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通过求法僧的行记,不难看出佛陀直系弟子的塔信仰大概,从所形成的固定日期及渐具完善的供养程序来推断,声闻塔的信仰已源远流长,并拥有各自的信仰团体。这对理解部派佛教的形成背景有着重要启迪,声闻弟子各有所长,在他们周围逐渐形成了兴趣中心,这种带有倾向性的选择,或许是部派佛教形成的催生剂。
《杂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对声闻塔的起因做了说明,即舍利弗于摩揭陀那罗村圆寂,纯陀沙弥将舍利弗的舍利与衣钵带到王舍城,将舍利弗圆寂的消息禀告了阿难,阿难亦将此事告诉了世尊,佛陀赞叹了舍利弗的种种智慧。律藏资料中以根本有部律为主,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声闻塔的相关信息。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八载,阿难随佛游化人间至拘萨罗国,以香花供养自己十分尊重的舍利弗遗骨。给孤独长者以自己敬重舍利弗的缘故,向佛陀提出渴望供养舍利弗舍利的愿望。当时佛陀对阿难供养舍利弗舍利的问题提出了劝诫:
佛告阿难,汝于同梵行者供养遗骨,于如来所未受供养,未是报恩。于如是事若
能作者,是于如来真为供养,是大报恩。所谓能与他人出家及受近圆,或与依止,教
其读诵,策励禅思,专求出道,勿令虚度。何以故?阿难陀!如来世尊,于三无数大
劫之中,为诸有情,备受无量百千种难,行苦行,方证无上正等菩提。阿难陀!由依
止我为善知识故,令诸有情于老死、病死、忧悲苦恼皆得解脱,是故汝今应与长者遗
身之骨,令其供养。时阿难蒙佛教已,即持身骨,授予长者。
给孤独长者获得舍利弗得遗骨供养权后,礼谢佛陀。将尊者遗骨置于自宅的高显处,与家人眷属尊敬供养。同一区域的胜光王与胜鬘夫人及因舍利弗而证道者先后以胜妙香花与供具前来礼敬。后因给孤独长者外出,使前来礼拜舍利者不能致敬,引起种种讥毁。经佛陀的许可后,于公共宽敞之处建塔,令大众供养。佛陀为给孤独长者讲述了声闻塔与独觉塔的建造方法及塔的安置问题:1用两重甎作基;2 在塔基上置塔; 3 塔身上安覆钵;4 随意高下,上置平头;5 高十二尺,方二三尺; 6 准量大小,中竖轮竿; 7 次著相轮,其重数从一至十三;8 最后安宝瓶。
六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初步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佛塔信仰对印度传统的支提信仰进行了选择、节制、改铸与扬弃,并以佛教自身的思想为主导,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佛塔信仰。
2 st[pa并非佛教的专门术语,在吠陀时代已经被使用,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st[pa一词在语义上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同时,也有迹象表明佛塔构成部分的关联名称也受到婆罗门教的影响。
3佛塔同转轮圣王的同等模式的建造,不仅仅是为了庄严及习俗的沿袭,还体现着王族的气象与威严。一些国王为获得舍利供养的动机,已经超越了宗教上的单一目的,还体现着政治、经济与社会方面等诸多功能。建造法王(Dharma-rqjq)塔同样包含着对正法的崇敬与弘扬,对当时的帝国的统一与民族、区域问题的处理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4 佛塔信仰的内容包括了过去佛与声闻弟子,释迦佛塔的建造无疑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中,声闻塔的建造与供养程序,已经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这种信仰上的倾向性,间接地影响了部派佛教的性格。 (责任编辑:admin) |