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这种名,往往是因为在修行戒律的时候相应的一种心态,它来命名。当你形成习惯以后,我们这种戒体,它就逐渐在内心里面,越来越肥壮,越来越有力。所以说,在《大智度论》上所说的那些转变行为、习惯乃至前进等等这些名,往往是从我们修行心态当中来命名的。在《杂阿毗昙心论》当中,它把这种戒翻译成修习。什么叫修习?就是不断地修习自己的行为,不断地习惯于这一正确的行为。把我们平时那种不如理不如法的行为,拿戒律当作一面镜子,时时刻刻地对照自己。在军队上,我到他们军营里面,看他们有一种整容镜。什么叫整容镜呢?它在那儿贴一面镜子,然后每一个当兵的出来,都要照一照,看看领合适没有,看看衣服穿周正没有,帽子带好没有,都要自我检查。我们今天说的内观,就好像这面镜子,是无形的。镜子在那呢?镜子就是戒律。你把戒律学来背会,一条一条在内心里面非常熟练。熟练了以后,你整天24小时用戒律来检查自己,对比自己。就像整容镜一样,让你能够发生反省,让你能够发生对比。这样形成习惯以后,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拿戒律来对比自己,戒律里面有没有这个行为,该不该做。一对比:“哦,戒律里面没有,不行,这样事情不能做。”规定你不可以做,于是我们就不做。养成一种习惯了,这种时候,对于戒,在我们心里面就生根了。 我们现在的众生的心,就是不愿这么麻烦,“哎呀,念佛真是麻烦。”一天24个小时要把这个念头提起来。你不愿意,你不欢喜,于是你的心没有标准。那有什么标准嘛。心在那里嘛?心本无生因境有,就是你自己要制造一个环境,心如是思惟的时候,就有如是影像显现。你看你在思惟诸佛的时候,诸佛的影像就显现了,于是佛就在我自己的心里面。那个自心,那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议的。你想什么,什么影像就会出现。对不?而这种影像,对你起心动念它有很多影响,很多转变。经常想佛的人,那个心就是佛心,他的面貌你看起来也像佛的面貌。 有的居士说:“师父,我怎么看出家的师父一个一个都长得慈眉善目呢?”不一定他都是慈眉善目的,他刚出家的时候你看:“哦咦,好厉害,他长得很恐惧。”但是经过一段时候,经过二三年以后,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你再看他,哎哟!相貌变了。咋变呢?装出来的,修出来的,转变过来的,想出来的。对不对?做一个出家人,开头你虽然说不慈眉善目,但是一看到那些居士:“哎呀,阿弥陀佛!”他就要装一装。当你一装的时间,这些笑脸就必须呈现出来,装到最后你自己不知道是不是在装,自然而然地就显现出来,于是你就变得慈眉善目。由不自觉到自觉。对不对?所以说你做还是很重要的。不断地在行为中练习很重要。有的居士说:“师父,我念佛怎么妄想越来越多?”你不要去管那些妄想,负面的影响你绕开它走,不管它,不将就它,它就对你没有什么影响。如果你老是去将就它,它一出现了你就和它打架,一出现了你就紧紧抓住它,在这种负面的斗争过程当中,往往不太具足。我绕开它走,把这些应该建立的迅速建立起来,把这些功德法建立起来以后,你发现它不自觉地就没有了。最主要的,是把我们应该做的积极修行起来。 念佛的过程你不念佛,顺着自己的妄想,糟糕!那个妄想就越来越多。他说:“师父,这个妄想怎么对付呢?”你不要去将就它,你不要去想它,不要去增长它。对不对?不理它,绕着它走,你把这个心完完全全用到念佛上。你发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发现越念你的心就越集中。当你集中起来,你再找妄想,妄想跑到那里去了?爪哇国去了。很自然妄想就没有了。妄想没有根呀,来无影,去无踪,你非得要找一个妄想在什么地方那怎么能找得到。要善用其心,妄想自然没有。这守戒也是这样,善修其行,这行为就在我们身口意三业中生根了。当它生根了以后,这个戒法就在自己心里面落下种子了。这个种子从一点演化为一片,由一片演化为全部,它就不一样了。 所以说这一些,就是由这种内涵而得到的这种名、概念。这个概念不是有这个概念而再去说,而是说由你自心做到这种程度,它这种概念才能出现。那概念是诸佛从自己修行过程当中,给你显现这种过程。然后也让你们能够按照这种去修行,把这种概念所要求的也能体会到,也能显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说你不去做,它就很难出现。但在传统上,我们把这种戒律也翻为清凉,这每一条戒都能对治烦恼。所以说你不烦恼,它就清凉。你能有对治烦恼的功用,它就得名清凉,让你没有烦恼。 那么,我们说戒与律可严格地分辨起来。戒是戒,律是律。戒,是偏重于自我的一种对治。就把这种戒落实在自己身口意三业,自己来对治,把那些错误的东西改正过来。律,更多是偏重在怎么样在大众过程当中来运用。戒,是要我们自己禁止自己不应该做的行为,那叫戒。律,是要把我们自己应该做的能够奉行起来。所以说,这种戒是针对于个人的一种操守,律是针对于团体的一种活动。它各有各的偏重。但是,今天我们戒与律合在一块了。戒律,戒律,从严格地说它的这种意义,如果说团体上对个人要求很严格很规范,个体持戒修行也很具足。你比如说,在东林寺里面大众都是修行的,一个人不修行,哎呀!那就羞愧死了。对不对?常住上大众水平都很高,大家都很自觉,而你不自觉那就很显眼,你自己也觉得不舒服。于是,你在这种环境当中,你能够很好地去修行。假如你处在一个不怎么要求的,非常放纵放逸的环境里面、团体里面,一个人想修行也很艰难。为啥呢?你稍为拿一个念珠念佛了,其它的人就会用这种眼光看你了,“假修行,老修行,装样子!”而我们的心开头还以为:“你这个人怎么这样说话!”然后你遇到这个也这样,那个也这样,你的心就会犹豫了:“我是不是不用装修行了?他们都不这样我为什么要这样?”所以说让自己怎么样,心开始退步。 所以说,你要选择一个好的环境,好的团体来说的话,对于自己修行守戒那是非常有好处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跟着这些好的修行环境,好的修行大德,那就一种好的榜样。很自然地,你就进入这种修行氛围了。所以说这是戒和律,它的一种分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