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 这一次非常高兴,能回到东林寺和大家一块学习。东林寺是我的忏悔场地,早在1989年吧,也是冬季,也就是这个时间,在这里求忏悔,求受具足戒, 戒和尚是上果下依老和尚。那么,现在戒和尚已经圆寂好多年了,他的继任主持上传下应老和尚也是我在中国佛学院的老师,研究生三年也是直传老在在带。包括现在代主持大安法师,也是我的老师。我在中国佛学院本科的时候,学习净土教理,那就是大安法师从始之终。深得法意,非常感恩。今天能够回到东林寺的话,我想这种种殊胜因缘都起到了些作用。 那么,年前差不多就在跟大安法师联系,四川也有很多地方恭请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回到东林寺以后,东林寺的常住事务和念佛法务,许许多多的事业那是如日中天。那么,我们现在光是常住上就有一百多位僧众,加上居士差不多有二三百位。长期念佛、闭关、修行,这种气氛非常浓厚。可以说放眼现在的一些从林,东林寺非常独特。听说这种情境之后,大家的心都非常踊跃,期望有一天回到东林寺以后能够沐浴这种道风。这是这种因缘。 因为大安法师的吩咐,希望有些时候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戒律。那么,这种戒律大家都知道,“修行之初木叉为首”,那就是以戒律为主。那么,这种戒律与经文有些不同,那也有一叶贯之的。经上跟你说修行的方法,论上给你剖析这种道理何在,一般是经诠定学,论诠慧学,还有一门戒学,戒定慧三学。戒律,我们从下手之处也就是要注重这种戒律。很多道理那是深不可测的,有多少智慧就能开发多少智慧,开发多深的义理,那是没有边的。也许你今年领悟的与明年领悟的不一样,这一些都是因为个人的修行,开发自己的心灵不一样,所显现出来的一种境界。 这种戒律实际上也是随着我们自己的修行,随着我们对自己的一种智慧的开发,它会呈现出不同的境界。比如我们在三皈依的时候,实际上三皈依也可以当作一个最基本的戒法。三皈依以后,五戒、八戒、十戒,乃至在家菩萨戒,出家具足戒,他总是伴随着我们修学的过程,不断地深入,一直到戒定慧。如果说你想得定的话,在定中这种戒也是随时不离的,由戒生定。有了定以后,这种戒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有定发慧,有了这种智慧,戒和定都同时得到提升。所以说戒定慧三学,实际上是同步增长。在名言概念上分别有多端,但他的含义都是总摄起来的,随时不离开的。所以说这种戒,从最初发心一直到最终成佛都是具备的,非常重要。 经上的义理明明白白,但是有好多同修学过去学过来,但是最后,他有一个感叹,你说我怎么下手?从那里下手?但是戒律,他总有些方便上的殊胜,从下手开始就知道,从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非常明白。也许更深的义理给你讲得很深,但是行为上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非常清楚。从学习的方便上来说,粗心的这一种学习,那就更适应一些,下手的方面有一种非常明白的动示。 所以说我经常想起能海法师,他就把戒律当作一种真实的智慧。他说除了戒律还有什么真实的智慧?!诸佛的真实智慧就流露在戒律过程当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给我们说明,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行为有那些如理,那些不如理。学戒,它的方便是特别突显。刚才我们大安法师在介绍我们东林寺在念佛的时候,也说到了这种情形,说守持戒律好好念佛,在净土宗修行过程中也是有净土三伏。在净土三伏当中有明因思果,守持诸戒律。从最初的三皈依,到五戒,到八戒,到菩萨戒,能够把这个戒守得很好的话,那我们自己的修行就有一个很好的保护。 每一个人内心里面有这种戒心,不是世间上的戒备之心,而是我们有这种守持戒防非止恶的心了之后,随时相应以后,念佛就更能成就,念佛就更能具足。所以说这种气氛非常好,他与外面的通常的一些居士,我就念佛,我就一门深入,我就什么也不管了,什么戒什么定什么慧我都不管了。所以说在现在,我们在外面学习这些就非常深地一种感慨,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没有人去看了,觉得我就念佛就行了,其余的我一概不管。受戒他也不去受戒,也不去守戒,甚至他还会发出问题,我们念佛的修行人有没有必要持戒?有没有必要守戒?表现出最基础的这种修行知识都非常欠缺。而我们东林寺,从开始之初,就非常强调这种对于戒律的学习。把戒守好,然后对于我们念佛是一种增长,是一种帮助。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机缘,大安法师才吩咐,利用几天的时间跟大家一起学习大乘菩萨戒的精神。 那么,我们今天从上午8点到9点半,下午从2点到3点半。也就是说每一天有三个钟头的时间,今天、明天、后天有三天的时间,有9个钟头来学习大乘菩萨戒的精神。 一、戒的释义及菩萨戒相关介绍 (一)大乘菩萨戒的名义 首先,我们今天从大乘菩萨戒的名义上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佛法,大家学过的都非常清楚,佛法是一味的。但是,他是具足方便和次第的。通常这些大德善知识给我们说,要一步一步学的话,按照次第来学是很容易成就的。如果不按照次第,学习想要成功是非常艰难。《大智度论》中也给我们说:“具足的智慧那是要在次第当中显现的。”没有次第你这种智慧也是显现不出来。比如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哎呀!我是本着良心,我有一颗好心肠那就可以了。但是学佛并不仅仅是要有一付好心肠。你的好心肠体现在什么地方?起心动念、开言吐语、待人接物,像这一些详细的过程,它要落实在生活当中。次第都能显现,于是这一种智慧就非常具足。 在经上给我们所说:“一念相应一念智慧,念念相应念念智慧。”也就是要落实到每一个起心动念当中,那就是一种次第。佛法讲安住于当下,是我们当下是一种什么心念与什么相应,而且能不能够永远坚持,能不能念念相应,这个智慧就很具足。我们今天修行过程强调一心不乱,其实也是这个层次的一种诠释。怎么能把当初安住于当下的那个智慧能够念念都能具足,就是这一点。 要讲得法,就是讲当下如何得法。佛法不是说以后多少年以后,它才显现出这种作用;念佛也不是说要多少年以后,他才往生。我记得我们在佛学院听大安法师的讲课,大安法师也就跟我们说:“念佛不是说多少年以后才往生,而是在念的当下他就是往生。”啥意思呢?就是你在念的当下你有没有往生心。当你有住生心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和西方极乐世界安住在一起。我们身口意三业,就好像安住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的庄严当中。一想起来我们就欢喜,一想起来我们好像对面见到功德一样,就好像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随时随地与我们亲眼看到的一样。它就比较相应,那个信心和愿心就比较具足。有这种信心和愿心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念佛的时候那就念得非常具足,非常欢喜!实际上佛法的修行,任何的修行都是这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