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你看《六祖坛经》的公案,每一位禅师没有来跟六祖大师请法之前,都很用功。请问,你们有办法看《六祖坛经》一千多遍吗?人家这种精神!我常常鼓励各位,佛经不是你看不懂,而是你看一遍怎么会懂?「师父,我不是只看一遍啊!」你没有看一百遍怎么会懂!「师父,我有看一百遍啊!」那你没有看一千遍你怎么会懂!你没有看一万多遍…。有时候我们自己没有用功,就想问别人,这样太依赖。如果你没有下功夫,什么问题都去问法师,这样问是没有意义的。我早年在教经典的时候,我很热心,学生问十个问题回答十个问题,问一百个回答一百零一个。我现在会说:「你先想好再来问。」也就是说,我们不是抬杠不是聊天,而是你要想好。我们看这些公案,每个人都是自己很用功,这样别人跟你谈问题才有意义,不然只是聊天而已。你自己没有修,你不要老问:「师父,怎么修?」你自己先修修看。《楞伽经》这本书很深,很不容易看,是达摩祖师传来中国的。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带这本《楞伽经》,这本经有好几个版本,达摩祖师带的是四卷的。不要以为说禅宗不用看经典。这本经名相很多,为什么传到五祖弘忍传《金刚经》,因为《金刚经》名相比较少,直接了当谈心的问题。《楞伽经》名相很多,「空」、「有」它都有讲,很难契入。【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智通禅师虽然看了一千多遍,但还是不能够领悟〔三身四智〕,〔三身〕比较偏向于空宗,〔四智〕比较偏向于有宗、法有相宗和唯识。
【师曰:三身者:】六祖大师在《忏悔品》曾经解释过〔三身〕,但现在他为智通禅师回答的〔三身〕,和前面的三身又不太一样。佛法当中的名词,不是只有一种解释,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妙就妙在这里,难就难在这里。也就是要怎么讲,对方才听得懂,或者对方他执着什么,他执着哪里,就从那里点破。佛法的重点只不过是破你的执着,但是你知道自己执着哪里吗?不是你执着在哪里,而是你全部都执着,那可以破吗?尤其说跟你的观念不一样,你能接受吗?如果我跟你的观念都一样的话,你就不用来听课了嘛!我今天来讲课,你就听听看我的观念是不是跟你的不一样。这样的观念我们明明知道,又难以接受。我过去没有出家之前,常常去文化中心演讲。我常常先跟听众讲一个概念,意思就是:「我的观念跟你们如果是一样,就代表我们志同道合;如果我的观念跟你们不一样,你们不妨静下来,听听我的看法。」你听一些你从来没有想过的,而不是开始就去判断对不对,或谁怎么样。把自己的心量打开,海阔天空。 这里讲〔三身〕,六祖大师讲的不是三个身,而是从三个角度来谈身的问题。这个〔身〕原则上还是属于本体的部分,但是六祖大师的解释全部都谈。【清凈法身,汝之性也;】这就是你的自性。为什么说自性不用你修?自性就是佛性。什么是佛性?清净的心就是佛性,它不是因为你修行而清净的,它本来就是清净的。你会说:「师父,那我为什么不清净?」你就是起妄想,所以才不清净。你不起妄想,当下不就清净了吗?你研读佛法,不要用脑袋一直去研究什么是本体,这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是要证悟的。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你是怎么迷失的?如何去恢复?常常有人问我:「师父,成佛之后怎么样?」我说:「你做了佛祖就知道了。」你真的不要问我这个问题。
【圆满报身,汝之智也;】你有你的本体,有你的本性。本性有作用,这个作用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到底是什么智慧呢?有一句话这么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这个无知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个无知就是没有分别对待的智慧。但是我们一般人没有这样的智慧,一般都是起分别对待的知见,所以不能叫真正的智慧,我们看问题都会失真,因为我们的自我意识,隐含了自己的偏见和个人的好恶,所以你看东西一定不准,也就是说一刚开始你就失真了。般若无知,就像镜子,镜子本身并不存在任何的概念,它无所不知,在它前面的东西却照映得清清楚楚,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这叫做无所不知。你没有办法在它的面前隐遁,这才叫做〔汝之智也〕。我们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本体,就是他自己的法身。我们每个人也有他自己的智慧。但可惜在于:第一,你现在只认识你这个肉体,就是色身,你真的不认识你的法身。这个色身照三顿肚子饿了你都知道,被蚊子叮到,一巴掌就打过去。法身是什么你永远不管它,没有学佛的人的概念根本没有法身,他根本不会去寻找法身,除非有一天他来学佛,他才知道这个概念。但我们今天已经来学佛了,大家却很无奈:「我现在已经知道有法身,但我这一辈子还是找不到法身。」怎么找到?还是那句话:放下了就找到了。息妄显真,止息了就找到了,所以要去明白。再来,第二,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用到般若智慧,我们还是用自己的知见去看这个世间,所以你没有能力体会到没有分别对待的世界。就是因为你的知见太重,所以你才体会不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