是一般的凡夫,甚至连畜牲它也能够达到。你比如说离苦得乐,哪一个畜牲它不能够想这样呢?都能够想这样,吃得饱一点,穿得暖一点,趋向于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今生今世,畜牲都能做到。人与畜牲的区分在哪里?那就是趋向于后世。一般的人不知道有后世,畜牲一般不知道有后世,但是我们人有这种智力,他的眼光更长远。你能够有这样的眼光,能够趋向于后世乃至趋向于更长远的生命境界的落实。希望这种生命境界逐渐地得到提升,永远地得到提升。这样一种心志固定下来,它才能称之为增上身。而增上身,我们今天说的人天乘的佛法一般只是追求这种目标。 第二种,是出离心的落实。你这一辈子再努力,下一辈子再好,但是如果说没有出离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你的一切努力都还是在无常境界当中,在生死轮回境界当中。你一切的努力到最后也许都变成零,甚至还要恢复到负面影响当中去。这就很糟糕了!弄了一辈子,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弄了几辈子到最后,居然堕到负面影响当中去了。那不是很糟糕嘛!有生有灭、不安稳的世界那是不究竟的。所以说,要力求出离,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三界二十五有,六道众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能够跳出这些烦恼生死的境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当中,至少要得到人我空的智慧。它能达到什么?能够达到跳出三界。那是出离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